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构建全球智慧实验室生态系统
公司基于对宏观国家政策以及微观实验室行业的研究与思考,决心发展实验室行业,目标客户涵盖卫生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多种类型,坚持用前沿科技改变传统实验室行业,树立新的行业标杆,使产业升级,通过互联网+实验室,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志在打造为科学家减负的智慧实验室。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钱文鑫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16日 注册所在省市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3411007749613000 经营范围 智慧实验室成套装备制造、销售;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实验室检测服务;净化空调设备通风系统、CIT节能控制系统研发设计;恒温恒湿系统、废水废气处理系统的研发、销售;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二级空气净化和实验室装饰装修工程、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城市亮化灯饰工程;医用高分子绷带、医用高分子夹板、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生产和销售(上述经营范围凭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经营);化验仪器、机电产品加工、制造和销售;安防系统产品销售;气体管路、新材料、电子产品、实验室机器人设备研发、计算机软件开发、云存储、云计算、视频网络技术工程承包;经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和限定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企业地址 安徽省天长市天扬路666号 获投资情况 种子轮200万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钱文鑫 管理学院 2012/ 陈俊茹 经济学院 2020/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阮俊华 创新创业学院 副院长 创新创业 蔡亮 计算机学院 博导/教授 区块链 史治国 信息电子工程学院 博导/教授 物联网 五、项目简介 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科技型股份制公司,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专注智慧实验室成套装备的研发、生产、设计与施工一站式服务,研发了CIT智能控制系统等多个产品。现已完成五个版块的布局,拥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国内实验室行业首个挂牌新三板的公司,国内首个实验室的产业园,国内首个以科学家服务的学者基金,国内第一个智慧共享实验室的省级研发中心,世界第一个以区块链为技术核心的科学家社交平台。 公司基于对宏观国家政策以及微观实验室行业的研究与思考,决心发展实验室行业,目标客户涵盖卫生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多种类型,坚持用前沿科技改变传统实验室行业,树立新的行业标杆,使产业升级,通过互联网+实验室,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志在打造为科学家减负的智慧实验室。 目前,公司已通过多项国家安全检测、国家认证,拥有各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并与多家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市场前景广阔。此外,公司整体债务情况良好,在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上的指标均呈现优化态势;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也指出公司的战略布局与投资规划符合国家的号召与市场预期,投资回报相当可观。
浙江大学 2022-07-26
耐热、高活性β-葡聚糖酶的构建及生产
β-葡聚糖酶是啤酒工业和饲料工业主要的酶制剂。目前该酶制剂主要存在 的问题是耐热性差和产酶水平不高的问题。本项目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手段,从酶分子结构着手,构建耐热、酸性条件下活性高的β-葡聚糖酶。在不提高酶生产成本的前提下,酶的活性不低于 50000U/g,在酸性 55-80℃条件下孵育20 min,酶活性大于 80%。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但价格仅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创新要点 (1)采用基因融合、蛋白质分子改造技术从本质上提高酶分子的耐热性和表达水平; (2)β-葡聚糖酶的耐热性在 80℃条件下处理 30 分钟,酶的残余活性大于90%,酶的活性活性不低于 5000U/g。 
江南大学 2021-04-11
工业数字孪生场景构建工具(Mint-DTB)
上海明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28
科技讲堂第五讲|谢吉华:中国高质量发展下科创服务生态构建的探索实践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在线及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共同举办的“落实全会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讲堂第五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11-07
科技讲堂第五讲预告|谢吉华:中国高质量发展下科创服务生态构建的探索实践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在线及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共同举办的“落实全会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讲堂第五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11-04
怀进鹏: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2月17日,北京市举行全市教育大会。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大会并讲话。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大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出席大会。
教育部 2025-02-18
大规模知识图谱的构建及智能应用平台
成果介绍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社交网络、大数据、信息检索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10余项企业联合研发项目等。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总装预研、863课题等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防、科技情报、医疗、智慧司法、智能制造等行业。担任数十个重要国际会议和国内外重要期刊的程序委员或审稿人。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研究工作被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引用1500余次。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大规模知识图谱的高效融合技术;面向跨媒体异构数据的知识表示技术;基于语义关联和知识驱动的信息汇聚技术;面向复杂问题智能问答技术;基于知识和机器学习和问题推理和分析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事故动态情景构建及任务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本项目研究基于知识元的危化品爆炸事故关键情景要素抽取及表示方法;研究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案例推理及智能关联技术的危化品爆炸事故情景推演模型;研究危化品爆炸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生成方法及对应的任务清单和所需资源列表动态生成方法及系统。项目成果已完成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2021-05-03
构建开放性和国际化用人机制
北京大学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意见》,积极探索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师资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机制、资源保障与配置体制等项改革,特别在教师分类管理、教师岗位聘任以及教师职称晋升标准等方面,坚持学术导向、国际标准,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改革模式,着力提升科研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
北京大学 2021-02-22
海洋牧场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一、技术背景 东海近岸海域易受台风和风暴潮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故建设海洋牧场时需充分考虑人工鱼礁的安全性。该海域传统的人工鱼礁投放以沉底式为主,在以软相泥地为主的区域设置后往往会出现滑移、倾覆和掩埋的现象从而影响鱼礁稳定性和功能的持续发挥。此外,东海区海洋牧场基本以资源养护型为代表,几乎没有产业带动能力。 在此背景下,设计一套既能抵抗强台风又能保证效能的鱼礁系统显得颇为重要,而融入产业服务功能又是维持海域海洋牧场活力的必由之路。为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团队经过多年酝酿和探索性试验,研发了一套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二、技术要素组成 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由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两部分组成。锚礁系统通过高强度缆绳连接底部鱼礁和上层筏式构件(图1),形成浮式藻场的着生介质系统。由表层大型天然海藻、养殖海藻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强大的固能传质网络,为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打下基础。   图1 每20个锚礁构成一个锚礁群(225m×25m)  锚礁系统中形成的能量和物质将通过牧食和碎屑食物链从表层传向底层,发挥海洋生物泵和表底层耦合的综合效应。在锚礁系统区形成的资源增量将通过大型平台礁系统进行回收利用(图2)。 平台礁由高强度钢桩、鱼礁底座、多层圆盘礁、柔性鱼礁和上层镂空廊道五大要素构成(图2)。首先根据地质调查情况确定打桩的数量和深度。钢桩设置好之后,在其上套入鱼礁底座和圆盘礁,使底部周围形成三型鱼类活动的主要生息场。上层柔性鱼礁可作为大型海藻附着基而用,从而增加上层水体空间异质性,丰富微生境格局,为中上层附着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和摄食场所。最后设置上层廊道,为休闲海钓和海上观光等产业活动的融入提供平台。休闲海钓是牧场区鱼类资源回收的主要方式,而企业承包锚礁系统是拓展其海水养殖的重要方式。由此,构建出一套在东海区具有极大推广价值的海洋牧场构建模式(图3)。   图2 大型平台礁系统的结构要素   图3 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组合布置后的效果示意图 三、技术创新点 (1)新的鱼礁系统是以初级生产力调控为核心目标,强化表层水体生物群落稳定性、提升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目标的全水层锚礁系统。该系统通过功能型环保构件的有机结合,营造大规模浮式藻场,形成饵料生物聚集区、幼鱼庇护区、成鱼育肥区和附着生物生长区;并通过生物泵作用影响调控底层水体的能流和物质循环,为增殖底栖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优化其群落结构创造条件。 (2)沉底鱼礁的设计根据表层浮礁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生态功能辐射效能,选用抗沉陷锚式鱼礁和大型平台礁。这两种鱼礁结构均为首创,前者在发挥礁体本身对三型鱼类聚集效果的基础上,同时起到固定上层浮礁构件的锚系作用;后者以钢桩打底、嵌套分层固体构件并环绕柔性构件的方式,在中下层水体形成较大规模的底鱼礁系统。这两种鱼礁系统的设计在工程上以安全和效率为核心,生态上以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社会效益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构建出适合东海区等高海况海域的全新海洋牧场建设模式。该模式的一大优点是将鱼礁易在淤泥底下陷的缺陷变为功能性优势,以台礁方式避免礁体偏移走位,确保人工生境系统的稳定性,无需进行鱼礁抗滑移倾覆方面的工程核算,提高了工程效率。 (3)以整体打桩方式进行台面立柱布局,礁体穿孔套入钢桩,用热铸法固定圆形钢板控制鱼礁位置,两层钢板相隔1m,可控制组合鱼礁底部的台礁支脚插入底泥层1m左右。这种组合下可实现鱼礁系统抵抗几十年一遇的强台风,使之长时间发挥渔业资源养护和产业服务的功能。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636 6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