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科大在受热考古材料释光测年技术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
在规范采样及针对性测试条件下,释光测年技术应用在埋藏陶器、烧土类考古受热材料的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高准确度的优势,并有望确定最后一次考古受热事件(如祭祀、焚烧、烹煮等)的高精度年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出初步实现智能化学范式的机器化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江俊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尚伟伟等合作,通过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库,研制出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矿物基结构材料的仿生矿化制备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探究源自生物矿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原理无疑将为人工矿物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启发和依据,然而如何在人工材料中设计和制造这些复杂结构,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二维材料固态自旋色心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固态自旋色心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研究组与匈牙利魏格纳物理研究中心AdamGali教授等人合作,实验研究并理论解释了六方氮化硼(hexagonalboronnitride,hBN)中带负电硼空位(VB-)色心受磁场调制的自旋相干动力学行为,揭示了hBN中VB-色心电子自旋与核自旋之间的相干耦合和弛豫机制,对发展基于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的相干自旋系统及低维量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俯冲带浅部地震波各向异性成因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吴忠庆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enata Wentzcovitch教授课题组及美国康奈尔大学Geoffrey Abers教授合作,在俯冲带浅部地震波速各向异性成因上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增选指南发布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 2023-05-31
武汉巴士博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巴士博技术有限公司 2024-11-29
高温超导磁浮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
自西南交通大学在2000年底成功开发出世界首辆高温超导磁浮试验车以来,国际上有关高温超导磁浮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继我们之后,俄罗斯莫斯科航天研究所在2003年底开发出可以乘载两人的高温超导磁浮车。尽管该车没有装备驱动系统,但其高度的稳定悬浮、较大的悬浮气隙(-40cm)、简洁的轨道设计展示了人们在高温超导磁浮技术的应用开发上又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04年中期,德国的德累斯顿固体物理研究所开发出低速高温超导磁浮车。该车采用短定异步感应电机驱动、实现了车载控制驱动一体化,展示了便捷的、个性化的超导磁浮交通系统的美好前景。尽管如此,西南交通大学的高温超导磁浮车的研究仍然在整体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不断推进和深化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西南交通大学超导研究开发中心将在近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为其工程化奠定基础:1)超导磁浮车的岔道技术研究 高温超导磁浮车要走向应用,岔道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高温超导车将主要用于高速交通,安全、高效的岔道和转轨技术不仅显得尤为重要,并有着高温超导磁浮系统的独特性。我们将采用水磁、电磁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和开发出新型的、经济的、高效率的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岔道技术。2)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导向纠偏技术 高温超导磁浮车与常民电磁悬浮车的一大区别是高温超导磁浮车具有自稳定和自导向性,从而有可能省略复杂的控制系统。然而,在某些运行条件下,磁浮车的导向一旦出现偏离自稳定的范围,将产生严重后果。开发出适合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导向纠偏技术,实现高温超导磁浮车工程应用的重要技术。3) 导磁浮系统动力学 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高温超导磁浮车在低速下的稳定运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然而,在高速和超高速状态下的运行稳定性却缺乏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为此,我们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温超导磁浮系统在高速运动和强冲击下动力学稳定性,为开展高温超导磁浮车的中试试验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4) 导磁浮系统中超导材料的电磁动力学特性 高温超导磁浮车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高温超导大块材料的性能,提高超导材料的性能是提高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安全性、降低制造和运行成本、提高其效能最为关键的问是。此外,研究在高速运动、高强度冲击下高温超导磁浮系统中超导材料的电磁稳定性也是实现其工程化的关键头号是。在改善材料性能的同时,我们将研究高温超导磁浮材料的交流损耗、钉扎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为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揭示膀胱癌淋巴转移关键分子机制
阐明LNMAT1通过诱导CCL2募集TAMs促进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关键分子机制,对于在膀胱癌淋巴转移中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了调控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MAT1。LNMAT1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CCL2,进而募集TAMs到膀胱癌肿瘤微环境中。被“引诱”而来的TAMs能够分泌参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过程的VEGF-C,帮助肿瘤细胞发生淋巴转移。由此可见,如果能介导到肿瘤微环境这片“土壤”,干预膀胱癌“帮凶”LNMAT1的表达,将能改变“种子”的生存情况,对抑制膀胱癌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发挥重要价值。林天歆教授团队首次阐明LNMAT1介导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作用及通过与趋化因子CCL2协同调控TAMs的分子机理,对认识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数控折弯模具关键尺寸专用精密检测装置
成果简介针对折弯模具关键尺寸无法直接用卡尺或千分尺测量的现状, 采用一个三自由度串联机械臂, 其中, 两个移动自由度的位移由直线光栅检测, 测头转动自由度的位移由码盘检测。 直线位移光栅和码盘所检测的信号经数据处理可得到数控折弯模具关键尺寸。 该装置结构简单, 克服了三坐标测量机的缺陷, 容易操作,可被广泛使用。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课题获批为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 已研制出原理样机并顺利通过验收。技术指标可同时检测折弯模具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3 164 165
  • ...
  • 950 9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