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有限元的分布随机动载荷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分布随机动载荷识别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多次重复测量方式获取结构上多点处随机振动响应样本集合;S2.建立与实测动响应自由度匹配的缩聚后结构有限元模型;S3.利用KL展开由单元节点处随机动响应求解分布随机动载荷;S4:求解结构上随机动载荷随空间分布的时变统计特征。本发明解决在时域内利用实测结构动响应样本识别结构上随机动载荷随空间分布的时变统计特征问题,为服役于分布随机动载荷环境下的工程结构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一种动载荷间接获取手段。
东南大学 2021-04-11
高纯油酸及 C21 二元酸的产品开发
采用普通油酸生产高纯油酸及 C21 二元酸,高纯油酸能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C21 二元酸是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化学性能及应用性能,应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等行业,同时去污性能好,用于超浓缩洗衣液(皂液),成本低于目前使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逆向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向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测量实际工程结构的试验模态,建立整体 结构的试验模态;通过独立子结构试验模态参数和整体结构试验模态 参数之间的关系,将整体结构的试验模态分解为独立子结构的试验模 态;然后,基于独立子结构的试验模态建立目标函数,调整独立子结 构参数,使目标函数最小化,获取子结构最优结构参数,根据所述最 优结构参数修正独立子结构有限元模型;最后,根据结构损伤前后有 限元模型结构参数的变化完成结构损伤识别。本发明通过修正独立子 结构模型,避免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传导冷却方式下的二元电流引线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传导冷却的分段式二元电流引线结构, 其特征在于,该电流引线的铜引线部分采用分段式变截面的结构,连 接常温的部分较粗,而连接高温超导引线端较细,连接部分呈锥形过 渡,该电流引线的超导引线部分采用环氧树脂固定装配的结构。分段 式变截面结构能极大的减小电流引线的漏热,同时利于机械加工。另 外,常导导线和超导导线的接口处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接口用制冷机 一级冷头制冷,氮化铝(AlN)作绝缘导热材料,且氮化铝横截面积尽可能大,铜引线只保留靠近冷头的一部分截面与超导引线连接,这样 的接口接触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三元Ni-Ru-S多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571526.0)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元Ni-Ru-S多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钌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该催化剂由载体和活性组分构成,载体为ZSM-5、SBA-15、γ-Al2O3以及SiO2中的任一种,活性组分为Ru、Ni,将RuCl3·3H2O、(CH3COO)2Ni·4H2O溶于乙醇中,将载体放入其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烘干,然后放入高压反应釜中进行预硫化,将预硫化所得到的黑色固体放入真空干燥箱烘干后制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神经元突触及神经纤维结构模型XM-650
XM-650神经元突触及神经纤维结构模型   XM-650神经元突触及神经纤维结构模型由4部件组成,放大12000倍,展示神经元突触小泡、突触裂隙、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线粒体等结构,并示有髓及无髓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以及髓鞘板层的形成过程。 尺寸:31×16×28cm 材质:玻璃钢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650神经元突触及神经纤维结构模型
XM-650神经元突触及神经纤维结构模型   XM-650神经元突触及神经纤维结构模型由4部件组成,放大12000倍,展示神经元突触小泡、突触裂隙、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线粒体等结构,并示有髓及无髓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以及髓鞘板层的形成过程。 尺寸:31×16×28cm 材质:玻璃钢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技术需求、区块链应用技术、地震体数据三维建模、大数据、ARM的智能终端研究
1、区块链应用技术与实践 2、地震体数据三维建模技术 3、大数据算法研究与应用 4、基于ARM的智能终端研究与应用
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6-15
安徽大学农业大数据中心翁士状、郑玲副教授团队在农业传感遥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在智慧采摘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检测网络与点回归的新型方法,为葡萄采摘自动化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安徽大学 2025-02-11
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大数据评估模型
疫情防控,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感染者是关键。近日,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刘跃文副教授研发出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的大数据评估模型,可基于旅行大数据,综合计算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指数和级别。该模型在云南省全面推广应用,大幅度提升了防控一线现场核查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传播风险,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 当前,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工作中,存在三个盲区也是关键点,严重影响着疫情防治的效果,即:一是很难知道某个人是否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场所中与已确诊人员或疫源地人员接触过;二是个别人员近期到过疫源地或接触过确诊人员,但是毫不在意,不汇报也不主动自我隔离;三是个别人员甚至刻意隐瞒自己曾到过疫源地或接触过确诊人员的历史。为此,上述三种类型人员给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其无法开展有效核查,也无法有效规避风险。据刘跃文介绍,2月4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大数据评估模型及系统在云南省正式上线应用,基于个人的旅行数据,自动分析其是否到过疫源地、是否与疫源地人员接触、是否与已感染病例接触等多项指标,利用贝叶斯方法,计算其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指数,并预警高风险人员。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1 52 53
  • ...
  • 415 4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