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纳米钛酸钡基电子陶瓷粉体的溶胶-凝胶自燃合成产业化
铁电陶瓷粉体及其集成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最为活跃的领域。大部分铁电陶瓷是钙钛矿型复氧化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BaTiO3基氧化物陶瓷。BaTiO3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2年到1945年间,由美国、苏联、日本各自发现的高介电常数、强介电体的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越的介电、压电、铁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陶瓷电容器、微波器件、铁电存储器、温度传感器、非线性变阻器、热敏电阻、超声波振子、蜂窝状发热体等电子器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元件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需要制备与合成符合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钛酸钡基陶瓷粉体。纳米BaTiO3基电子陶瓷具有独特的绝缘性、压电性、介电性、热释电性和半导体性为元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带来可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采用纳米BaTiO3粉末制多层电容器,可以显著减薄每层厚度增加层数,从而大大提高电容量和减小体积。因此,低成本合成钛酸钡基纳米陶瓷粉体对我国信息产业、电子工业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溶胶-凝胶自燃合成(Sol-gel Autoignition Synthesis,SAS)是九十年代伴随着高温燃烧合成的深入研究和超纯、超细氧化物陶瓷的制备而出现的一种低成本制备与合成单一氧化物和复杂氧化物的技术。它是指有机盐凝胶或有机盐与金属硝酸盐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可自我维持并合成所需燃烧产物的材料合成工艺。它的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燃烧体系的点火温度低(150℃-200℃),一般为有机物的分解温度;(2):燃烧火焰温度较低(1000℃-1400℃),燃烧时产生大量气体,可获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陶瓷粉体。高温燃烧合成燃烧温度一般高于1800℃,合成的粉体粒度较粗,而SLCS则可制得纳米粉末;(3)各组分达到分子或原子水平的复合;(4):反应迅速:燃烧合成一般在几分钟内完成;(5)所合成的粉体疏松多孔,分散性良好;(6):耗能低;(7):所用设备和工艺简单、投资小;(8):自净化:由于原料中的有害杂质在燃烧合成过程中能挥发逸出,所以产品纯度易于提高。 本项目申请者采用SAS技术已经成功地合成了粒度达70nm左右的BaTiO3陶瓷粉体。 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陶瓷电容器、微波器件、铁电存储器、温度传感器、非线性变阻器、热敏电阻、超声波振子、蜂窝状发热体等电子器件。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氯化钠浮选药剂合成、复配及 在氯化钾生产中应用
我国氯化钾主要通过盐湖卤水盐田蒸发结晶形成光卤石矿,主要成分包括NaCl和 KCl·MgCl2·6H20,通过脱除氯化钠和氯化镁制备氯化钾产品,目前最先进的工艺是反浮选- 冷结晶工艺,其中反浮选技术是增加氯化钠晶体表面的疏水性,经过搅拌鼓入空气,氯化钠表 面的水层迅速破裂并与气泡形成富含氯化钠的泡沫层。该泡沫层通过刮板分离,实现光卤石中 的氯化钠分离,获得高质量的低钠光卤石。氯化钠浮选药剂的物化性能及加料操作方式,直接 影响氯化钾产品品位。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过程工程研究所基于浮选机理研究、浮选药剂合成与复配设计、浮选工 艺设计优化及工程放大,开发了非催化、无三废排放的氯化钠浮选原料药绿色合成工艺,工业 规模药剂产品有效成分达93%以上;研制了多元药剂复合配方,其氯化钠捕获能力达到国外复 合药剂同等水平,捕钠能力达到4500克氯化钠/克药剂以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多枝树形等离激元波导复合纳米结构合成及光学操控方法
本发明包括一种多枝树形等离激元波导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光学操控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均可精确控制。树形纳米结构的主干和在其上生长的枝状纳米结构的粗细均可精确控制,在树形纳米结构表面叠加有壳或无壳的量子点形成量子点复合树形纳米结构,无壳量子点可用于化学催化、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应用。光从纳米线一端入射,经纳米线及枝状结构,激励有壳量子点发光,可用于遥感拉曼、新型激光器等应用。通过光学操控可改变入射光的强度和偏振态,控制特定区域的量子点发光,可消除散射中心之间干涉衍射效应产生的串扰效应,从而可用于亚波长的高分辨率探测。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炔醇类曼尼希碱缓蚀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炔醇类曼尼希碱缓蚀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其中该缓蚀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炔醇、醛糖与脂肪胺类化合物三者按(1~1.2):(1~1.05):(1~1.2)的物质的量的比混合得到混合物,接着,将该混合物在70℃~160℃下加热回流处理4h~8h,即得到炔醇类曼尼希碱缓蚀剂产物。本发明通过对该缓蚀剂关键合成方法的原料、配比、工艺步骤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备得到的缓蚀剂无毒、环境友好,缓蚀效果好、且可耐高温,尤其适用于作为盐酸缓蚀剂在酸洗碳钢中使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炔醇类曼尼希碱缓蚀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炔醇类曼尼希碱缓蚀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其中该缓蚀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炔醇、醛糖与脂肪胺类 化合物三者按(1~1.2):(1~1.05):(1~1.2)的物质的量的比混合得到 混合物,接着,将该混合物在 70℃~160℃下加热回流处理 4h~8h, 即得到炔醇类曼尼希碱缓蚀剂产物。本发明通过对该缓蚀剂关键合成 方法的原料、配比、工艺步骤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备得 到的缓蚀剂无毒、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草胡椒素E半合成方法
【发 明 人】王欣之;王天麟;文红梅;李伟;杨帆;刘睿【摘要】            一种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草胡椒素E半合成方法,首次涉及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草胡椒素E(peperomin?E)的半合成方法。以中药石蝉草全草中提取得到草胡椒素A(peperomin?A)为原料,经过苯硒基亲核取代和氧化脱苯硒基两步得到草胡椒素E,再经硅胶柱层析精制得到纯度大于99.0%的草胡椒素E精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二氧化碳法合成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ADC)
一、项目简介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ADC)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单体,其共聚物通常称为CR-39,具有高透光性和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如重量轻、硬度高、抗冲击、抗磨损、耐红外、紫外和射线等性能,尤其它的耐腐蚀性高出普通有机玻璃30倍。优良的光学和物理性能使CR-39在光学仪器和国防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ADC的工业生产主要有采用光气法,该工艺虽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后处理相对简单,但由于光气原料剧毒,且副产HCl腐蚀设备,安全和环保问题突出。本项目采用CO2法代替光气合成ADC,彻底解决了光气法存在的问题。二、市场前景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ADC)为生产折射率为1.499的树脂镜片单体,市场前景广阔。三、规模与投资主要原料为:二甘醇、氯丙烯、二氧化碳。四、生产设备  高压釜、过滤机、精馏塔等。五、合作方式:寻求中试放大伙伴。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基于同时封装靶物质并合成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MOFs的制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同时封装靶物质并合成具有氧化还原活性MOFs的制法,选用亚甲基蓝作为有机靶分子,通过一锅法在合成MOFs的同时将亚甲基蓝封装在内,得到亚甲基蓝修饰的ZIF-8,克服上述MOFs材料不具有电传导能力的缺陷,本发明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制备产物可对多巴胺进行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探测,为生物检测、化学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簇)与有机桥联配体连接而成的具有纳米孔穴的超分子晶体材料。有着很多优异特点:比表面积超大,孔径和拓扑结构可以调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很好,因此,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比其他材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调控的孔径以及拓扑结构使得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生物、化学传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人们已经研究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催化剂、气体储存、吸附与分离、药物缓释等诸多方面的应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稀土金属的新应用:从氮气直接合成含氮有机物
 目前几乎所有人工合成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都需要经过工业合成氨(NH3)。而传统的工业合成氨过程 (Haber-Bosch Process)条件极其苛刻。据推算年耗能占全球能耗的2%左右,需消耗约25%的化石资源,并且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此,将氮气直接、高效、温和地转化为含氮有机化合物,而不经过NH3, 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迄今相关文献报道很少, 催化反应体系还没有实现(见中文综述:从氮气直接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该研究实现了由稀土金属钪(Sc)促进的,直接由氮气、MeOTf和亲电试剂等有机底物反应高效合成肼衍生物的过程。他们分离和表征了(N2)2−-, (N2)3−-和(N2Me2)2−-Sc中间体,并发现CO能有效插入(N2Me2)2−-Sc中间体的Sc−N键中,实现了N2与CO的高效偶联(Scandium-Promoted Direct Conversion of Dinitrogen into Hydrazine Derivatives via N−C Bond Formation. Ze-Jie Lv, Zhe Huang, Wen-Xiong Zhang,* and Zhenfeng Xi,* J. Am. Chem. Soc. 2019, 141, 8773−8777)。
北京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白光LED用氮化物基荧光粉的燃烧合成制备
本方法采用低成本的氮化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可被蓝光或紫外光芯片激发的高性能Eu 2+ 掺杂AlN基蓝色荧光粉,以及Eu 2+ 掺杂的Sr 2 Si 5 N8和Ca 2 Si 5 N 8 红色荧光粉。该方法无需高温长时间加热,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重复性好、对环境没有污染,适于工业化生产。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8 109 110
  • ...
  • 137 1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