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2019年“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校企共建一流实训基地,引领工程教育改革,培养IT卓越人才
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05年开始开展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合作,随着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在该学院改革创新并取得卓越成就,公司陆续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开展了大学生实践教育合作。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1-12-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G创新创业实训实验平台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G创新创业实训实验平台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06-13
远程实境实验平台
“实验教学是各类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为疫情,杭电学生已上了近两个月网课。网课质量很不错,但不能让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肯定会影响学习质量。这也是眼下工科专业共同的烦恼。”陈龙说,目前,大多数高校选择通过虚拟仿真平台代替平常学生的进实验室做实验。但虚拟仿真实验的真实体验感不够,且实验结果都是理想状态。时间长了,学生容易抱怨“实验很水”。因此,杭电远程实验中心团队加班加点近两个月开发了“远程实境实验平台”。“开发的过程很复杂,需要不断打怪。例如,如何让实验设备与网络进行连接,如何确保远程操控实验板保持流畅等难题,团队反复琢磨才得以攻克。”远程实验中心成员马学条告诉本端记者,目前国内大规模为学生提供远程实境实验平台的高校屈指可数。而杭电从2016年就开始摸索远程实验做法,2019年上半年开始联合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构建电工电子远程实验平台,已积累了不少远程实验平台的相关技术。“平台一开放,我就登上去做了个‘叠加原理及基尔霍夫定律实验’。看着实验板上的红灯、绿灯不停闪烁,操作页面上传来嗡嗡的声音时,有种回到学校实验室的的感觉。”4月8日下午2时,家住衢州江山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大一学生周益龙成了“远程实境实验平台”的第一批“客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关于印发《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联动,制定本办法。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4-12-24
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
《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针对广大临床医生,阐述了这一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介绍病原学、病毒分子生物学、病毒学研究经过与最新进展,对于国内外关于该新发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亦有详细论述,包括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糖皮质激素应用、高流量鼻导管氧吸氧和无创通气的选择、有创呼吸机和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使用等,适用于临床一线相关医务人员以及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人员、医学高等院校学子等参考。
复旦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的死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2020年3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宁琴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 发表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13 deceased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retrospective stud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对死者和已确诊COVID-19的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该研究的目的是描述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   该研究发现,死者的中位年龄(68岁)显著大于康复者(51岁),死者中男性占主导地位。死者中的慢性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合并症比康复者更为频繁。死者的呼吸困难,胸闷和意识障碍比康复的患者更常见。死者从疾病发作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6天。死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心肌肌钙蛋白I,N端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浓度显著高于康复患者。死者中观察到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型呼吸衰竭,败血症,急性心脏损伤,心力衰竭,碱中毒,高钾血症,急性肾损伤和低氧性脑病。患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并发症。无论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如何,死者的急性心脏损伤和心力衰竭更为常见。总而言之,严重的SARS-Cov-2感染可引起肺部和全身炎症,导致高危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败血症,急性心脏损伤和心力衰竭是covid-19恶化期间最常见的关键并发症。查看原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临床长时程心电智能诊断平台
基于长时程医疗数据的临床心电智能检测平台是推动心血管疾病科学防治和管理升级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众多医疗设备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大力投入,所研发可穿戴设备可实现用户心电图等生理健康数据的长时程监测,弥补了医院测量心电图的短时性。本课题中,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系统,将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所实现自动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心电疾病诊断智能化。长时程临床心电智能检测平台的建立,利用可穿戴设备实现了对用户身体状况的长时程监测和异常筛查,可有效推动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建立。 
清华大学 2021-04-11
咽炎方合剂专利及临床试验批件
急性咽炎是咽粘膜发生的急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占咽喉疾病的 10%~20%左右。西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部分应用抗生素,但疗效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故多使用中 本项研究成果属于纳米生物医学新材料、新技术,适用于新型高附加值医药耗材行业生产,以及肿瘤 西医结合治疗。目前,治疗咽炎的中药颇多,但疗效仍不够理想。我院院内制剂咽炎方临床使用50余年, 治疗机构用于部分肿瘤(乳腺癌、鼻咽癌、皮肤癌等)的早期诊断和物理治疗(非标治疗)。
中山大学 2021-04-10
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
浙江大学 2021-04-14
子痫前期分子水平发病机理及其临床防治
本项目属于医药卫生领域应用技术类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子痫前期的分子水平发病机理及其临床防治。本项目在四川成都地区子痫前期患者中系统检测了多个候选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进行血清脂质和载脂蛋白分析、候选基因在血清及胎盘组织的表达检测,从分子水平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理。本项目对该病防治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尤其是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我们比较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以34孕周为界)保守治疗的临床结局,探讨保守治疗的意义;不同孕周期待治疗和积极治疗后的围产结局,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以及重度子痫前期导致的不同类型早产的母儿结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本项目已经公开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4篇),另外还有3篇论文待发表,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公开宣读研究成果,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本研究筛选出了可能与该病发病相关的因子和易感基因,为该病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疾病的预测和基因治疗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具有开发价值。本研究探讨总结了子痫前期临床防治的相关重点和难点,具有广泛的指导临床决策的作用,已在一些医院进行应用,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意义,而且便于推广,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川大学 2016-04-2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57 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