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橡胶集料混凝土在室外体育设施的研发与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橡胶集料混凝土(crumb rubber concrete,CRC)是由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掺加橡胶集料组成,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橡胶集料混凝土具有高变形,高能量吸收,高阻尼,高抗冻、高抗渗、高抗冲击,高抗开裂,低收缩,低热膨胀系数,低等特性。根据上述特性,该项目拟对弹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冲击吸收率、收缩率等性能进行研究,将其应用于室外体育设施并有望投入市场。应用范围: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应用场景室外篮球场 、室外羽毛球场、室外网球场 、田径跑道、健身步道、其他运动场地……效益分析:需求预测及分析截止2019年底,全国体育场地354.4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29.17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根据我们的调研,全国田径场地17.39万个,场地面积9.16亿平方米。其中,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3.61万个,占20.76%;其他田径场地13.78万个,占79.24%。  全国篮球场地97.48万个,场地面积5.79亿平方米,是数量最多的体育场地。其中,篮球场89.19万个,占91.50%;三人制篮球场6.05万个,占6.21%;全国排球场地8.77万个,场地面积0.28亿平方米。其中,室外排球场地8.44万个,占96.24%;全国羽毛球场地19.06万个,场地面积0.38亿平方米。其中,室外羽毛球场地16.08万个,占84.37%;全国健身步道7.68万个,长度17.93万公里,场地面积5.26亿平方米。 上述的体育场地,皆可用橡胶集料混凝土进行替代且预计会有比传统场地更优异的性能以及更低廉的成本。可见,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其他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天津大学 2021-04-11
橡胶集料混凝土在室外体育设施的研发与应用
橡胶集料混凝土(crumb rubber concrete,CRC)是由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掺加橡胶集料组成,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橡胶集料混凝土具有高变形,高能量吸收,高阻尼,高抗冻、高抗渗、高抗冲击,高抗开裂,低收缩,低热膨胀系数,低等特性。根据上述特性,该项目拟对弹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冲击吸收率、收缩率等性能进行研究,将其应用于室外体育设施并有望投入市场。
天津大学 2021-05-12
一种体育训练用加速方法及加速装置
在速度滑冰比赛中,掌握弯道处的滑行技术是制胜的关键。但是运动员在进行弯道技术训练时,自己加速到60km/h的高速需要耗费大量体力,所以日常训练的次数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训练效果。另外,每次加速的过程,和运动员当时的体力、状态有很大关系,导致每次训练的入弯速度都不一样,这同样严重影响了训练效果。 为解决速滑传统弯道技术训练方法存在的体力消耗大、入弯速度一致性差难题,我们研发了一种运动加速装置,可通过外力将运动员加速至最高72km/h的高速,再调整姿态进入弯道,训练以高速通过弯道的滑行技术。本装置从2020年1月起就成为了速滑国家队弯道技术训练的“加速神器”,大幅降低了运动员在弯道技术训练中的体力消耗,极大提升了训练效率,实现了入弯速度的精准控制,助力提高了运动员以高速过弯的能力。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速滑国家队在多个项目上获得我国历史最好成绩,其中高亭宇破纪录获500米冠军,宁忠岩获1000米第五名、1500米第七名等;2021年,高亭宇、宁忠岩还分别获速滑世界杯500米、1000米和1500米冠军等。突出的弯道滑行技术被评价为是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1.装置在国家队运行的照片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3-03
沧州市益奥特体育装备有限公司
沧州市益奥特体育装备有限公司(曾用名:沧州市益奥特塑胶器材有限公司),主营儿童无动力设备,体育健身器材,智能化健身路径,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大型无动力滑梯,全人群智慧体育健身,智能化健身路径,体育健身器材,智慧冰雪健身、儿童无动力设备等产品,系列产品为塑胶场地场馆工程、健身器材、校园器材、康复器材、幼教器材、体质检测、笼式足球场、心理咨询设备八大系列产品。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沧州市海兴县工业园区,注册资本3060万元,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A级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
沧州市益奥特体育装备有限公司 2021-01-15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奥健体育用品厂
本厂成立于1993年,经济实力雄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天津市区40公里,205国道临厂而过),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平方米,先有职工20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0人。本厂已正式成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会员单位。 本厂下设: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喷烤漆车间、静电喷涂车间、包塑车间、轧胶车间、磨光车间、木工车间、组装车间、制球车间、制胎车间,生产三大系列、三十大类、三百多个品种产品。 本厂生产的“奥健”牌系列体育产品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认证,产品销往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出口俄罗斯、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本厂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诚邀各界朋友光临指导。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奥健体育用品厂 2021-01-15
新冠肺炎患者分类治疗研究
2020年3月9日,北京大学姜保国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 在线发表题为“Comorbidities and multi-organ inju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的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提出将 COVID-19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同时在治疗COVID-19时,应注意潜在的多器官损伤及其保护和预防。研究人员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的重症患者集中治疗病房。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被分为三种类型。60例患者中有13例[22%]主要患有肺炎,被归类为A型,提供了抗病毒药,抗生素,氧疗和糖皮质激素等基本治疗方法。60例患者中有33例(55%)为B型,其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并伴有严重合并症。对于归类为B型的患者,研究人员继续在控制肺炎的同时监测合并症的变化,进行个人评估并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包括降压药,降糖治疗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60例患者中有14例(23%)是重症患者,被分类为C型。分类为C型的患者患有疾病,认为该疾病是由于A型或B型疾病的早期治疗而恶化(导致多器官损伤),这些重症患者应注意器官功能,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包括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对症治疗和抗休克疗法。
北京大学 2021-04-10
治疗武汉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
2020年1月31日,中山大学医学院郭旭舜团队在bioRxiv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odelingEvaluation of the Binding Abilities of Ritonavir and Lopinavir to WuhanPneumonia Coronavirus Proteas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同源模建,构建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两种蛋白酶--冠状病毒内肽酶C30和类木瓜蛋白酶的结构模型,并将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分别与蛋白酶模型对接。在所有的拟合模型中,利托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结合最优。并且也发现相对于木瓜蛋白酶,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结合更优。根据这些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克力芝对武汉肺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推测克力芝对武汉新型肺炎等冠状病毒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CEP_C30的抑制作用,这提示接下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药学研究应集中于发现CEP_C30的催化机制,以及利托那韦如何阻断这一过程之上。
中山大学 2021-04-10
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方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江山平教授首先提出“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案,并参与推动相关科研攻关和临床研究,为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山大学专家的智慧和力量。2020年1月19日,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和党委书记王景峰教授指派,江山平教授参加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科研攻关组牵头组织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会议,根据会上决议,江山平教授牵头承担了广东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低分子肝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肺微血管栓塞对改善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预后的作用,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运用到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救治方案中,取得很好成效。1月27日,江山平教授参加了包括中科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徐涛院士等在内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会议,与徐涛院士深入探讨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并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江山平教授联合定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开展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2月7日,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健委联合组织,由钟南山院士主持,全省十余家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院相关专家参与,共同制定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中心协作方案和形成了专家共识。全省10余家定点收治医院按协作方案和专家共识,开展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用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单鸿院长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截至2020年3月4日,累计入组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120例,其中轻型9例,占比7.50%;普通型107例,占比89.1%;重型4例,占比3.33 %。目前服用药物后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患者110例,转阴病例中,轻型9例,占比100%(9/9);普通型97例,占比90.65%(97/107);重症4例,占比100%(4/4);平均用药后4.4天转阴。接受磷酸氯喹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目前已出院81例。用药过程中,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2月18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十四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重点介绍广东目前疫情防控科技攻关进展情况。江山平教授应邀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磷酸氯喹的科研临床实践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卫健委以及高级别专家组的高度肯定,2月19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磷酸氯喹被纳入其中。2月24日,江山平教授向国家卫健委汇报了最新的临床研究实验结果,为改善临床救治效果提出调整方案。2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发布《关于调整试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用法用量的通知》,进一步科学指导磷酸氯喹的用药使用。
中山大学 2021-04-10
治疗Trousseau综合症新药研发
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称之为Trousseau综合症,这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缩短生存期。因此,预防血栓形成和及时正确治疗血栓栓塞,对肿瘤患者延长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特有蛋白为研究重点,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具有抗肿瘤和溶栓活性的新的嵌合蛋白,以研发新型治疗Trousseau综合症的生物药物。 该药物即可刺激人体免疫机能抑制肿瘤生长,又可激活人体溶栓系统,溶解肿瘤发生过程中并发的血栓,具有无副作用、低抗原性、低分子量等优点,这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应用意义。现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两项,研究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辽宁大学 2021-04-11
工程化红细胞治疗技术
利用工程化红细胞治疗痛风 痛风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炎,其患病率逐年升高,与生活方式、药物使用、肥胖、性别等有关,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疾病,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痛风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为1%~4%,其中中国大陆的平均患病率约为1.1%,台湾地区更为普遍,发病率高于8%。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单钠晶体(monosodium urate, MSU)的长期积累沉积于组织中形成MSU晶体并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高尿酸是痛风发展的最强单一危险因素,在痛风患者中,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普遍超过 0.41 mmol /L。除此之外,痛风发展还与免疫系统有关,包括许多可溶性因子如促炎性细胞因子,脂质介质和补体都与痛风发展有关。 目前,临床上的治疗痛风的药物仍比较匮乏,尤其是后期慢性痛风。不管是传统疗法如一些抗炎药,还是外源性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 UOX),都有各自的问题,无法满足痛风患者的需求,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亟需开发针对痛风的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红细胞膜表面无任何尿酸通道蛋白,故要真正实现工程化红细胞代谢尿酸的效果,需选择合适的尿酸通道蛋白。人体中2/3的尿酸盐由肾脏排泄,由于尿酸的排泄量比肾小球的过滤量少,因此尿酸向血液中的重吸收占主导。尿酸通道蛋白(urate transporter, URAT1)是一种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剂,可以从尿腔中重吸收尿酸盐。我们将利用我们的体外红系分化平台,通过基因改造上游红系祖细胞使其同时表达人URAT1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UOX,随后诱导体外红系分化,最终得到携带有URAT1和UOX的成熟红细胞。这种红细胞可将尿酸盐经由URAT1吸收进入到细胞内并由细胞内UOX代谢,长期在循环系统中清除过饱和的尿酸盐,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我们将测试利用痛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分化的能力,制备工程化红细胞,同时测试工程化红细胞体外代谢尿酸盐的能力。同时建立瞬时诱导的高尿酸动物模型,用于评估工程化红细胞的体内疗效。 利用工程化红细胞治疗宫颈癌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妇女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均列第4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癌症流行病学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大约有6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34万宫颈癌死亡病例。2020年中国新发病例11万,约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18.3%。 E6/E7蛋白是宫颈癌最主要的致癌蛋白,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组织中持续表达,不会因抗原丢失而产生免疫逃逸,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因此以E6/E7蛋白为靶点靶向宫颈癌细胞,可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治疗性HPV16疫苗相对于传统治疗的优势及其已经表现出的良好的疗效,但是多肽、RNA、DNA治疗性疫苗在体内易被降解,半衰期短,诱导免疫应答的效率有待提高,如何增强新生抗原治疗性疫苗的免疫应答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红细胞(RBCs)的新型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其他传统药物载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倍受关注。 利用我们的天然红细胞工程化改造平台,可稳定实现来源于外周血的红细胞改造(改造效率>90%),使其表面带上肿瘤特异性抗原-MHC1蛋白;病人外周血样的改造效率与健康人相当(图2)。进一步我们将测试其在体外免疫激活病人HPV16+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效应,以及经过刺激后T细胞的特异性肿瘤杀伤能力。同时建立HPV16荷瘤小鼠模型,评估工程化红细胞在成瘤小鼠中的体内疗效。
西湖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95 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