|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 云南省
  • 1 高校采购信息
  • 7 科技成果项目
  • 0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云南大学陈文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十大重大进展

2025-02-07 10:51:42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2025年1月15日,在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与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联合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协办的首届“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十大重大进展”,云南大学陈文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所取得的成果“东北亚过渡带年代际极端增温特征及成因”荣获入选。

陈文教授研究团队揭示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东北亚过渡带气温显著上升的现象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特别强调了多种内部气候变率对区域气候突变的共同影响。研究成果题为“Recent pronounced warming on the Mongolian Plateau boosted by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于2024年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  

本次研究成果由云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携手完成。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陈文教授、博士后蔡晴宇博士、马天娇副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陈尚锋研究员和朴金玲副研究员为共同成果完成人。陈文教授团队对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亚过渡带的气候变化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深入研究。近期,该团队利用多套观测数据和再分析资料,揭示了该区域是北半球陆地升温速度最快的地区,其升温速率是北半球陆地平均升温速率的三倍。研究指出,外部强迫因素无法充分解释东北亚过渡带近几十年来气温显著上升的现象,然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中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和大西洋海温多年代振荡(AMO)的相位变化,在东北亚过渡带气温上升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结合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大规模集合试验、pacemaker试验以及AMIP试验,研究发现,在研究期间,IPO由正转负和AMO由负转正共同触发了中纬度大气的遥相关波列,在东北亚过渡带上空形成了反气旋环流趋势。这种反气旋环流通过增强向下太阳辐射和陆-气反馈机制,加速了地表温度的上升,导致了气温显著上升的现象。陈文教授团队的这一重大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云南大学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深化,双方共同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取得了显著成果。双方共同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联合开设大气科学菁英班,共同培养研究生,致力于培养大气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同时,双方注重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师生学术交流会和导师交流会等,科研合作方面双方共同攻关,取得了显著成就。云南大学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深入合作,为双方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我国大气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大气科学人才,解决更多大气科学领域的难题。

此次“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聚焦于2024年我国科学家在气候研究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旨在集中展示我国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前沿进展,进一步推动我国气候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入选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了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气候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在随后进行的媒体互动环节,多家媒体针对气候研究成果如何实现落地转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的成因及应对、梅雨为何呈现新特征等近期中国气候研究的重大进展进行提问,现场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