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损耗了全世界一次性能源的1/3,80%的设备因磨损而失效,两者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2%-7%。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国,每年因摩擦磨损带来的GDP损失超过四万亿元。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减小摩擦磨损,降低摩擦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意义重大。国家和时代正在呼唤减摩抗磨的材料。
本团队创新性的利用功能导向与构效协同将树脂基体结构性能的可设计性和无机组分的功能性通过两相界面调控完美结合,研发出新型杂环聚芳醚耐磨自润滑树脂基复合材料,经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鉴定,比目前国际上领先的同类耐磨自润滑材料PEEK450FC30(英国,Victrex)摩擦系数更低、耐温等级更高、力学性能更好,关键性能指标已通过6项CMA/CNAS等国际认证报告。
本团队开发的复合材料产品在航空航天、车辆船舶等领域可广泛应用。以航发轴承为例,产品在中国航发贵州红林公司通过了12000转/分钟,连续运行6000小时的强化考核,经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鉴定,不用在轴承表面涂覆润滑剂,磨损量属正常状态,与目前国内主流轴承材料铜合金相比,加工性能更好,质量减轻到铜合金的1/6,可同时满足大幅减重和自身可靠性,轴承先进性明显。目前已初步达成200万元的合作意向。
成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复合材料领域顶刊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3项,实现核心技术全面覆盖。此外,项目获胡永康、蹇锡高、王玉忠、张立群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红林航发技术总师严社斌鼎力支持,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累计浏览量40万+。
项目依托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借助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中心实现1000吨/年的专用料生产能力,预计3年内可实现营收10倍增长。项目成长期间,团队借助学校搭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平台统筹推进,在学校提供双创平台的支持下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培养新工科人才,促进科教融合反哺育人。未来,团队将聚焦于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致力于解决我国高速、重载以及极端环境下的材料润滑与减磨问题,做中国自己的高性能塑料,服务国家战略性产业高端产品,助力新材料科技发展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