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克金岩颗粒
该处方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由13味药组成;临床应用几十年,在改善肺癌患者临床症状、防止复发、稳定瘤体的增殖、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良好作用。与顺铂(DDP)比较,实验小鼠的精神状态更佳,体重更加稳定,抑瘤作用相当(抑瘤率:克方40.8%,DDP49.8%),能抑制A549和H157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与DDP有一定的协同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原癌基因的活化、抑制血管生成、诱导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项目进展已完成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主要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试验。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抗肺癌药物主要使用化疗药物,但其毒副作用也最为致命。天然药物及其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术后调理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本项目处方为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方,疗效好,并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还具有抗肺癌作用强、抑制肺癌细胞迁移及PI3K/Akt 信号通路等多方向作用机制的治疗优势。因此,在国内外抗肺癌药物中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人参平肺颗粒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重点课题,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TRP离子通道调控的麻杏配伍方稳定气道功能的机制研究”。 【类    别】中药新药六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人参平肺方是项目组依据古方结合临床经验加味而成。 【功能主治】主治气阴不足、痰瘀交阻之肺纤维化。 【主要技术指标】 1.药效实验:采用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人参平肺颗粒高、中、低剂量分别灌胃给药28天,连续给药4周,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药物经灌胃给药有减轻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和其它肺部病变的作用,肺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以药物中剂量效果最好,其病变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可见明显降低(P<0.01-0.05)。采用PFT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VC、TLC、Cchord明显下降(P<0.01),RI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参平肺散组FVC、Cchord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TLC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RI则降低(P<0.05)。提示人参平肺颗粒具有改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肺纤维化程度,并能稳定、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2.效应机制研究表明:人参平肺颗粒可能通过调节肺组织炎症与增殖相关通路、以及参与抑制氧化应激所致损伤反应,达到改善肺纤维化和肺功能的作用。 3.急性毒性试验:按400.0g·kg-1 (5.0g·mL-1×40mL·kg-1×2次)剂量一日内分两次灌胃给药的20只小鼠,在观察时间内一般情况良好,毛色光滑、活动、摄食、粪便色泽与质地正常,活动无减少,且两周内无死亡及其它异常现象发生。14天后处死动物,解剖无肉眼可见的病理性改变。供试品每日临床用量为75g生药,成人体重按60kg计,供试品临床成人用药量约为生药量1.25g·kg-1·d-1。供试品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相当于生药量400.0g·kg-1·d-1,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320倍。 4.完成初步制剂工艺研究。 【推广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肺纤维化的发病率亦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肺间质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为渐进性、致命性的疾病,其病因至今不明,临床上无肯定有效的药物。被评价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药吡非尼酮,服用9 个月,能提高IPF 患者的肺活量,延缓 IPF 的加重。但是口服吡非尼酮引起全身副反应,如恶心、厌食、头晕、皮疹、肝功能紊乱以及光毒性等,其中光毒性反应是主要的不良反应,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分别是 51%、53%。针对肺纤维化发病和治疗现状,发挥中医药辨证治疗优势,亟待深入系统地对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整理挖掘,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颗粒溶素(Granlysin)
成果创新点 颗粒溶解素(granulysin, GNLY)是一种存在于人体 细胞毒 T 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项目组首次发现 GNLY 在体外可显著增加耐药金黄色葡 萄球菌 MRSA 对氨苄西林和头孢菌素的敏感性;对氨苄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杆菌也有抗菌增敏作用。而且,GNLY 具有良 好的安全性和低免疫原性,是一种理想的富有开发前景的 候选抗生素增效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颗粒溶素(Granlysin)
颗粒溶解素(granulysin, GNLY)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细胞毒 T 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项目组首次发现 GNLY 在体外可显著增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对氨苄西林和头孢菌素的敏感性;对氨苄西林抗铜绿假单胞杆菌也有抗菌增敏作用。而且,GNLY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低免疫原性,是一种理想的富有开发前景的候选抗生素增效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23
Robo Shark 智能仿生深海潜航器
本项目产业化的市场定位为需要长时间、远航程可进行水下目标侦测及定位的单位。Robo Shark智能仿生深海潜航器采用鲨鱼为原型,以三关节仿生尾鳍取代无刷推进器,有效降低设备运行噪声的同时节省了能量消耗。设备外壳采用吸音材料制成,可以提高设备的隐蔽性。通过重力舱吸排水实现设备的上浮下潜,控制更为灵活,具有定点悬停、定深巡游等多种智能运动功能,最大下潜深度可达1000 m。 此潜航器的主要特点: 1.节能高效:采用仿生+滑翔作为动力源,利用反卡门涡街的驱动原理,仿生推进效率高达80%; 2.隐蔽环保:模拟鲨鱼的外形与游动方式,隐蔽性强,对环境扰动小,不会伤害水下生物; 3.安全可靠:采用整体开放,局部密封的设计, 配备六方向避障传感器,具有低电量返航、失联返航等功能; 4.载荷扩展:可搭载声、光、电、磁传感器,满足水下通信、水下定位和水下探测等需求。
北京大学 2021-02-01
仿生高性能铂催化剂
本项目通过使用仿生概念,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具有笼状结构的铂催化剂。在该催化剂中,金属铂被包覆在有机物笼内,反应物可以自由进出笼内外,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合成有机硅化合物,金属铂被困于笼内,可以有效地阻止团聚而失去活性,从而可以反复发挥其催化作用,使其同时具备高活性和高稳定性。该新型催化剂在全世界第一次实现了铂催化剂在多次循环使用后,依然保持其极高的催化活性。 有机硅产品的制备过程中,硅氢加成反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该反应主要使用卡斯特催化剂进行催化,若替换为本项目所研发出的新型催化剂,催化效率将实现指数级的提高。对于三烷氧基硅烷同己烯制备己烷偶联剂这一最常见的氢硅化反应,如使用本项目所制备出的新型催化剂,其催化效率较卡斯特催化剂能够提高1000倍以上。 该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目前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投稿并获得了审稿人的好评,审稿人认为该项目研究工作将很快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同时,该项目正在开展进行相关专利申请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仿生摆翼式飞行器
(专利号:ZL 201510747409.4)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仿生摆翼式飞行器,属于仿生飞行器技术领域。该飞行器包括机体、左摆翼驱动装置、右摆翼驱动装置、左摆翼装置、右摆翼装置、左辅翼装置、右辅翼装置及起落架。左摆翼驱动装置与右摆翼驱动装置、左辅翼装置与右辅翼装置两两对称布置于机体左右两侧;左右摆翼驱动装置在运动过程中,其输出构件左右摆杆运动形式为绕一点上下摆动,并且下摆部分始终大于上摆部分,进而使与其固连的左右摆翼“下扑”部分始终大于“上挥”部分,使该仿生摆翼式飞行器在扑翼运动全程都能产生正升力。本发明飞行器具有驱动机构简单、易于实现、扑翼气动效率高等优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
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突破了低雷诺数/非定常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微型扑动机构和微电子元件设计技术等国际公认的扑翼飞行器研究难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了全自主航线飞行和抗四级风的可实用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1 项,先后获得了国防科技发明二等奖和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高度仿生设计使该飞行器具有高度隐蔽性,携带方便,并起降不受道路和地形限制,能迅速抵达人员无法抵达区域,能在 4 级风/小雨雪环境下自如飞行,可搭载高清微型摄像头,特别适用于单兵侦查、边界巡逻、机场驱鸟、农牧监控、野生动物观测等领域,已在陕西省地震局、陕西交警高交支队、包头市固阳县农牧业局、西安市户外应急救援队等全国 10 余个地区 15 家单位推广应用。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5-11
胸鳍推进式仿生机器鱼
相对尾鳍推进方式,胸鳍推进模式仿生机器鱼在效率、机动性、噪声及稳定性等方面表现更加突出。课题组目前共研制出四代胸鳍推进式仿生机器鱼。性能指标如下:样机名称 样机参数 最大游动速度第一代身长0.6m,翼展0.7m0.5m/s第二代身长0.7m,翼展1.0m0.65m/s第三代身长0.4m,翼展0.62m0.44m/s第四代身长0.44m,翼展0.71m0.32m/s第五代身长0.46m,翼展0.83m0.45m/s 胸鳍推进式仿生机器鱼续航时间达2.5小时,可根据需要搭载摄像头等传感器件,在水环境监测、鱼类观察、科教、观赏等民用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军用领域,相对螺旋浆推进,1Hz以下的拍动频率使仿生鱼具有更小的推进噪声,面对雷达监测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因而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仿生电子皮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课题组受植物体多孔三维结构的启发,直接利用干燥的自然材料(例如花瓣、叶片)作为电子皮肤的介电层(Small 2018, 1801657)。研究表明,新鲜的自然植物材料的离子液和电极之间形成的双电层作用,器件具有较大的电容响应,但随着自然材料干燥水分挥发,器件的性能稳定性较差。通过临界点干燥处理植物材料,材料本身的几何构架不发生改变,所制备的器件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低的检测限以及较高的稳定可靠性,能进行运动检测、压力分布测试等。该工作被评为月度热点论文。使用仿生微结构或直接利用自然材料制备柔性触觉传感器,能大大简化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构建环境友好型柔性电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系列基于植物模板或自然植物材料的电子皮肤的研究,有效降低了器件制造成本,提高了器件的灵敏度等性能,开辟了一条制备柔性电子器件的新道路。本系列研究中制备的电子皮肤能用于人体健康监测、运动监测、人机交互等,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假肢、可穿戴柔性设备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