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是远海岛礁大规模高效吹填造陆的国之重器,是南海资源开发、一带一路港口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紧迫需求。绞吸疏浚装备具有同步完成海底岩土快速挖掘和长距离管道连续输送的可靠作业能力,需要作业定位、岩土挖掘、物料输送和疏浚监控四大系统的高度集成,其核心技术长期被欧洲垄断并严格封锁。项目组围绕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历经15年产学研用攻关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一、多自由度顺应式重载精确定位技术:针对漂浮作业装备高效稳定定位的挑战,提出主体、挖掘、定位等系统的多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揭示了海洋环境与疏浚作业载荷的复合作用机理,发明了多自由度顺应式重载钢桩台车定位系统,保障了恶劣海洋环境中“定得稳”的疏浚作业要求,使得作业抗风等级从6级提高到9级,南海作业窗口期从约120天增加到约180天。     二、多参数自适应重型大挖深挖掘技术:针对海底坚硬岩石快速挖掘的挑战,提出大挖深倾斜弹性结构超长轴系设计方法,解决了机构运动和岩石挖掘的强冲击载荷导致系统失效的难题,研制出特种重型挖岩绞刀、超长轴驱动装置及多参数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了36米水深下快速挖掘单轴抗压强度超过60MPa的坚硬岩石,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挖得快”的需求。     三、多介质高浓度长距离连续输送技术:针对大颗粒物料高浓度长距离连续输送的挑战,提出多级颗粒混合流态分析技术,攻克了扭曲叶片型叶轮和对数螺旋线泵壳内流道设计难题,研制出高效输送大颗粒物料的系列疏浚泵和驱动装置,实现“排得远”的强大能力,将高浓度管道连续输送距离由6公里提高至15公里。     四、多系统集成优化总体设计技术和装备研制:针对各类型疏浚工程的不同需求,攻克了多系统集成总体设计、多工况功率平衡动力配置、装备综合控制与信息化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研制出电轴、变频等五大类56座绞吸疏浚装备,形成“系列化”产品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33项,制修订国家标准5项,发表论文112篇,构建了我国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体系,研制的“新海旭”、“天鲸号”、“天麒号”等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不断创造中国记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会认为:“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在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获奖等级: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长江航道局、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2021-02-01
三维摄像与识别一体化智能终端
团队目前主要产品有:‍(1)三维彩色测量系统:基于光栅投影的三维测量技术,获取被测物体的三维彩色信息。可以用于工业级高精度测量,电影、游戏等行业中的人物、场景建模。(2)三维快速测量系统:可实现快速测量,获取物体三维动态数据,适用于工业有限元分析、动画人物动作捕捉等应用。系统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三维微小测量系统:利用远心镜头获取微小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可用于工业微小器件尺寸、材料形变测量、三维指纹识别、三维生物特征识别领域。(4)(门禁/闸机)三维安检人脸识别系统:将三维快速测量系统与自主开发的三维人脸识别软件有机结合,集自动人脸检测、自适应调光、三维测量与识别、身份认证为一体,构成可实时进行三维人脸测量与识别的自动化系统(门禁,闸机为应用场景之一)。
东南大学 2021-04-11
海洋紫球藻联产花生四烯酸与藻红蛋白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是属于ω-6系列的一种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营养作用。ARA不仅是机体组织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同时, 它也是内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环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类等二十碳衍生物的直接前体。另外,ARA也是成熟母乳成分之一,它对婴儿的视力和智力发育是必需的。因此,英国营养基金会和FAO/WHO推荐在婴儿奶粉中添加DHA和ARA。ARA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理功效还包括:在细胞内可发挥第二信使作用,参与造血和免疫调节,引起血管舒张,参与肝、胆多种功能的调节,引起炎症反应及参与神经内分泌和促进细胞分裂等。在水产动物营养方面,ARA是许多鱼类幼体、对虾幼体的必需脂肪酸,关系到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存活。饵料中添加ARA,可提高投喂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藻胆蛋白是某些藻类特有的重要捕光色蛋白,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曾报道在蓝藻和红藻中存在强烈荧光性的红色、紫罗蓝色和蓝色蛋白质。科学研究表明,藻胆蛋白是一种既可以作为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化妆品、染料等工业上,也可制成荧光试剂,用于临床医学诊断和免疫化学及生物工程等研究领域中。另外,还可以制成食品和药品用于医疗保健上,应用范围广阔,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藻胆蛋白主要存在于蓝藻、红藻、隐藻和少数一些甲藻中 ,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光合作用的捕光色素复合体 ,在一些藻类中藻胆蛋白也可以作为储藏蛋白 ,以使藻类在氮源缺乏的季节得以生存。已知的藻胆蛋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4大类: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藻红蓝蛋白(Phycoerythrocyanin,PEC)、别藻蓝蛋白(Allophyxoxyanin,APC)。
厦门大学 2021-04-11
落叶松树皮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本项目已在内蒙古建立了中试示范生产基地,完成了中试化生产。年处理落叶松树皮量可达20吨,获得原花青素产品约500公斤,带动企业周边经济发展。实施过程中,产生极少环境污染,缓解了因落叶松树皮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本项目进行了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安全性、稳定性、化妆品功效性评价、化妆品配方应用等4方面的分析。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可应用于化妆品配方中,具有抗氧化、抑菌、美白、保湿、抑止黑色素、防紫外线等功效;以原花青素做作为天然染色剂对丝绸进行染色处理,其织物耐湿摩擦牢度和耐汗渍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满足真丝织物对色牢度的要求;且染色后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指数达到20左右,具有较好的抗紫外辐射性能,可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防紫外辐射服装。本工艺制得的产品克服了传统产品的一些缺点,具有无毒、无溶剂残留等优势。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5-09
国际基础教育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论争与启示
基础教育公私伙伴关系是基于教育机会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诉求,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产生并得到国际组织大力推动和发展的一种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的教育供给新模式.该模式有教育合约公私伙伴关系(PPP)和多利益相关者教育伙伴关系两大类型.PPP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并改善教育服务水平.我国需要去基础教育PPP私有化意识,强化教育公共服务利益倾向,并在发达地区和城市优先选择教育合约PPP,在落后地区和农村选择另一种模式.
南京财经大学 2021-05-08
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
"该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本项目历经10余年,通过光纤实现结构关键区域分布传感的原理、技术、装置等核心发明,建立了重大工程结构区域分布传感与健康监测的成套技术理论及技术装备,突破了现有监测系统耐久性差及现有技术无法进行结构“健康”评估的瓶颈。1、发明了高性能长寿命光纤区域分布传感技术。率先研发了一专多能并具有损伤覆盖能力的长标距光纤传感单元,通过长标距化设计、刚度加强增敏等核心技术开发,实现了从传统点式传感到长标距-串联成网-区域分布宏微观监测的技术突破;通过玄武岩纤维封装、光纤滑移机理揭示、锚固端变刚度防滑移防脆断设计等发明,创新开发设计寿命为50年的光纤传感器技术与产品,经疲劳蠕变等各类耐久性试验显示其长期性能变化15年。 2、发明了光纤传感网络一体化解调技术及相关高性能装备技术 首创光纤光栅与光纤布里渊散射传感相互融合的一体化解调技术,通过放大器前置化与光源复用等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大型结构区域分布传感网络的多种光纤传感系统实时共线监测,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光纤传感装置功能单一、兼容性差难题;所发明的光纤光栅
东南大学 2021-04-10
高性能车辆底盘结构创新设计与协同控制关键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组经过数年的研究,创新设计底盘驱动/制动、转向、悬架等系统的关键组件,构建了智能底盘多智能体动态协调控制架构,提出纵向、横向及垂向耦合集成与协同控制技术,形成以四项创新点为代表的技术群: 1、驱动/制动关键部件结构优化设计及车辆行驶敏捷性、稳定性协同控制技术。鉴于现有研究多聚焦于车辆驱动/制动系统独立控制且忽视内在耦合关系,割裂影响机理、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从驱动/制动系统结构优化与方法设计两个方面,提出融合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车辆驱动防滑(ASR)、能量回馈型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制动力精细调节技术、驱动/制动协同的车辆稳定性强鲁棒控制技术,解决车辆行驶敏捷性与稳定性控制所面临的参数摄动、控制时滞、多执行器耦合与冗余等难题。 2、车辆线控转向系统优化设计及转向操纵主动控制技术。针对转向系统存在的耦合摆振、结构参数时变不确定和线控时滞问题,项目组分别提出了考虑悬架与摆振问题耦合机理的车辆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减轻操纵负荷的前轮主动转向驾驶员共享控制技术和全电控四轮线控转向轨迹精确跟踪及横摆稳定性控制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0
进料分流强化双反应段蒸馏塔的综合与设计
反应蒸馏技术是反应操作与分离操作相互耦合的产物,虽然它是一种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具有大幅度降低设备投资成本与操作能耗的潜力,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在所有的反应物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某些条件下,反应蒸馏技术的劣势甚至比那些传统的工艺流程(一个反应器和几个传统的蒸馏塔组成的工艺流程)还要明显。例如,在分离不利物系(反应物与产物的相对挥发度相间排列,即αR1>αP1>αR2>αP2或αP1>αR1>αP2>αR2)和最不利物系(反应物是最轻和最重组分,产物是中间组分,相对挥发度的排列顺序为αR1>αP1>αP2>aR2)时,使用常规反应蒸馏技术的能耗较大或者根本无法完成分离,这影响了反应蒸馏技术优势的发挥及其使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前人提出了不同的反应蒸馏结构和改进措施,但是这些方案中都存在着一个结构缺陷,即他们都忽略了未反应的反应物通过产品侧线采出口塔板的量和浓度对于反应蒸馏塔设计的影响。为了研究这种影响,本文提出了“不利浓度”的概念,并提出了“不利浓度”判据,以度量“不利浓度”的大小和研究其对系统稳态性能的影响。为了消除“不利浓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过程强化方案,即采取进料分流强化双反应段蒸馏塔的设计,得到新的蒸馏塔设计方案——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分料比、分料的数量和分料的进料位置是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变量,它们的合理设计可以显著加强蒸馏塔的内部能量耦合与物质耦合,这使得双反应段结构首次应用于分离不利物系并获得了良好的稳态性能。通过对6个反应体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幅度降低了“不利浓度”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蒸馏塔的操作能耗,与现有反应蒸馏塔的结构方案相比,本文提出的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具有最优的经济性能。对于最不利物系,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比现有最优设计降低能耗最高达133.2%;对于不利物系,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比现有最优设计降低能耗最高达4.92%。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不利浓度”对蒸馏塔设计的影响,建立以“不利浓度”及其判据为核心的理论框架,针对最不利物系以及不利物系,系统地研究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的优化与设计主要的研究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利用平衡级模型对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进行了模型化研究,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2、分别针对双反应段蒸馏塔和现有研究中稳态性能最优的外部环流反应蒸馏塔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对比重要设计和化学参数变化对两种结构稳态设计的影响,论述了两种结构在稳态设计方面的优缺点,说明了双反应段蒸馏塔的研究意义。3、提出了影响反应蒸馏塔分离效率和能耗的因素,并提出了“不利浓度”的概念和“不利浓度”判据。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面向精神科临床研究的业务过程与数据集成平台
该项目是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临床、软件工程和数据工程交叉方向,探讨临床研究业务过程与数据一体化集成平台的建设与实施,优化临床研究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可视化和分析决策,为临床研究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支撑方法与手段。
北京大学 2021-02-01
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监测岩石变形与破坏
煤层采动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技术参数对巷道 支护、保护煤柱合理留设及水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 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与钻孔结合进行煤层开采围岩破坏特征观测。通 过在井下巷道或地面施工并形成不同方位单孔、多孔等观测系统,并 在孔中布置分布式传感光缆和电阻率传感单元等形成一套综合测试 监测系统,利用相关测试仪器采集与传输应变场、温度场及直流电场 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工作面顶、底板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 场、温度场及地电场综合地球物理场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 域采动过程中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破坏高(深)度值。同传统的 钻探方法及单一地球物理场勘探相比,综合测试可查明探测剖面内岩 层的结构形态,通过多次对比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岩层在采动过程 中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3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7 368 369
  • ...
  • 553 5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