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参数流式细胞仪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参数流式细胞仪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采取网络报名方式将报名资料发送至zgjxmgl@163.com邮箱,并同时拨打代理机构电话进行资料收到确认获取招标文件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3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吉林大学 2022-05-27
一种用于调控细胞核膜通透性的纳米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调控细胞核膜通透性的纳米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试剂由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核心,接枝一定数量的聚乙二醇分子以及光敏剂孟加拉玫瑰红构成。该试剂可以通过疏水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实现大量且快速的细胞内吞,光促溶酶体逃逸以及细胞核膜通透性调节,从而促进细胞核对小分子药物及纳米颗粒的摄取。该试剂安全性良好,结构稳定,普适性好,有望成为一种普适性的的细胞核药物递送平台。
东南大学 2021-04-11
当归饮子对复合型慢性荨麻疹致敏小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当归饮子对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治疗机理。 方法:KM小鼠,雌雄各半,采用利血平+乙酰苯肼,联合IV型变态反应模拟荨麻疹模型,选择模型制作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当归饮子加减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8只动物,另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光镜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试血清IgE含量;剖取血管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壁组织中IL-4、IFN-γ表达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饮子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0.01);降低血清IgE含量(P<0.01);降低血管壁组织IL-4(P<0.01),升高IFN-γ(P<0.01)。 结论:当归饮子可通过干预T细胞异常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抑制荨麻疹发病。 文章发表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29卷第2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14
作为细胞周期阻断剂和抗肿瘤活性药物的化合物合成技术
化合物 6,8-二甲基-7,4ʹ-二甲氧基-5-羟基黄烷(HDF)由天然黄酮 类化合物鹃花醇结构改造获得,研究发现具有细胞毒性,能诱导细胞 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断于 G2/M 期,特别醒目的是,细胞经 HDF 处理 后变圆、变大,呈典型的周期阻断表现。作用类似于临床上广泛应用 的具有干扰微管作用机制的药物长春新碱和紫杉醇;在细胞周期阻滞 方面与紫杉醇的作用更接近,因此可能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 肺癌(NSCLC)、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
兰州大学 2021-04-14
集电化学、光谱和质谱方法于一体的单细胞成像仪
世界上首台有机融合电化学、光谱学和质谱技术的优势于一体的“单细胞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陈洪渊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支持下,联合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攻克了单个细胞内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高时空分辨和微弱信号精准测量的技术瓶颈,研制成世界上首台有机融合电化学、光谱学和质谱技术的优势于一体的“单细胞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 首次阐明单细胞内溶酶体中生物催化反应机制;创建了胞内不同空域热传导系数的准确测量,阐明胞内热量产生与耗散机制以及胞内“出汗”与机体“出汗”散热的生命整体一致性;研制成的极紫外(VUV)质谱成像,摆脱了MALDI技术对电离介质的依赖,极大地降低了二次离子质谱(SIMS)的电离碎片,从而降低了重构分子结构的难度,显著提升了我国生命与健康领域高端科研仪器的国际竞争力。 本项目迄今已发表研究论文逾百篇。包括PNAS 4篇,NatureComm. 2篇,Science Adv.1篇,JACS 6篇,Angew. Chem. Int. Ed. 6篇,Anal. Chem. 49篇等。申请了国内专利41件,国际专利1件,授权18件。项目组成员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以及2018年度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所研发的“单细胞活性分析仪”获“2018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奖”及“2021年度日内瓦发明金奖”。
南京大学 2022-08-12
作为细胞周期阻断剂和抗肿瘤活性药物的化合物合成技术
化合物6,8-二甲基-7,4ʹ-二甲氧基-5-羟基黄烷(HDF)由天然黄酮类化合物鹃花醇结构改造获得,研究发现具有细胞毒性,能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断于G2/M期,特别醒目的是,细胞经HDF处理后变圆、变大,呈典型的周期阻断表现。作用类似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具有干扰微管作用机制的药物长春新碱和紫杉醇;在细胞周期阻滞方面与紫杉醇的作用更接近,因此可能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有疗效。 技术特点:前体化合物鹃花醇既可从杜鹃植物中分离,也可人工合成,资源丰富;从鹃花醇到HDF的合成途径是本专利保护内容之一;HDF抗肿瘤活性及阻断周期活性是本专利保护的主要生物活性。2013年5月22日获得专利授权。
兰州大学 2021-01-12
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实用系统研究
项目获国家“863”计划资助。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牵头,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燕山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集翔多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第一杀手,目前的人工手术治疗存在诸多弊端,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已逐步展开。本课题基于HAM(Human Adaptive Mechatronics)的概念,从人的因素、人机一体化设计、智能控制三个方面对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定位机器人、介入装置、介入操作装置。建立我国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示范系统,为手术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技术参数: 定位机械臂:5自由度;运动部分重20kg;承重6kg; 介入装置:2自由度;重量小于4kg;轴向进给误差小于1%;定位精度1mm;轴向转动圈数任意; 介入操作装置:2自由度;重量小于4kg。 技术创新性: 定位机器人采用单报闸锁死多个关节的被动操作方式,符合手术现场需要; 介入装置能够检测导管/导丝与血管壁之间的阻力,具有独创性; 介入装置能够完成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的递送,是介入装置研究的一个突破; 介入操作装置能够根据导管介入装置检测到的导管/导丝与血管壁之间的阻力产生力反馈,操作医生具有力场感觉。
燕山大学 2021-05-04
一种可语音提醒的老年人智能手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语音提醒的老年人智能手表.所述可语音提醒的老年人智能手表,包括:手表本体;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于所述手表本体的右侧的底部;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右侧的顶部,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块和第一转动轴;第一固定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语音提醒的老年人智能手表具有手表的表带在佩戴时松紧可以调节的与手腕更加的适合,不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且佩戴操作简单方便,且该智能手表设置有电子显示屏可以显示时间,字体大,老人便于观看,家属可将手表和手机相连,录制语音提醒并按时在手表上播放,可以插电话卡,可以联网,自动更新时间,可以一键紧急呼叫联系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05-06
一种利用波浪能驱动的大洋探测机器人
本发明涉及波浪滑翔机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波浪能驱动的大洋探测机器人。该种利用波浪能驱动的大洋探测机器人包括机械动力部分和探测装置部分,所述机械动力部分包括浮子基体、舵片、翼片、柔性缆索、重块、机器人机架、蓄电池、单片机、舵机,所述探测装置部分采用浮子载体实现,浮子载体与浮子基体连接,用于安装固定太阳能电池板、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GPS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本发明完全依靠机械结构将波浪能转换为向前的推力,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加装的多种传感器供电,不需要提供额外的能量,从而通过简单的改变搭载仪器完成不同的功能需要,实现平台的多功能利用和拓展化利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基于5G通信控制的智能喷雾机器人
1.开发背景 随着去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全国各地各个场所的消毒任务显得尤为必要,现在在医院等场所,依旧是采用背负式喷雾机进行喷雾消毒,人力消耗大、效率慢且很辛苦,因此需要解决喷雾的效率问题。 2.开发思路 立式双筒喷雾机器人,包括底座,固定支架,两个喷雾设备,中间装有双目摄像头,底座上分离式安装有立体式水箱,水箱顶部周边的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水泵,电气箱。应用了5G通信技术进行硬件设计、网络传输,应用QT实现遥控界面的开发,通过机器人上方的高清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然后转换、压缩反馈到遥控界面,由反馈得到的视频信息,通过遥控远程控制机器人的驱动、喷雾等功能。 3.主要创新点 (1)立式机器人创新结构设计 (2)基于双目测距的智能喷雾设计 (3)基于5G通信模块的远程操控 4.市场应用 (1)江苏淮安宾馆有限公司 (2)江苏臻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淮阴工学院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2 93 94
  • ...
  • 123 1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