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畜产品、食品和饲料中种源鉴定及外源成分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1.发明了种源特异性基因筛选方法,建立了简便、特异性强、适用的牛(普通牛、水牛)、羊(山羊、绵羊)、猪、马、驴、狗、兔、狐狸、水貂、鸡、鸭、小鼠、大鼠等种源成分鉴定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自创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筛选物种特异的核基因DNA序列。 2.发明了适于牛、羊、猪转基因成分现场快检的LAMP试剂盒6种。6种外源基因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试剂盒,可进行牛、羊、猪中外源基因——人乳铁蛋白、人α-乳清蛋白、人抗凝血酶III、人溶菌酶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基因、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检测,不需要PCR仪和电泳仪,检测时长由普通PCR的2小时缩短到30分钟,检测限达到0.01%(w/w),灵敏度是PCR的10-100倍。 3.发明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研制出人乳铁蛋白和α-乳清蛋白检测的竞争性试纸条各2种,5分钟内可完成准确检测。用于鲜牛奶、鲜羊奶和奶粉中乳铁蛋白和α-乳清蛋白的定性检测。 成果可在畜产品、食品、饲料检测机构和企业、出入境检验系统进行应用,可为企业原料的真实性把关,确保畜产品和食品的真实性和信誉,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化条件:分子生物学常规设备和条件。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微生物转化生产洛伐他汀中间体 R-J6 的关键技术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一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是防治冠心病、脑中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用药。目前,工业化生产他汀类药物侧链关键中间体主要途径为化学合成法,此法反应步聚复杂,条件不易控制,所需手性试剂价格昂贵,污染严重,收率低。而酶法催化生产他汀类药物侧链关键中间体具有工艺简单、周期短、耗能低、专一性强、收率高、提取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酶法合成瑞舒伐他汀钙侧链关键中间体,体现降耗环保的时代需求;采用非水相体系进行酶催化反应,解决了底物难溶的瓶颈问题。 
江南大学 2021-04-11
冶金过程计算机仿真技术
成果简介冶金过程仿真是以程序设计和物理模拟相结合, 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 对工程问题和物理问题乃至自然界各类问题进行研究。 冶金过程仿真在炼钢、 炉外精炼以及连铸过程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钢液的冶炼、 浇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体流动、 传热、 传质进行模拟, 其中包括钢包精炼过程、 连铸中间包、 连铸结晶器浇铸过程以及模铸浇铸过程中的三维多相流动、 传热、 传质与凝固的冶金过程仿真。外加电磁场作用下, 对连铸中间包的感应加热, 结晶器电磁制动条件下连铸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和夹杂物去除的冶金过程仿真研究; 钢包感应加热过程操作参数的优化等等有重要作用。 冶金过程仿真结果和工业试验的观察吻合很好, 对工业生产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技术较为成熟, 课题组自行开发软件并配备了流体通用 CFD 软件包 ANSYSFLUENT, 以及磁流体模块(MHD), 主要用来对冶金过程中流体流动、 组分传输、传热、 凝固、 燃烧以及电磁冶金过程的仿真分析。 经过多年来的积淀和发展, 针对纯净钢冶炼与连铸过程的数学物理模拟研究已经成为本方向较为成熟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近十年, 相继完成近百项相关课题。 2005 年 11 月 30 日“高效异型坯连铸技术开发与应用” 项目,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几年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冶金企业的课题, 高效异型坯连铸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数值模拟, 确定中间包内档墙位置, 优化高拉速时中间包内钢水流场; 优化水口结构以及钢水凝固壳厚度的分布特征; 改善结晶器下部的传热条件; 该技术在马钢三炼钢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先后成功应用于马钢、 济钢和和上海亚新等冶金过程中, 钢包、 中间包、 结晶器以及外场作用(电磁) 下, 对冶炼工艺以及反应器结构进行优化, 近期完成的科研项目有:上海亚新中天六流、 四流中间包内型优化设计的数值模拟研究;马钢第四轧钢厂连铸中间包挡墙工艺参数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项目;马钢第四轧钢厂连铸结晶器水口结构工艺参数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项目;马钢电炉冶炼厂 120 t 钢包吹氩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项目;济钢三炼钢 ASP、 5#连铸机冶金容器流场模拟研究项目。技术指标通过对冶金过程反应器内(如, 中间包) 的流动和传热的数模研究, 掌握冶金反应器内(如, 中间包) 流体流动的规律, 提供合理的工艺设备参数, 使其冶金效果(夹杂物脱除、 钢水成分、 温度均匀性) 符合生产实际要求, 如, 中间包钢水达到包内任意两点的温差不大于 5 摄氏度为合格。 钢包达到较为理想的搅拌效果, 结晶器对液面波动、 凝固坯壳厚度以及流动的控制给出合理的参数, 为高效、 低能耗和绿色冶金提供指导。市场分析和应用前景在冶金过程仿真技术的研究下, 高效异型坯连铸技术使铸机作业率由 65%提高到 87%, 该模式在全连铸生产中应用属于国内首创。 同时对引进的原有工艺及设备进行了改造、 创新后, 使铸机达到了高拉速、 高作业率、 高质量的水平, 铸机的年产量由 63 万吨提高到 110 万吨, 2003 年该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对于节能降耗效益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分析过程仿真技术在物理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条件下, 对冶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钢液的洁净度, 较少铸坯修磨工作量的增加或产生废坯。不仅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利于有效地节约能源, 降低碳排放, 也利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受托开发联系方式冶金学院 王建军(0555-2312091); 周俐(13955561593)岳强(15905556998)。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冶金过程计算机仿真技术
冶金过程仿真是以程序设计和物理模拟相结合,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对工程问题和物理问题乃至自然界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冶金过程仿真在炼钢、炉外精炼以及连铸过程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钢液的冶炼、浇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体流动、传热、传质进行模拟,其中包括钢包精炼过程、连铸中间包、连铸结晶器浇铸过程以及模铸浇铸过程中的三维多相流动、传热、传质与凝固的冶金过程仿真。外加电磁场作用下,对连铸中间包的感应加热,结晶器电磁制动条件下连铸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和夹杂物去除的冶金过程仿真研究;钢包感应加热过程操作参数的优化等等有重要作用。冶金过程仿真结果和工业试验的观察吻合很好,对工业生产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30
炼钢过程数学模拟仿真技术
我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提出了促进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智能制造的指导思想,实现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因此,开展高品质钢的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研究非常必要。冶金反应器内存在着复杂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存在高温不可视的特点。本项目开发的高品质钢生产过程仿真模型可以准确地在线了解精炼和连铸过程的工作状况,确保洁净度和铸坯质量的精准控制,显著提高高品质钢洁净度和铸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的模型适用于不同钢铁企业、不同钢种、不同生产流程、不同冶金设备。因此,高品质钢冶炼过程仿真技术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建立了铁水预处理脱硫模型。根据铁水包和相应搅拌器的尺寸得出几何模型,对于铁水包内 KR 脱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包括 KR 搅拌过程中铁水包内速度分布、铁水漩涡面深度、氧化钙粒子的运动、分布和不同参数下的铁水脱硫效果。应用本研究开发的 KR 脱硫过程模型可以应用指导和提升现场生产过程 KR 反应器内的脱硫速率。 (2)建立了转炉炼钢模型。根据钢水重量、氧气位置、相应转炉几何尺寸得出数学模型,实现对转炉内流场、速度场和温度场等精准预测,同时对转炉氧枪位置、流量等参数进行优化,实现对转炉内参数的优化和控制。 (3)建立了吹氩过程合金化模型。合金化模型考虑了合金粒子的加入、运动、熔化和混匀的完整过程,并且通过用户定义程序(UDF),计算整个计算域内的混匀时间。本模型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实际生产钢包吹氩过程中合金混匀过程,提升钢液成分的稳定性,优化合金化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4)建立了钢包吹氩过程湍流条件下夹杂物去除模型。夹杂物去除模型重点研究了湍流强度对单个气泡对夹杂物去除率的影响,考虑了气泡尺寸对其形貌的影响、气泡尾流对夹杂物的捕获等。本模型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实际生产钢包吹氩过程中合金混匀过程和夹杂物的气泡浮选去除,提升钢包冶炼过程中高品质钢的洁净度。 (5)建立了连铸中间包中间包模型。通过自主开发 UDF 子程序,对中间包内钢液三维流场和夹杂物浓度场进行耦合计算,使用 PSG 法计算多组不同特征直径夹杂物颗粒间碰撞聚合长大过程。可以用于模拟高品质钢生产过程冶金反应器中夹杂物的碰撞、长大及去除,实现夹杂物的尺寸和数量变化的精准预测,提升精炼及中间包冶金过程高品质钢钢液洁净度。 (6)建立连铸结晶器内全凝固及夹杂物运动捕捉数值模型,实现了结晶器连铸过程流场、传热凝固、磁场和夹杂物运动的耦合计算。可应用于预测整个连铸过程的流场、铸坯温度和坯壳厚度等,尤其是可以预测夹杂物在整个铸坯断面上的分布规律,提升高品质钢铸坯洁净度。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城市客运枢纽微观交通仿真技术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城市客运枢纽建成运营之前,通过微观交通流仿真技术,模拟各类车流人流的运行状况,从而找出客运枢纽内部的交通症结,并通过定量化的参数检验与交通评价,帮助决策者进行最优方案比选,辅助前期规划设计人员修改完善项目方案,并通过可视化的3D仿真视频图像,生动展示城市客运枢纽地区交通流运行全貌。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挖掘机核心液压元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2020年11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杭州市组织召开了由浙江大学、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挖掘机核心液压元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邀请了7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天津工业大学夏长亮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丁荣军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邵新宇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仁涵教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蔡文沁研究员、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曹东辉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担任委员。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马敬坤处长主持,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院士到会致辞。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徐兵教授的汇报,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柱塞泵/马达高承载与低噪音设计、内高压复杂薄壁结构均质化精密铸造工艺、液压系统高效匹配控制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浙江大学 2021-02-01
“老年护理用运动体征与状态监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2019年12月20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由浙江大学、浙江福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老年护理用运动体征与状态监测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完成单位的研制等报告,审查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等环节。鉴定委员会同意通过鉴定,并建议加大应用推广力度。
浙江大学 2021-02-01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关键技术—智能病灶分割及三维重建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为了充分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提高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的水平,使得智能医疗诊断技术提高临床诊断的质量和效率,使其尽快走入家挺、社区,满足人们的医疗健康的需要。研究临床医学影像的2D病灶精细分割和三维跨模态的影像三维重建技术。首先,通过建立多层感知的神经网路,对医学影像的特征进行充分学习,得到影像的几何映射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克服了现有的三维重建技术中度量关键问题,关键技术对于医学影像的精准度量,具有现实意义:其次,在2D病灶分割中,利用半监督学习技术,实现少标签情况下的分割技术,半监督学习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医学影像中标签难以获取的问题。技术的研究成果的特点是医学影像跨模态辅助诊断技术,对于超声、CT以及核磁共振等影像都有效,并且攻克的神经网络过于复杂的关键问题,所研究技术适用于临床快速便捷辅助诊断。此外,在医学度量方面的关键技术中,突破了人体腹腔及皮下脂肪的精细分割技术的关键技术,可以用于临床辅助诊断中,在关键技术探索中,实现对腔内脂肪特征的精细学习,该技术仅需要少量的影像标准数据,就可以实现皮下脂肪的准确分割,并证明了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5-10
油茶籽品质变化规律和特色制油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本成果针对油茶加工中存在的采后处理不规范、将应用损耗大、产品单一等问题,在多项国家和申报估计西南股的支持下,开展油茶籽品质编号、营养构成和特色加工等研究,明确了油茶籽营养构成和品质变化规律,规范了采后处理技术,建立了特色低营养损耗的制油工艺,研发了不同类型新产品。
浙江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0 61 62
  • ...
  • 693 6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