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吉林
白鹅
三个
品系
的
选育
采用家系选择法对吉林省地方良种鹅--农安籽鹅的产蛋数进行5个世代精心选育,形成了体貌一致,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都较稳定的--"吉林农大白鹅"蛋用品系,其成龄体重,公鹅(4.1±0.14)kg,母鹅(3.2±0.21)kg;年产蛋数(125.6±7.8)枚,比1世代提高40枚,平均蛋重(133.6±7.6)g,2-5月份为产蛋高峰期,受精率为85.8%.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吉林农
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吉林农业大学前身是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于1948年在黑龙江省创建的农业干部学校,1950年变更为黑龙江农 业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 学校设有15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和1个直属教学部门。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工1857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务院特贴专家4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5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首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黄大年式科研团队"1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513人,其中,本科生15401人,硕士研究生2594人,博士研究生297人,留学生221人;在校函授生3152人。现有6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73个。2001年和2007年在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跨专业门类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现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参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15个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56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15项,科研经费达到10.08亿。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4项,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主办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经济动物学报》分别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形成了以校地合作的"安图模式"、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和国际合作的"赞比亚模式"为标志的科技服务体系,累计创造技术增收200余亿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赞比亚等国家的79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联合开展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和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学校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作为中方实施主体大力开展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美国盖茨基金会三方合作;是首批承建农业农村部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项目中方单位;在赞比亚大学建立“中赞学院”,开展境外办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的省属高校和第一个开展国家“走出去”境外人力资源培训单位。 学校占地1353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9公顷,教学、科研基地1034公顷,总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图书馆藏书285万册。学校与5A级风景名胜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相毗邻,校园规划别致,景色怡人,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和造就了包括省属单位首位院士在内的10余万优秀学子。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并作为全省高校系统唯一代表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 新时代的吉林农业大学将在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基础上,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吉农新篇章!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2-01
吉林农
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吉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素有雾凇之都美誉的北国江城——吉林市,建有九站和左家两个校区。学校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学府,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吉林中等农学堂。2003年10月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农业学校)实体并入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新组建的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定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9亿元,2018年学校资产总值8.98亿元。图书馆中外文纸质藏书106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7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标本馆收藏野生动植物标本3100余件,办学资源与教学科研匹配合理。 学校现有12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建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1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6门;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1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函授生600余人。目前已经形成以农(特产)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767人,教授67人、副教授185人,博士125人、硕士482人。“双师型”教师241人,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双百人才”3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青岛英谷、大北农、禾丰、博瑞集团等企业签订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协议;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平台+模块”理论教学和“三实一研”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行业学院——“鼎利学院”。建设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42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10个。学校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特色农业产业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 学校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导二师三保障”育人模式,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建有“吉林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和“大学生素质拓展实训基地”。学校被确立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先后与400余家国内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6%以上。学校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的18个学科竞赛中获奖106次,在全省位列前茅。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交流、访学,与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境)外进行研修或双学位学习,推动了国际化办学进程。2016年,学校与韩国庆南大学合作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注重校风学风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工作示范院校”、“吉林市文明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学校党委被授予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百余年栉风沐雨,几代人励精图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凝练了“厚德图本、励学笃行”校训精神,确立了“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务实精神、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和谐、创优、务实、兴农”的校风,“尚德、乐教、善导、爱生”的教风和“尊师、乐学、善思、强技”的学风,走出了一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内涵发展”办学之路。 不忘初心厚民生之福祉,继续前进育天下之英才。固基强农,殷民富国,已成为我校百年不变的追求。如今,学校正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吉林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机遇,立足优势,打造特色,转型发展,在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道路上奋勇前行!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2021-02-01
一种海杂回交扇贝耐低温
品系
的
选育
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杂回交扇贝耐低温品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选择海湾扇贝与紫扇贝杂交一代家系或群体中生长速度快、耐低温能力强的个体,作为种贝;再利用上述杂交一代中耐低温能力强的个体与海湾扇贝精子回交建立回交家系或群体;然后通过至少三次耐低温育种核心群的选育,即可培育出耐低温品系。由于本发明采用生长速度快,杂交优势显著的海紫杂交一代为母本,再通过与海湾扇贝(父本)回交将海湾扇贝的抗冷基因聚合到海杂回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杂海回交扇贝耐低温
品系
的
选育
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海回交扇贝耐低温品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选择海湾扇贝与紫扇贝的杂交一代家系或群体中生长速度快、耐低温能力强的个体,作为种贝;再利用杂交一代中耐低温能力强的个体与海湾扇贝卵子回交建立回交家系或群体;然后经至少三次耐低温育种核心群的选育即可。由于本发明采用生长速度快,杂交优势显著的杂交一代为父本,再与海湾扇贝(母本)回交将海湾扇贝的抗冷基因聚合到杂海回交一代中,并以杂海回交一代中内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大白
菜抗根肿病系列新品种
选育
与推广应用
大白菜根肿病已成为严重制约辽宁省乃至全国大白菜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辽宁省的发病面积约占年播种面积的 20%。农业防治和农药防治尚不能有效的防治根肿病的危害,因此抗根肿病育种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根肿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展了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 首次挖掘出一个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并阐明了其遗传规律,即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该基因命名为 CRb。CRb 对根肿菌生理小种 2、4 和 8 号均表现出抗性。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极端混合池分析方法,开发了与 CRb 连锁的实用新型分子标记。 2. 利用开发的 CRb 基因连锁标记,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了大白菜 A3 染色体的末端。通过精细定位,将 CRb 基因定位在 83.5 kb 范围内。此外,自主开发了均匀分布于大白菜 10 条染色体上的 2000 余个 SSR 标记。首次利用开发的标记,建立了大白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发表相关论文 16 篇,其中 SCI 论文11 篇,一级学报 2 篇,核心期刊 3 篇,参编《中国大白菜》专著一部,获得专利一项。 3. 按照上述理论和技术,以 4 个大白菜优良自交系为母本,通过全基因组的标记选择,进行了 CRb 基因的定向转育,经回交三代和自交二次代选育出 4 个抗根肿病大白菜亲本。通过杂交组合配制、配合力测定、评比、区试等方法选育出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大白菜系列新品种—‘沈农蔬 17’、‘水师营 15 号’、‘水师营 18’和‘连白 10’,并获得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登记备案。 4. 选育的大白菜系列新品种除了抗根肿病以外,还具有高抗病毒病等常见病害,园艺性状优良,商品性好,以及耐贮藏和运输等特性。系列品种包括早、中、晚熟品种,适合春、早秋和秋季栽培,基本能够满足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球型有叠抱、合抱,中桩直筒和卵圆型,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截止到 2015 年,4 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 50 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 4.0 亿元,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高抗性淀粉转基因水稻新
品系
的
选育
与功能分析
该成果通过对水稻胚乳中与支链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转基因调控,控制稻米中支链淀粉的合成,相对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选育获得了多个富含抗性淀粉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其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超过 50%、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可达 15%。培育的高抗性淀粉稻米其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可达 15%,能够明显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消除糖尿病病人餐后的高血糖现象。
扬州大学
2021-04-14
蛋
鸭饲料和商品
蛋
鸭饲料
本技术是以两个授权发明(1、蛋鸭饲料(专利号:ZL201010235602.7 ) ;2.种蛋鸭饲料(专利 号:ZL201010231988.4))为技术内容,两个专利的优点是,蛋鸭饲料是配成的饲料营养平衡,采用该产 品饲喂蛋鸭,春秋两季采食量为175.0g/天时,可使蛋鸭产蛋率达到94%以上;夏季采食量为170.0g/天以 上,可使蛋鸭产蚩率达到92%以上;冬季采食量为180.0g/天时,可使蛋鸭产蛋率达到94%以上。种蛋鸭饲 料是配成的饲料营养平衡,采用该产品饲喂种蛋鸭.春秋两季采食量为225.0g/天时,可使蛋种鸭产蛋率达到 93%、授精率95%、出壳率93%;夏季采食量为220.0g/天以上,可使蛋种鸭产蛋率达到88%,授精率 95%、出壳率92% ;冬季采食量为230.0g/天时,可使蚩种鸭产蛋率达到96%、授精率95%、出壳率94%。投资条件:具备全价配合饲料生产加工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西南大学
2021-04-13
洁
蛋
生产系列关键技术
研究
研发阶段/n洁蛋是指禽蛋产出后,经过清洁、消毒、烘水、检验、分级、涂膜及包装等系列处理后的鲜蛋产品,品质安全可靠,保质期长,可直接上市销售。目前,许多发达国家规定禽蛋产出后必须经过清洁处理才能上市销售。北美、欧洲和日本禽蛋的清洗消毒率已经达到了100%。所有鸡蛋必须经过清洁处理才能上市。该成果采用安全的清洁消毒剂进行快速脱脏(禽粪、血污、杂草等)与清洁消毒,不仅快速、效果好,而且不影响蛋的品质;采用纯天然的涂膜保鲜剂,不仅安全、成本低,而且保鲜效果好,鲜蛋保鲜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形成的工艺流程简洁实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超高纯度DONOR产
品系
列
研究
由江西师范大学化开发研究中心研制的超高纯DONOR-C/D系列产品其纯度可达99.9%以上,在工业生产中能明显改善树脂的性能和可加工性,是能够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聚丙烯助催化剂。该项目连续得到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点新产品的资助。目前,该课题组在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了80吨/年DONOR-C和20吨/年的DONOR-D工业生产装置,产品分别在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安庆分公司和福建炼化有限公司的聚丙烯装置上进行了多年工业应用,产品已销往中石化、中石油系统有关聚丙烯企业,并出口韩国、俄罗等国家和地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2004年和2005年,超高纯DONOR-C研究和高纯度DONOR-D研究分别获得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5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5-05
1
2
3
4
5
6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