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膜促渗控释技术及药物(包括中药)贴片
1.心血管病硝苯啶骨架控释型贴片硝苯啶(Nifedipine)为心肌Ca2+通道阻滞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各型心绞痛、高血压。现市场上为片剂、胶囊剂。由于硝苯啶不溶于水,半衰期短(4-5h),多次口服后血药浓度有峰谷现象,过量易头痛、血压低副作用。我校研制的心血管病硝苯啶骨架控释型贴片可以改善药物传递速度,较长时间地稳态控制给药。/line2.事后避孕贴片(女用):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是效果可靠,应用广泛的避孕药,市场上有长效、短效片。1995年美国推出“事后片”,房事后8小时,次日口服0.75mg片剂两片可达到全月避孕。我校研制的事后避孕控释贴片可减少用药次数和副作用,有效期达1~3个月。我国为人口大国,该贴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line3.口腔长效控释炎痛贴:该贴片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引起的肌肉痉挛、双板区损伤,局部炎症等引起的疼痛、牙痛和口腔溃疡。将本贴片直接贴敷在颞下颌关节区皮肤上,可将吲哚美辛(消炎痛)或双氯灭痛药物直接导入靶组织,消除肌肉痉挛。此方法不干扰关节的生理功能,不影响饮食,无损伤,用药量少,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控释辅料采用生物材料,可食用,对人体无害。天津医科大学二附院口腔科100例临床评价疗效好,并通过天津市卫生局组织的技术鉴定。国内尚无此产品。/line4.强效镇痛控释贴片:该贴片临床应用于中度、重度癌症和手术期病人的镇痛。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物,其镇痛效力比吗啡高75-100倍,镇痛起效快,但药效代谢快、持续时间短,T1/2=20分钟,口服或注射具有肝脏首过效应,可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该贴剂给药可减轻上述副作用和延长药效时间达48-72小时。
南开大学 2021-04-10
农药水乳剂(EW)稳定性体系构建与集成技术
构建了水乳剂稳定体系及集成应用技术开发,本技术可以指导 农药企业水乳剂产品开发,从而在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推广应用。成果结合水 乳剂配方筛选、优化,通过数据拟合得到数学模型,指导构建了水乳剂配方稳 定体系。利用现代分析及检测技术以中粒径、跨距、电位等为主要检测指标, 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冷热贮及黄原胶、pH 值、经时、加工工艺条件等对水 乳剂稳定性的影响,解决了水乳剂产品存在分层、析水、析油、奥式熟化、结 晶、分散性差等问题,集成了水乳剂的研发及应用技术。 项目经过专家鉴定达 到国内领先水平,采用该技术生产的农药水乳剂产品经市场推广应用后,取得 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肉食品中重要禁用兽药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
对肉食品中重要兽药残留的生物识别材料的制备、纯化及生化 修饰技术研究,制备针对重要禁用兽药β-兴奋剂类、硝基呋喃类、玉米赤霉醇 类和畜牧及水产养殖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磺胺类、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 类(青霉素和头孢类)的广谱识别性生物识别材料,主要包括受体蛋白、基因 重组抗体、核酸适配体和单克隆抗体等;建立靶标药物的识别体系,建立基于 广谱性生物识别材料的重要兽药多联检测技术(酶联吸附免疫分析、荧光偏振 免疫分析、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侧流免疫分析等),开展多种禁用兽药生物 识别材料制备、纯化及生化修饰技术研究,建立生物识别材料与靶标药物识别 体系。解决当前亟需的多残留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难题,开发出符合国际标准 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多联高通量检测技术。开发出工艺成熟、性能稳定、易于商 品化的快速高通量检测产品。该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韭菜迟眼蕈蚊的监测诱杀技术
一种韭菜迟眼蕈蚊的监测诱杀技术以糖醋酒液作为诱集试液,在拱棚内将新配制的糖醋酒液加入敞口盆中,并加入添加物制成标准诱集盆,将诱集盆置于韭菜畦中。本发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监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及诱杀效果的新技术,不仅适合基层植物保护部门对害虫发生规律的监测,还特别适合基层农业生产者对害虫的防治。并且该发明中涉及到的糖醋酒液无毒无害对植物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法为监测害虫种群动态及诱杀防治的较为精确的试验方法之一。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复杂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数字界面设计技术
复杂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数字界面已成为操作者获取信息、知识推理、判断决策的重要手段和操作依据。复杂信息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在军事、信息安全、地理交通等诸多重要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项技术首次综合信息编码、生态界面、认知摩擦、认知负荷和态势感知等关键理论和技术,构建了复杂系统信息流的功能结构模型,分析了复杂系统要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和内联属性的复杂特征,提出了复杂系统“界面信息-视觉认知”映射模型的知识表征与规则推理,揭示了复杂系统数字界面从视觉信息认知到行为决策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复杂系统数字界面信息区块布局的空间与结构约束机制。本项技术首次融合脑电、眼动等多维度生理测评技术,提出了复杂信息系统数字界面的可用性评估体系。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脑成像技术与眼球追踪技术相结合,共同揭示了人类在复杂系统数字界面认知各阶段的认知特性,分析了认知失误、认知困难等问题的生理学根源。该技术基于脑电ERP、眼球追踪等多维度融合的生理测评方法,对设计优化方案进行可用性评估,由此提出复杂信息系统数字界面设计的量化评估体系,提出了可实施的复杂系统数字界面设计优化方案。项目成果已成功运用到海、陆、空、航天等信息化装备上,全面提升了信息化装备的人机交互水平,保障了信息化装备整体性能和水平的充分发挥,提高了信息化装备操作绩效。取得突出成绩。应用前景广阔。
东南大学 2021-04-11
轻型钢-混凝土复合板(NALC)预制房屋体系成套技术
成果介绍基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东南大学徐小东教授团队与南京旭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孙小曦团队联合研发出轻型钢-混凝土复合板(NALC)预制房屋体系成套技术及集成示范,相对于传统建造方式与重型板式房屋系统。轻型预制板式房屋系统具有以下独特性能:(1)生产与施工绿色环保在板材生产过程中回收利用板材废料,锅炉燃烧采用生物质燃料没有废弃物的排放,生产所消耗的能耗也比生产黏土砖等传统建材低,是一种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的环保建筑材料;板材全部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定制加工生产,并采用干法施工安装,现场无建筑垃圾,相比传统砌筑墙体大大减少了噪音及粉尘污染。(2)围护保温装饰防火隔音一体化(3)空间灵活可变性强(4)轻质高强且承重性能突出轻质高强且承重性能突出该轻型预制板材都具有作为围护板材轻质高强的标准同时、又兼具自承重的特点。板材内部钢筋网片的设计使得本身既可作为房屋的围护系统,也可作为其承重系统,使得房屋的结构与围护一体化,这提高了创造空间容积时的材料与结构效率和结构与围护协同作用时的综合效能,减小了建筑整体对环境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房屋的综合效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建造成本与施工周期。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围护保温装饰防火隔音一体化:轻型预制板材可集围护与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为一体,是一种高效节能材料;导热系数为0.08-012,隔音系数为41-48db,100mm板材耐火极限可达4小时。板材本身作为内外墙即可满足建筑整体保温节能要求的同时,也可有效的提高各个空间的隔音效果,无需像别的建造方式那样必须在墙体上增加其它构造层次来满足室内物理环境的需求。空间灵活可变性强:轻型预制板材在300~600mm区间内有多种宽度模数可以选择,长度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改变,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且由于拆卸方便,可以根据不用人群不同阶段的不同空间需求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进行建筑内部空间变更改造,以营造可以满足不同居住功能需求的空间。市场前景在当前较为流行的工业化装配式建造体系中,轻型预制大板建造体系相较于重型结构体系和农村传统建造方式无论在空间品质还是在建造效率、物理性能、结构安全、建造成本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优势。轻型预制板式房屋系统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建造、改善广大农民居住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实施条件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项,编制国家图集3项,建造图集3项。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制备高品质含氧液体燃料技术与装备
提出在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过程中通过分级冷凝获得生物油轻质和重质组分,将轻质组分采取低温、高温二级温和加氢,重质组分化学链制氢提供氢源,自氢制取高品质含氧燃料的新途径。建成了国内外首套千吨级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备高品质含氧燃料示范装置,经第三方检测认定:可实现5.6吨生物质制备1吨目标产品,生物油总碳利用率89.3[[[[[%]]]]],产品中醇类选择性达87[[[[[%]]]]],制备的含氧燃料能够与汽柴油混合使用,动力性能相当,碳烟排放量可降低20[[[[[%]]]]]。相关成果获得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移动式热解制油技术与装备
针对生物质体积密度低、热值低,高值化利用中原料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双螺旋移动式热解制油装置系统,将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易于运输的生物油。该系统包括快速热解、燃烧供能、骤冷和智能化控制等单元,采用自主设计的双螺旋内混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气燃烧供能,通过分段式加热进行反应强化和能量品质优化匹配,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和移动化。设计的紧凑式装置系统在相同处理量下,体积只有传统设备的1/5,生物油产率高达5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制备的生物油品质较好,通过简单提质后可与汽柴油混合使用,有望实现生物质“分散式制油-集中化炼制”模式。
东南大学 2021-04-11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基于提高合金表面耐磨耐蚀的一种新型的表面改型技术。该技术于1985年获得美国专利,而后技术发明人徐重教授又对该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进一步完善。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等离子表面冶金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低真空条件下的气体辉光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使普通材料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合金层,合金层中合金元素含量可以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范围内变化,合金层厚度可以达到数百微米,如在普通钢表面形成高速钢、不锈钢和镍基超合金等。由于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低温等离子技术与传统渗金属技术的有机结合,渗层是依靠扩散方法形成的,合金元素在表面与基体之间成梯度分布,渗层与基体之间是靠形成合金结合起来的,因此结合非常牢固,渗层不易脱落,这是金属涂镀技术所不及的突出优点。由此,该项技术开创了表面冶金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研究和研制开发工作是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完成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源极设计,利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按用途不同分别获得提高材料表面耐磨、耐蚀、以及耐磨耐蚀的材料。如采用该技术在普通碳钢锯条上沿齿廓形成性能接近高速钢的合金表面层,其综合性能可以与当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锯切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双金属锯条相媲美。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固体含量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与发酵技术
同步糖化与发酵是生物转化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或高值化学品的主流工艺。目前,由 于发酵产品浓度低所导致的高额的产品分离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是纤维素原料生物转化中所面临 的紧迫问题。提高同步糖化与发酵操作中木质纤维素底物的固体含量,进而得到高浓度的发酵 产品,降低纤维素基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技术的产业化 实施将大大提高纤维素基发酵产品的浓度,大幅降低相关产品的分离成本和生产成本,为木质 纤维素生物炼制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本项目的高固体含量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与发酵技术主要包括同步糖化与发酵木质纤维素 培养发酵微生物和高固体含量同步糖化与发酵生产纤维素基产品等主要工序。其中,同步糖化 与发酵木质纤维素培养发酵微生物通过酶解木质纤维素得到的葡萄糖为发酵微生物提供碳源来 培养发酵菌种,实现了微生物培养碳源的原位生产,无需外源商业葡萄糖的添加,大大降低了 发酵微生物的培养成本;高固体含量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与发酵技术则通过自主研发的螺带型 反应器处理固含量达40%以上的底物进行发酵,与常规发酵反应器相比,电耗降低80%以上。 通过该成套技术可以得到不低于10% (v/v) 浓度的燃料乙醇或其它高值化学品的发酵液,纤维 素转化率达75%以上。本技术的实施将会大大降低纤维素基产品的生产成本,为木质纤维素生 物炼制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17 718 719
  • ...
  • 897 8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