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国海大(OUC),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三亚海洋研究院,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2024年10月24日,在学校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希望学校“以建校百年为新起点,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为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办学时期,1959年更名为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秉持“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弘扬“勇立潮头,谋海济国”的海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执着蓝色梦想,走出了一条“特色立校、科学发展、树人立新、谋海济国”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一大批名家大师汇集于斯、传道授业。他们中有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游国恩、萧涤非、舒舍予、沈从文、华岗、冯沅君、陆侃如等文史大家,有黄际遇、汤腾汉、曾省、傅鹰、童第周、曾呈奎、王淦昌、束星北、赫崇本、方宗熙、文圣常、薛廷耀、尹左芬等科学名家。 学校始终走在国家高等教育前列,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现有4个校区,其中,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共占地2400余亩;西海岸校区规划占地约2800亩,2022年一期建成启用。现辖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在校生365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720余人、硕士研究生14730余人、博士研究生3790余人、外国留学生320余人。现有教职工419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11人,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71人,省部级以上人才680人,连续三届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形成了2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打造了世界重要的海洋人才高地。 学校坚持特色一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聚焦使命强特色、聚焦特色强综合,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综合性涉海学科体系,实现了海洋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等学科群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大力培养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在培养的36万余优秀人才中,涌现出以16位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4任国家海洋局局长为代表的一大批海洋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骨干,在“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极地科考、巡洋护航、守礁戍边、耕海牧渔、架桥通隧等各战线各领域,都活跃着中国海大人的身影,他们为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贡献力量,也为母校赢得广泛赞誉。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2-01
中国农业大学何志祝教授在自供电柔性可穿戴传感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智能传感与装备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的何志祝教授研究开发出用于温差发电的磁封装定形相变储热材料并研制出一套基于体热的自供电柔性可穿戴传感系统。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3-18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是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1月教育部审批通过,由安徽农业大学与社会优质办学资源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坐落在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安徽省合肥市,占地500余亩,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治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院坚持“立足安徽、服务全国”的面向定位,充分利用安徽农业大学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和合作方先进的办学设施,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的教学基础设施完备,图书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结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学院已开设26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农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中,逐步形成了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各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数量适宜、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着力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锻炼相结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机制。近四年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近70项,项目内容涉及社会热点、高新技术等领域。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坚持交流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建设了包括课程实习,实践实训等内容的4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学院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先后获得安徽省先进独立学院、安徽省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先进基层党委等荣誉称号;学生也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其中包括“凌翔杯”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第一名,第四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五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全国农林院校第二名。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供专业的国际教育、英语学习以及留学咨询服务。近年来与美国蒂芬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签署本硕联合培养合作协议;2014年成为英国全国高等文凭(HND)在中国的授课中心之一;2015年与美国康沃斯大学联合申报2+2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方向)本科中外合作培养项目,已连续招生两届;2016年与“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合作“暑期赴美社会实践/带薪实习”项目,首批6名同学正在美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暑期带薪实习。一批世界名校毕业的海归老师已成为国际教育的骨干力量,使我院师资水平的国际化程度走在省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学院概况: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成立于2001年7月,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由河北农业大学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致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独立学院。目前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八大门类,形成了相互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体系,现有在校生9600余人。 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河北农业大学百年学府深厚文化底蕴,通过十余年的积极探索与不懈追求,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传承“太行山精神”,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确立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根据社会需求,突出“厚基础、宽专业,高技能、强能力”的办学思想,全面实施“311”人才培养模式和“1+3+N”学分制教学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学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依托河北农业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所有的任课教师、管理干部均从河北农业大学选聘。目前,学院有在校生9600余人,占地面积84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7.95万平方米。专任教师566人,外聘专任教师140人,生师比约为14:1;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2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93.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33.29万元,生均约5913元;纸质图书资料70.8万册,生均约73册。 ●强调过程管理,紧抓学风建设 学院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学年审核、中期审核等工作,将教学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本着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每学年初,学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着力提升专业素养 学院为学生搭建专业学习平台,以学术报告会、阅读专业书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巩固专业意识、强化专业思想、开拓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将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工作与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个体核心竞争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院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参与以学科竞赛为主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并形成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竞赛体系,配备高素质的学科竞赛指导队伍。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院设有学生社团40余个,并根据专业特点,设立学习兴趣小组30余个,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学院每年举办读书节、社团文化交流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荣誉: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自2015年起,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农林类独立学院第一。 ●学院于2007年荣获“社会捐助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1连续两次荣获河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2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6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突出贡献奖”、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 2017年荣获“2015—2016年度安全、综治、维稳工作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优秀组织奖”、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连续数次被授予省、市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保定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生获奖情况: ●学院累计共有29个班级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56人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97人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称号。学院累计共有18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学院在国家级和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累计荣获国家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25项,河北省特等奖17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141项。 ●学院在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共有19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8人、二等奖68人、三等奖88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有47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7人。 考研就业: 学院成立十余年以来,累计有3800余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620余名同学考取公务员、河北省组织部选调生;4200余名同学进入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河北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2021-02-01
合肥工业大学工大学子创客空间孵化基地
工大学子创客空间成立于2016年3月,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中公共办公与服务场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5%。可容纳40个创业团队入驻孵化。
合肥工业大学 2022-07-27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特大型企业胜利石油管理局在优化整合有着25年办学历史的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优良办学资源基础上,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规范化独立学院。学校于2003年3月成立,时称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和东营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共建协议,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掀开新的发展篇章。学校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有着石油之城、生态之城美誉的山东省东营市。在油地校三方共建的机制下,学校改革创新,开拓奋进,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形成石大、师专两校区办学格局,主校区为石油大学东营校区,“211”高校完备的教学资源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发展。学校占地1563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17万元,图书馆藏书178万册,办学条件完备,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学校教学设有油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护理学院。开设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软件工程、护理学、法学、学前教育等29个本科专业及油气开采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药学等15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理、工、文、法、教育、管理、艺术、医学等8大学科门类,形成理工科为主、石油石化专业特色鲜明、文理兼备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本专科生10620人。专任教师54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8人,讲师23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4%以上。学校多名教师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学会图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学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山东省本科教育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青岛西海岸新区首批拔尖人才、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应急容灾专委会专家、东营市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东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组成员、东营区社科联名誉主席、社科联副主席;学校还聘请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校科研成果快速增长,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307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2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工程图学教程》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近几年各类科研成果获奖236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6项。学校新生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考研上线率在30%以上。近几年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励300余项。2016年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荣获普通组女子冠军、男子亚军。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教学管理优势,胜利石油管理局国家大型企业实习实训优势,东营市人民政府政策、财政支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石油装备设计制造教师团队”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全省独立学院唯一获此殊荣。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山东13所院校上榜,学校的《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作为独立学院唯一代表入选。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等机构发布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2018年学校全国排名40,连续4年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在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中被授予“5A”的最高等级;新浪山东教育盛典连续两年被授予“山东最受网民欢迎的独立学院”,2017年荣获“山东最具办学特色的本科院校”荣誉称号。油地校三方合作的特色办学模式受到教育部专家的肯定,被省教育厅、民政厅作为先进典型推广。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继续提升。随着国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战略的实施,学校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以油地校三方共建为契机,抓住机遇,锐意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为实现创建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2021-02-01
湖南农业大学参加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陈弘应邀作主题报告
4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我校在本届博览会高校、人才专区参加会展,校党委书记陈弘率队出席大会并受邀作《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人才培养》主旨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 2024-04-19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案例 | 传递“强农报国”正能量,中国农业大学这样做!
为持续加强师生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建设学校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抓住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主题教育历史契机,搭平台、强队伍,深入师生、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宣讲对谈,累计受众数百万人,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传播到广阔的乡村田野,通过百万宣讲传递“强农报国”正能量,凝聚起“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精神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7-2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吉林大学调研交流
2024年12月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一行到吉林大学研讨交流,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东北振兴战略,承办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进行调研。
吉林大学网站 2024-12-2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浙江大学调研交流
2025年2月2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一行到浙江大学调研交流。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出席座谈会。学会副秘书长吴英策、吉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陈希哲、长春市教育局局长崔国涛、浙江大学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活动。座谈会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主持。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2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244 2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