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2-
亚
烃
基
环
丁酮
的一种制备方法
2-亚烃基环丁酮的一种制备方法,涉及合成砌块亚甲基环丁酮的合成方法技术领域,该方法以环丁酮和醛酮为原料,在碱的催化下,通过羟醛缩合,一步直接合成较复杂2-亚烃基环丁酮.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本方法简单,路线短,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易操作.使用本方法将大大降低合成成本,减少合成工作量,提高效率.
扬州大学
2021-05-07
亚
微米陶瓷颗粒增强铝
基
复合材料
本项目采用元素粉末法制备高性能的亚微米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突破了亚微米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和铝基复合材料的二次加工困难瓶颈难题,制备的亚微米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热稳定性,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优良的导热、耐磨、耐腐蚀性等特点,机加工表面光洁度高。亚微米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亚微米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工程材料,其在航空航天领域、汽车装甲、电子封装、高轻化自行车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应用。其中以碳化硼为增强体的B4C/Al复合材料耐磨性很高,在制造喷砂嘴、电触点、摩擦和耐摩擦材料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机器和设备端部密封件上,碳化硼为基体的B4C/Al复合材料也有出色表现。此外,碳化硼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在有气体腐蚀条件下工作时,效果极佳,用亚微米B4C制备的B4C/Al复合材料制备的喷砂嘴和喷丸机喷嘴在标准条件下显示出的高强度,为钨硬质合金强度的5~11倍。先后设计和开发了高尺寸稳定性高导热易加工电子封装复合材料制品,如印刷电路板板芯、军用功率混合电路、微波管的载体、多芯片组件等。亚微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耐磨性、良好的耐高温性和抗咬合性能等特点,在高速列车刹车盘,制动盘、发动机活塞和齿轮箱等以及现已用于越野自行车上的车链齿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前瞻性、战略性、经济性和基础性这几个角度来考虑,亚微米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符合具有高性能价格比,有待迅速实现产业化的要求趋势。本项目围绕航空航天用大尺寸关键承力结构件、光机结构件与精密仪表零件、电子封装器件、核能领域屏蔽材料等应用背景,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设计和开发了高尺寸稳定性高导热易加工电子封装复合材料制品;制备的亚微米碳化硼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被应用于制造核废料处理容器;应用于高速列车刹车盘,制动盘、发动机活塞和齿轮箱等。
东北大学
2021-04-11
新型硅
基
环
栅纳米线MOS 器件
已有样品/n在主流硅基FinFET集成工艺基础上,通过高级刻蚀技术形成体硅绝缘硅Fin和高k金属栅取代栅工艺中选择腐蚀SiO2相结合,最终形成全隔离硅基环栅纳米线MOS器件的新方法。并在取代栅中绝缘硅Fin释放之后,采用氧化和氢气退火两种工艺分别将隔离的“多边形硅Fin”转化成“倒水滴形”和“圆形”两种纳米线结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烃
石化尾气梯级耦合膜分离技术
一种综合回收含烃石化尾气中氢气、轻烃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物质的集中回收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物料压力和组成的特点,将变压吸附、气体膜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与精馏、吸收和压缩冷凝等传统分离技术有机结合,按照分离要求将各分离工艺梯级布局。通过各分离技术的相互促进作用,改善了各分离工艺的操作条件,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物质的回收率;具有多目标同时回收、目标回收率高、能源利用率高,能从低目标浓度的炼厂气中回收目标产品的优点;适用于石油炼制与加工领域。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催化合成甲基乙烯
基
二氯硅烷 以制备乙烯
基
环
体
技术原理 :利用乙炔和二氯氢硅合成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单体,再将 单体水解、中和、裂解制得乙烯基环体。后者是生产乙烯基硅橡胶、硅油 和硅树脂的重要原料。 技术特点 :解决了硅氢加成反应中催化剂的稳定性及抑制二次加成反 应发生,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达 96%以上),使该项目首次成功地实现 了产业化。 投资规模 :实现 100 吨/年乙烯基环体,需要有 500M2 以上的生产厂 房
南昌大学
2021-04-14
含
烃
石化尾气梯级耦合膜分离技术
一种综合回收含烃石化尾气中氢气、轻烃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物质的集中回收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物料压力和组成的特点,将变压吸附、气体膜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与精馏、吸收和压缩冷凝等传统分离技术有机结合,按照分离要求将各分离工艺梯级布局。通过各分离技术的相互促进作用,改善了各分离工艺的操作条件,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物质的回收率;具有多目标同时回收、目标回收率高、能源利用率高,能从低目标浓度的炼厂气中回收目标产品的优点;适用于石油炼制与加工领域。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李
亚
红
1993年获西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2000.6 -2001.6到英国牛津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2001.6-2004.4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2004.4 -2004.9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4年9月到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在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 Organometallics、Eur. J. Org. Chem. 和Inorg. Chem.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承担有“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目前任“Open Journal of Thermodynamics”的编委,为J. Am. Chem. Soc, Adv. Synth. Cat., Inorg. Chem. Commun., Inorg. Chim. Acta., Eur. J. Org. Chem., J. Chem. Eng. Data, Fluid Phase Equilibrium, Chin. J. Chem等杂志的审稿人。2005年获“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8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2009年和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011年被评为苏州大学“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李亚红
2021-12-31
李平
亚
中文名 李平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职 业 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 别 男 政治面貌 群众 研究方向 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人物职务 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吉林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化学学会理事;吉林省中药现代化专家组成员;中草药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编委。
李平亚
2021-06-23
党
亚
丽
党亚丽,教授、博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09 年 6 月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食品风味与生物活性物质研究,重点对鲜味肽、功能食品进行研究,开发了功能复合鲜味料、功能肽类产品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浙江省重大重点农业项目2项,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项目、浙江省卫生厅项目、宁波市公益计划、宁波市自然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持横向项目多项,完成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等多项保健食品批文申报,相关成果实现产业转化。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Food Chem、J. Agric. Food Chem 等SCI论文 3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主讲的《食品分析》课程获批浙江省一流课程、宁波大学思政一流课程等。
党亚丽
2023-03-08
三
亚
学院
三亚学院始建于2005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出资建设,是三亚市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也是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 被评为海南十大生态建筑的三亚学院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0亿元,下设18个二级学院,开设74个专业(含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理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中心、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标准游泳池、高尔夫训练场等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学校还拥有高科技图书馆2个,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 学校秉持“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以战略管理引领学校卓越发展,确定“学生竞争力”战略核心,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三个战略支点,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合规办学,坚持非营利办学,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好评,教职工主人翁精神成为学校的基本价值观,学生喜欢学校成为学校评价一切工作的基本尺度。2015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海南省唯一高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工作50强,成为中国少有、海南唯一的“双50强”高校单位。 学校办学丰硕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三亚学院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连续四年跃居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位。 学校快速响应新生源结构提升对高质量学习的需求,大力推动由课程饱和度、深度和学业紧张度构建的课程“三度”建设,深度、持续、系统的进行教学改革。学校还通过大力开展博士“双百计划”、“亿元人才引进”计划、中层干部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海外游学计划、柔性引进人才计划等,不断夯实事业发展基石,目前已建立翟明国、陈国良两个院士工作站。学校还契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2017年,学校获评“海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两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3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位居海南高校第一,连续六年获评海南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校突出办学的区域化、社会化、国际化,搭建多方协同平台。目前,学校与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中心、海南省文体厅、省旅游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研究所、海南微软创新中心等建立了校政、校企、校校30余个协同体。学校成立了民办高校首个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原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任名誉主任;学校还成立国家治理研究院,积极发挥高校智库功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2016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高校质量促进部”在我校挂牌成立,学校作为海南省唯一高校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学校作为全国唯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经验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13所国内知名高校教育改革案例一起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学校围绕海南自贸区(港)发展新业态和海南省十二大重点产业,学校发起成立海南省酒店人才培养创新联盟,还牵头成立会展经济管理、旅游文化两大产业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加快培养省重点产业各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2018年,海南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金融贸易,学校提前布局,与丹麦盛宝银行共建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以金融科技重新定义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为海南未来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培养人才。学校提前布局5G和AI技术变革,成立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投入8000余万元建立的海南首个百万级超算中心,运算性能位列全国高校前五。学校成功牵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共同打造国际影响力学术交流品牌,与 “双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国际设计学院”“创新设计研究院”。学校还前瞻于海南健康休闲产业发展,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时尚集团成立省内首个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和健康产业研究院。2016年,丝路商学院正式成立,三亚学院作为发起单位和牵头建设单位,成为全球海上丝绸之路教育第一站。目前,已与法国埃塞克高等商学院、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学院、巴基斯坦信德伊斯兰大学等建立跨境联动合作机制。 学校不断创新高等教育全球化协同平台,先后与美国著名公立常春藤高校迈阿密大学、中央阿肯色州立大学成功缔结姊妹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美国伯克莱学院等亚、非、欧、美洲的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国际学生类别和生源地均不断增加。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高峰论坛、全球化洪堡学者论坛、全球型企业中国论坛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在校举办。2017-18年,学校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与东盟各国民办高校签约共同启动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ACAPHEI),全力构建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 学校的办学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听取陆丹校长作学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校企协同创新工作汇报,勉励学校要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应用型人才。2018年11月,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鼓励全面提升三亚学院办学水平。2019年10月,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童道驰在三亚学院调研,充分肯定学校办学成就,表示三亚市委市政府将支持三亚学院发展成为“三亚大学”。 2017年,学校制定《USY办学纲要》,全力推进实施三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9年,三亚学院在良好办学基础上提质加速,继续坚持办学层次高起点高站位,集聚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释放更多新的办学活力,在卓越办学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卓越办学没有终点,建设中国民办大学的标杆、亚洲具有影响力的民办大学将是三亚学院矢志不渝的教育使命。
三亚学院
2021-02-01
1
2
3
4
5
6
...
76
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