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案例 | 传递“强农报国”正能量,中国农业大学这样做!

2024-07-24 09:12:0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https://heec.cahe.edu.cn

为持续加强师生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建设学校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抓住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主题教育历史契机,搭平台、强队伍,深入师生、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宣讲对谈,累计受众数百万人,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传播到广阔的乡村田野,通过百万宣讲传递“强农报国”正能量,凝聚起“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精神力量。

一、整合全校力量,打造学校理论宣讲“集团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工作,2021年,通过整合校内宣讲力量,组建“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制定《宣讲团建设方案》,壮大宣讲队伍,深化理论阐释,凝聚思想共识。通过三年的发展壮大,宣讲团现下设7个分团,拥有讲师280余名,被《光明日报》誉为一支理论学习宣讲的“集团军”。讲师覆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机关学院年轻干部、专职辅导员、教师青马班成员、博士研究生、科技小院学生等多个群体,各分团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全覆盖多层次宣讲。

宣讲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思想旗帜,提升理论宣讲水平,通过大规模、多层次、常态化宣讲,持续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心走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新时代最强音,引导广大师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二、增强能力本领,练好宣讲阐释“基本功”

宣讲团组建三年来,落实学校党委“大学习”“大宣讲”“大落实”部署要求,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开展集体备课、辅导报告、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宣讲团成员的理论素养和宣讲水平。每年举办宣讲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不断提高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学校“学习路上”理论学习平台推送最新宣讲动态、优秀宣讲文稿和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校内专家编写《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十二讲》作为宣讲素材,不断赋能讲师宣讲能力本领的提升。

三、聚焦主题主线,唱响百万宣讲“好声音”

1.讲好重大主题,彰显真理力量

宣讲团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遴选宣讲骨干成立宣讲先锋队,用透彻深入的宣讲、鲜活生动的解读,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宣讲团采取宣讲“定制”,打造一批宣讲示范精品课程,以点带面推动重大学习教育主题宣讲落地落实、深入开展;制定宣讲“菜单”,凝炼形成百余个宣讲主题,根据受众要求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宣讲方案,打造个性化宣讲内容;组织宣讲“对谈”,用身边事做主题,把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创新理论融入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从“小切口”入手“大主题”,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打造宣讲“网课”,在“学习强国”、学校新闻网、“学习路上”理论学习平台制作推出一批理论宣讲微视频、公开课,把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通过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常态化宣讲活动,切实把创新理论和师生困惑讲准、讲活、讲深、讲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心走实。

2.落实回信精神,走进田间地头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面向全国科技小院研究生联盟发出《关于科技小院开展二十大精神宣讲和绿色技术培训的倡议书》,“解民生 治学问”科技小院宣讲团不断创新方式、拓宽渠道,运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体系,深入北京平谷、河北曲周、云南大理、内蒙古杭后等4个片区,走村入户宣讲对谈,累计受众数百万人,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出学校的大门,走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用农大声音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同时,科技小院宣讲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与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有机结合,发挥专业特长、依托当地产业、强化科技支撑,解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学校“科技小院‘村村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家”获评北京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案例之首和2023年度首都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

3.讲述奋进故事,打造思政大课

宣讲团承担“玉汝于成”、“初心弥坚”、“非凡十年·农大篇章”、“厚植爱农情怀 练就兴农本领”科技小院专题展等一系列学校重大展览讲解任务,追寻学校红色基因,讲述一代代中国农大人科学报国、强农兴农的奋斗故事,累计讲解千余场。学思分团探索“学+研+宣”三位一体的宣讲模式,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推出“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通过前线客户端发布;成立“冬奥志愿有我·青春告白祖国”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国农大青年师生宣讲团,深度挖掘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讲好中国农大青年的冬奥故事;稼穑英才分团启动“百廿宣讲迎双甲”主题活动,宣传弘扬学校历史与农耕文化,为“双甲子”校庆建功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