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钠法高纯氢氧化镁制备成套技术与装备
氢氧化镁用途广泛,是新型绿色环保型无机阻燃剂,是绿色无机阻燃剂、烟气除硫首选脱 硫剂,同时广泛用于含酸、含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等,市场前景广阔。此外,高纯氢氧化镁是制 造工业氧化镁、活性氧化镁、电熔凝氧化镁、电工级氧化镁、特种氧化镁等特种材料的优质、 价廉的原料。 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高纯氢氧化镁全套工业技术与装备,采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为原料, 通过控制氢氧化镁结晶形貌,降低过滤粒度母液夹带,降低干燥氢氧化镁能耗,提高产品品 质,氢氧化镁平均粒度控制大于30µm,过滤性能良好,产品干燥能耗低,氢氧化镁纯度达到 99%以上,通过煅烧得到氧化镁纯度达99.5%以上。同时工艺副产的氯化钠溶液浓度高 (浓度大 于25%) ,杂质含量低,可以作为氯碱电解制备氢氧化钠的原料,实现全过程零排放。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银杏叶创新提取分离技术与设备和质量标准化
项目研究使用创新的提取和分离设备,利用目前国内外没有研究过的超磁辐射聚能提取器来提取银杏叶,比起传统的煎煮回流、渗漉等方法,更加节省能源,利用生产空间小。重要的是在提取过程中对要求限度极低的银杏酚酸经过了转化分离,使所得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含量小于5ppm,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的含量更高,杂质更低,易于进一步处理,最终产品质量远高于同类产品,达到或超过美国和欧盟标准,开创国内银杏叶提取的新技术工艺、新设备仪器,新生产质量控制系统,具有科技创新值得推广使用的意义。同时,对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订高于国内标准的测定指标,使其能更科学、更有利的起到控制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虽国内有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但其低于美国或欧盟标准,而该项目制订的银杏叶提取物质量达到或高于美国或欧盟标准。在目前同行业中领先。而且,在利用创新技术设备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的银杏叶提取物工艺的现代与标准的国际化,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及国际PCT专利的申请,保护创新的的提取和分离工艺技术与创新,为产品国际化创新建立良好的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柑橘优质生产与贮藏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该项目研究开发了柑橘采后冷链物流监控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智能网络型监控系统,对柑橘从种植农户、批发企业到售卖终端的整个物流过程涉及的各物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整合了计算机、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多项新型技术,形成一种全新的数据采集、调控与应用模式,开发出一系列配套的监控设备和平台数据服务。项目的开发有效增强了果实采后品质提升,降低物流损耗,成果在浙江省椪柑产区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应用,降低物流损耗 20%,物流节能近 50%,对柑橘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浙江大学 2021-04-11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
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以中国矿业大学多年研究形成的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场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薄煤层保护层开采,建立起来的难采薄煤层保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该技术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保护下,通过远程控制关键生产设备并监测其工况,集成利用目前最新的采煤机自主定位与自动导航技术、煤岩自动识别技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刮板输送机自动推移技术、工作面自动监控监测技术、井下高速双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割煤、移架、移刮板输送机等生产流程,使工作面达到少人甚至无人的目的;并通过本煤层、顶板裂隙带、采空区及被保护煤层瓦斯抽采体系,有效解决卸压煤层群高瓦斯涌出对保护层无人工作面构成的威胁。该技术在充分开采利用难采薄煤层煤炭和瓦斯资源的同时,也实现对高瓦斯煤层群的卸压防突。 此技术可实现多重目标: (1)充分开采利用薄煤层煤炭及瓦斯资源;(2)实现难采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生产过程自动化、采煤工艺智能化、工作面管理信息化以及操作的无人化;(3)实现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的卸压防突;(4)有效控制保护层无人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因此可以有效解决难采薄煤层开采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和煤层群高瓦斯涌出的难题,实现科学采矿及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来源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理论与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01
用于船舶和海洋装备的长效防腐防污新材料与制备技术
一、概述 (一)腐蚀  腐蚀是船舶和其它海洋服役装备全寿命周期内存在的共性问题;  引起船舶和海洋装备不可用天数增加,产生巨额维修费用;  增加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 (二)污损 已探明的海洋生物20余万种,其中约有4000-5000种生物能造成污损; 船舶、码头、浮标、水管、石油平台、养殖设施易受海洋生物附着污损; 污损增加船底粗糙度、降低航速、增加燃料消耗(水线以下船壳污损5%,燃料将增耗10%;污损大于50%,燃料将增耗40%以上); 产生巨额的清污与防污费用。 (三)国内外现状 1、表面腐蚀防护技术 防腐涂料:常用防腐技术,期效一般为1-5年; 热喷涂:可用于舱内防腐,但不适用于与海水接触区域; 激光熔覆:熔覆层与基体冶金结合、晶粒细小、孔隙率极低,其综合性能显著高于热喷涂涂层。 2、海洋污损防护技术 含氧化亚铜的自抛光涂料是当今主导产品,我国远洋船舶防污涂料的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 常用防污涂料的期效一般为2-5年; 国际公约要求,2008 年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含三丁基锡 TBT 防污涂料,2009 年全部停止溶 剂法氯化橡胶生产线,2010 年全面禁止使用含 DDT船底防污涂料,把含氧化亚铜防污涂料列 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名单,氧化亚铜防污技术是过渡性措施。 3、高耐蚀合金现状 Ni-Cr-Mo系镍基合金耐海水腐蚀性能优异,但该类合金产品制造工艺复杂、 价格昂贵,主要依赖进口; 现有镍基合金的成分是综合考虑强度、耐蚀、加工及焊接性能而设计的,而激光熔覆层的核心功能为防腐,需要重新设计其成分。 4、高速激光熔覆技术 2017年10月,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发了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其优点为: 激光束功率密度高,1000~5000W/mm2; 熔覆速度高,10~350cm/s,使热影响区、稀释率、工件变形等参数得到更好的控制; 吸收比高,粉末到达熔池之前吸收激光能量,适合在高反射率基体上制备熔覆层。 二、课题组开发的相关技术  研发了系列专用于激光熔覆的高性能耐蚀粉末材料和制备高耐蚀熔覆层的高速激光熔覆系统,高性能熔覆层耐蚀寿命≥50年,该项技术的成熟度达到8级,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 研发了系列环保性好(不含氧化亚铜、敌草隆、二甲苯、石油脑等成分)、防污期效长的新型防污材料和防污层制备工艺,防污层与基体冶金结合,防污期效可达10年以上(已经进行了3年的实海试验)。 三、应用领域 (一)船舶与海洋装备的腐蚀防护 根据模拟海水腐蚀实验结果,熔覆层静态海水条件下腐蚀速率为0.00004mm/a。 该项技术已在发电设备、船舶及海洋装备中得到应用,效果显著。 (二)船舶与海洋装备的污损防护  防污层与基体材料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防污层在异物撞击下不会脱落;  防污层厚度可根据防污寿命的需要调节,防污层防污期效可达10年以上;  防污层能满足抑制藤壶水螅、水母、藻类、细菌粘膜等多种类型海生物生长的要求;  主要用于船舶、海洋装备的海洋生物污损防护(如钻井平台、海上设施)。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5-10
低温肉制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与应用
针对我国低温肉制品加工起步晚,加工机理与品质变化规律不明,缺乏质量控制技术支撑,产品出水出油严重、褪色快、货架期短、加工经济损失大、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等特点,系统开展低温肉制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研究。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发表 SCI 论文 57 篇,自主研发装备 6 套、新产品 50 余种。项目实施为我国低温肉制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推动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2016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技术特点:该项目揭示了肌肉蛋白乳化、凝胶机制及主导色素变化规律,形成低温肉制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理论基础;研发出低温肉制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产品出水出油严重、褪色快和货架期短的重大技术难题;研发出可替代进口的加工关键装备,支撑了我国低温肉制品的产业化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 2021-05-11
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
"该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型,提出了全数字土地实地调查理论,建立了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实地调查空地一体的土地调查监测模式及与土地管理日常业务驱动相结合的数据库更新模式,开发了支持上述技术的内业系统,实现了城乡土地无差异化的调查和管理,解决了原城镇、农村分别管理所带来的城乡区域的动态变化问题,确保了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的实时变更,为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和调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2.攻克了多平台多传感器的海量遥感影像多机并行镶嵌技术,提出了面向地类图斑变化的遥感影像自适应阈值自动发现方法,研发了融合高性能计算技术与数字摄影测量处理技术的遥感云服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区域影像镶嵌耗时长等难题,实现了多源多时相地类图斑变化的自动发现、海量数据规模化快速生成,遥感影像或地图数据的存储、发布、在线实时更新与处理。 3.突破了土地利用变化自动发现定点监控、车载动态快速景象—图谱实时匹配与地类图斑变化自动识别、嵌入式GIS千兆级土地数据组织与表达等关键技术,研制了车载集成轻小型土地调查无人机及车载超算平台。
东南大学 2021-04-10
难降解工业废水与园区混合废水的物化-生化耦合处理技术
以企业实际技术需求为导向,长期从事工业废水预处理与深度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大规模应用于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典型行业废水深度处理、金属冶炼等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与园区混合废水的物化-生化耦合处理技术,典型行业废水深度处理与零排放技术,基于重金属和有机物同步去除的绿色化学氧化新技术,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高效除磷新技术
同济大学 2021-04-10
脱硫废水零排放与烟气脱重金属协同耦合技术
脱硫废水零排放和烟气脱重金属是燃烧烟气治理的两个新的热点方向。本技术将脱硫废水零排放与烟气脱重金属两个工艺过程相结合,通过协同作用,实现两者的有机耦合。本技术在将脱硫废水经过浓缩处理,喷洒到煤场或除尘器前的烟道中,通过高温蒸发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同时利用废水干燥后的卤化物,促进烟气中汞、砷等重金属的价态转化,从而更容易实现在后续烟气净化设施中的同步脱除。
东南大学 2021-04-11
冶金焦炭微晶结构的定向控制与提高热性质集成技术
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提高和优质炼焦煤资源的紧缺加剧,以热性质为重点的焦炭质量优化制备技术得到冶金界越来越重视。从炼焦煤性质、配煤原理、配煤技术、焦炭分子和微晶结构、焦炭热性质控制因素、焦炭炉外处理技术及降低焦炭制备成本等方面持续研究焦炭优化生产理论和技术,提出了焦炭微结构与热性质的定向控制的集成技术。 利用现代分析仪器XRD/XPS/SEM/TEM/ROMAN/AFM等全面系统的研究焦炭的碳微晶结构、气孔结构,以及矿物质的化学组成等,提出了表征焦炭碳微晶的微晶化度、表征气孔性质的气孔粗糙度、表征矿物质对焦炭化学反应催化作用的催化指数等参数,揭示了控制焦炭热性质的本征因素是焦炭微晶化度-气孔结构参数-催化指数。 将冶金焦炭作为多孔脆性材料,运用材料力学及其破碎断裂有关理论,研究了焦炭在加热过程中的形貌变化、高温热膨胀性能、高温弹性模量、高温抗拉抗折强度等,提出了焦炭热性质的新概念。 在全面系统的研究了炼焦煤性质和配伍性、配煤炼焦过程机理及其与焦炭热性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碳合金”配煤新概念和初步实现焦炭微晶结构定向控制,建立了基于碳合金配煤理论的焦炭冷热强度预测模型,扩大了炼焦煤源,使大型高炉用焦炭配煤中不粘煤配比最高可达到20%,可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优质炼焦煤源日益紧缺的状况,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焦炭热性质的炉外处理技术设想,并在实验室内详细研究了基于化学催化理论的负催化技术、化学气相热解沉积理论的表面处理技术等对提高焦炭热性质的作用,表明合适的炉外处理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焦炭热性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4 125 126
  • ...
  • 923 9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