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
浙江财经大学戴魁早教授编著的《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 该书是2018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课题编号18HQZZ08)的最终成功,主要内容得到《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科学学研究》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国内权威刊物上五篇学术论文的支撑。该书指出,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投入增长,但却显著地促进了研发人力投入的提高,这种影响差异主要归因于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力不同的流动性;当扭曲程度较高时,要素市场改善对产业创新效率的边际效应较小,而随着扭曲程度的持续下降,其对产业创新效率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大;在技术创新绩效较低的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的抑制效应显著,而在技术创新绩效较高的地区,其抑制效果则不明显。在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和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企业中,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的抑制程度较低。该书为政府从要素市场扭曲视角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浙江财经大学 2021-04-30
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本成果解决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构建了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体系,确立了我国酿酒葡萄的优生区,创造了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栽培新模式,创立了基于我国酿酒葡萄原料特性的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体系,构建了我国葡萄酒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和葡萄酒地理标志及其保护体系。该成果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4.5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5家,形成了葡萄酒产业集群,加速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整体进程,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5-11
特色浆果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
 浆果富含花色苷、黄酮、酚酸、萜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缓解视力疲劳等多种生理功能。辽宁省浆果栽培面积全国第一, 草莓、蓝莓、树莓、北五味子、刺五加、蓝靛果等特色浆果产量居国内前列。项目组针对浆果柔嫩多汁、易腐烂、不耐贮运、专用加工装备缺失、高附加值深加 工产品稀少等制约浆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自 2007 年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围绕浆果深加工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创立了我国特色浆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集成体系。 主要技术内容及指标如下:     (1)建立了特色浆果速冻品质评价体系及贮藏技术规程,延长了特色浆果的加工周期。针对浆果加工品种混杂、加工适宜性不明确、采收集中、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运等问题,构建了代表性浆果速冻品质评价体系信息库;研发了低温 冷藏结合 60Coγ辐照、冰温结合钙处理技术,提高了浆果货架品质;开发了浆果前处理、速冻、解冻关键技术,为浆果速冻、冻干产品及装备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2)创建了特色浆果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特色浆果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从微观分子角度揭示了单元加工操作过程对浆果典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影 响规律,为工艺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开发了浆果食品稳态化加工、高效提取纯化、致病性病毒检测和指纹图谱掺伪检测技术,实现了浆果资源高效加工及产 品控制;开发了浆果 NFC 果汁、发酵、干制、提取物等 37 种新型浆果制品。相关技术及产品已在 10 多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推进了特色浆果加工产业的快速 发展。     (3)构建了特色浆果及副产物活性物质功能评价体系,明确了其分子作用机理。研究了特色浆果中典型活性物质抗氧化、护肝、辅助降血脂、增强免疫力 等功效及分子作用机制,构建了活性成分功能评价体系,为浆果活性成分应用开创了新领域。     (4)研制了特色浆果速冻、冻干、活性成分制备等专用装备。针对当前浆果 加工关键设备效率低、连续性差、能耗高的问题,研制开发了浆果速冻、冻干、活性成分制备等专用装备,构建浆果高效连续加工生产线。率先将装备在我国 20 余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部分装备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韩国、德国等国家,提升了我省浆果食品加工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禽蛋新型加工与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中试阶段/n该项目公开了一种从鸡蛋清中联合提取多种蛋白质的方法,通过聚乙二醇8000分级沉淀蛋白质,然后采用Q?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可以一次性获得卵粘蛋白、溶菌酶、卵转铁蛋白、卵清蛋白和卵黄素蛋白,且蛋白质产品纯度高,回收率较好,该方法仅需常用层析填料即可进行,大幅度缩减了生产成本,为蛋清中蛋白质提取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4-11
禽蛋新型加工与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中试阶段/n该项目公开了一种从鸡蛋清中联合提取多种蛋白质的方法,通过聚乙二醇8000分级沉淀蛋白质,然后采用Q?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可以一次性获得卵粘蛋白、溶菌酶、卵转铁蛋白、卵清蛋白和卵黄素蛋白,且蛋白质产品纯度高,回收率较好,该方法仅需常用层析填料即可进行,大幅度缩减了生产成本,为蛋清中蛋白质提取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世界首创的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该技术为南京林业大学周建斌教授团队于2002年在世界首创的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技术,采用自主专利的气化多联产装置将农林生物质在不需要外加能源,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品、添加剂、催化剂的条件下同时生产气、固、液三相产物并分别进行高值化利用。产出的生物质可燃气、生物质炭、生物质提取液,在工业、农业和民用设置方面均有广泛用途。 创新提出了林农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肥、热的理念,攻克了其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解决了传统生物质气化、生物质炭等行业长期存在的产品单一、废水废渣污染(世界性难题)等问题,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和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各1项。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禽蛋新型加工与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禽蛋蛋白质种类多,在攻克13种功能成分分离纯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溶菌酶、卵转铁蛋白等五种蛋白质的联合纯化。采用合适离子强度打开卵粘蛋白与其它蛋清蛋白质的结合,规避了溶菌酶和卵转铁蛋白与卵粘蛋白易结合特点,实现5种成分高提取率与高纯度,同时保持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操作简便快捷,缩短纯化周期1/3;所用填料支持快流速,适合大规模生产;实现了功能蛋白、剩余蛋清以及环境“三方面”无损害的绿色技术。卵转铁蛋白补铁剂使我国补铁食品由无机铁、有机铁、卟啉铁发展到蛋白铁时代。攻克以水为介质的壳膜高效环保分离技术,避免了媒介对壳、膜有效成分损害及环境二次污染。发明蛋壳钙生物发酵与转化乳酸钙、丙酸钙、柠檬酸钙、乙酸钙的技术方法;突破不溶性胶原蛋白转化成可溶性胶原蛋白等技术难题,开发出碱性蛋白酶酶解鸡蛋壳膜蛋白制备抗氧化肽技术,实现了蛋壳膜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合成所用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环境友好和重复利用性,并开发出了乳化和油溶性涂膜保鲜剂。 利用禽蛋中丰富的蛋白质开发功能性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9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技术创新驿站开发与应用
本着“共享,共赢,全面,集成”的原则,建设智能化的人机协同技术创新网络平台,为政产学研中金等虚拟技术创新联盟各参与者搭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技术转移平台。解决企业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技术转化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提高国家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降低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成本,提高科技交易效率和质量,促进地区科技的产学研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创新驿站的建设将成为具有国内外信息共享性的信息服务平台,成为能提供全程科技需求对接,全程技术交易服务的创新平台,招商引资,为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可根据企业需求采用Ajax+Asp.net 架构,结合后台SQL server或DB2大中型数据库开发基于B/S结构的三层系统主体。研发过程包括,调研、规划设计、系统研发、组装调试、流程重组、转换培训、二次开发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关于印发《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联动,制定本办法。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4-12-24
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荔枝原产我国,广东省栽培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长期以来生产上存在“成花难、保果难、保鲜难”三大技术难题。该成果针对这些难题开展了历时20多年的系统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取得了如下创新性: 一、理论上有六大创新,如提出了荔枝花芽分化阶段转变学说,系统地阐明螺旋环剥和花穗修剪提高坐果的原理,揭示了果实品质形成、发育与调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发现花色素苷降解酶和采前炭疽病菌潜伏侵染是导致茘枝采后品质劣变的重要原因等。 二、针对荔枝产业问题,依托理论创新,在技术创新上研发和集成了以“促花、保果和保鲜”为核心的采前与采后技术相配套的五项关键技术,解决了长期阻碍产业发展的“成花难、保果难、保鲜难”三大技术瓶颈。 三、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推广有机结合,创建了以“理论研究来源于生产,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并进一步促进生产发展,采前采后技术全程应用”为鲜明特点的产学研相结合的 “西丽模式”。 该成果在荔枝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批开创性成果,为我国荔枝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引领荔枝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为我国果业发展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整体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华南农业大学 2022-08-15
1 2 3 4 5 6
  • ...
  • 754 7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