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无人机高空焊接和切割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蔓延反应与无人机焊接和切割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自蔓延反应的无人机焊 接和切割方法。整个焊接/切割过程利用自蔓延化学反应放热,完全(或部分)不需要外热源。焊接中通 过快速自动波燃烧的自维持反应得到所需成份和结构的产物。利用无人机搭载自蔓延设备,可快速到达 危险或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通过携带不同种类的自蔓延粉末,可实现不同材质的焊接/切割。将自蔓延 反应焊接/切割与无人机相结合,提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基于可切割自聚集标签的多肽表达纯化方法
01. 成果简介 本项成果提供了一种多肽的合成方法,利用了自聚集短肽诱导目标多肽的聚集,使得生物合成的多肽以沉淀形式保护下来,从而避免降解;然后通过体外切割,获得目标多肽,优化了多肽合成和分离的工艺,操作简便且不受多肽的长度限制,有望为多肽药物的高效制备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具体的,在目标多肽的N端或C端融合一段自聚集短肽,这两者之间采用一个连接肽将两者融合。这个连接肽可以是化学切割、酶切割的识别序列或自切割肽(内含肽)。通过分子克隆,将这三段肽(目标肽、连接肽、自聚集短肽)克隆并转化至表达菌株(如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随后通过离心或过滤收获菌体,利用高压、超声波等技术进行细胞破碎;再通过离心或过滤收集不可溶部分(聚集体);在简单洗涤后,根据所选的连接肽的属性进行切割,如化学切割,蛋白酶切割或诱导自切割;再通过离心或过滤去除不可溶部分,收集上清即可得到粗纯多肽产品。如下图所示: 02. 应用前景 基于本项技术可以合成糖尿病仿制药利拉鲁肽、矮小症仿制药生长激素(hGH)等。03. 知识产权 相关成果已授权3项中国发明专利及1项美国专利。04.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药(包括他汀类化学药物和多肽药物),负责人林章凛博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先后承担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05. 合作方式 商务合作。06. 联系方式 lijiaoli2016@tsinghua.edu.cn biyangxf@scut.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等离子切割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行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其完全国产化有助于我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等离子切割机包括机械和电控两大部分,后者又包括等离子电源、数字控制系统CNC以及其他六大重要配件。 本项目创新技术如下:(1)部分斩波的三相PWM整流器技术和软上电技术;(2)两级交错并联模块化BUCK型DC-DC变换器;(3)高压低频引弧装置、高灵敏弧压调高器以及自动气控箱等;(4)ECAN总线实时信息传输技术;(5)智能自动套料软件。 本项目技术水平如下:(1)等离子切割电源支持直流260A,电流控制误差≤2%,电流纹波系数≤5%。(2)数控系统CNC控制轴数:2-4轴联动;控制精度:±0.001mm;坐标范围:±99m;(3)工件切割质量的5大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如切口棱边垂直度接近1.5度-2.5度)。支持全时、自动、高效的平面切割和坡口切割,支持自动套料。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与上海方菱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密切合作,2013年12月获得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一等奖(中小微企业),2015年11月获得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LF-3015MB自动卷料激光切割机
安全无污染 全封闭式设计;观察窗口采用欧洲CE标准防护玻璃;切割产生烟尘内部过滤处理,达标排放,无污染; PAD设计显示屏 采用高清钢化玻璃使屏幕更加精致细腻,操作更顺畅。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视角广,功耗低,分辨率高,具有更高亮度,更低的反射率,钢化玻璃面板坚固耐用。
济南金威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6-16
SD-YAG0505-600W金属激光切割机
SD-YAG0505窄幅面十字滑台式YAG激光切割机由机体、激光器、电源、冷却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具有结构紧凑、光路稳定、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 YAG激光器采用氙灯作为激励源,输出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聚焦在工件表面上,使被光斑照射的工件区域局部瞬间熔化和气化,通过控制机械系统移动光斑实现可靠的自动切割。 该设备集激光技术、数控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于一体,专为8mm以下薄金属切割设计,是切割不锈钢板、碳钢板、铁板、铝板材和管材的首选。广泛应用于钣金、五金制品、钢结构、精密机械、汽车配件、铭牌、广告、工艺品、电子、玩具、包装等行业。
华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17
基于 GPS RTK 和全景影像的自主定位定向测图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GPS?RTK 和全景影像的自主定位定向测图方法,本发明利用全景相机获取 的全景影像和 GPS?RTK 测得的设站点坐标,采用基于全景影像球体模型中量测交会角的三维立体前交 计算方法,实现两组全景影像公共区域中地物的直接量测,从而快速获取全景影像公共区域地物的三维 坐标信息。本发明可实现在全景影像上直接对地物进行量测,可快速获取地物数据及测点测距,从而获 得三维建模、场景重建、数字城市建设等所需的地物信息。
武汉大学 2021-04-13
车用增压系统进气噪声新型消音元件开发及应用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下,自2011年开始对车用增压系统进气噪声新型消音元件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在消声器声学理论算法及优化方法、设计软件、消声元件传递损失测量试验台架及后处理软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表了SCI/EI论文,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有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授权,取得了工程化应用。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一种具备自供能电子显示元件的复合包装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自供能电子显示元件的复合包装产品, 包括相互对齐粘附的下侧层状结构和上侧层状结构,并且在上下侧层 状结构的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各种不同构造的柔性发电单元;由此可 以仅通过对上下侧层状结构的按压动作,即可为暴露于上侧层状结构 的电子显示元件提供电源。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电子显示元件 的自功供电能,同时具备结构精巧、便于制备、灵敏度高、发电功率 大和适用性强等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有关微腔非线性光学的研究
左图:表面二次谐波效应示意图;右图:光学微腔增强表面非线性效应。 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是现代光学研究与应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非线性光学过程之一,被广泛地用于实现频率转换、光学调制和量子光源等。由于结构反演对称性的限制,常用的硅基光子学材料往往不具备二阶非线性电偶极响应。借助材料的表面或界面,这种反演对称性可以被打破,进而诱导出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然而,传统的表/界面非线性光学研究存在两个重要挑战:一是非线性转换效率极低,即使在高强度的脉冲光激发下也仅能产生极少量的二阶非线性光子;二是体相电四极响应严重地干扰表面对称性破缺诱导的非线性信号分析。 该项工作中,北京大学课题组利用超高品质因子回音壁光学微腔极大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优势,在二氧化硅微球腔中获得了高亮度的二次谐波和二次和频信号。为了充分发挥微腔“双增强”效应,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动态相位匹配方法,利用光学微腔中热效应和光学克尔效应的相位调制,高效地实现了基波和谐波信号同时与微腔模式共振。实验上获得的二次谐波转换效率达0.049% W-1,相比传统表面非线性光学,该效率增强了14个数量级。左图:实验获得的激发光和二次谐波光谱图;右图:动态相位匹配过程二次谐波功率变化。 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对基波偏振和二次谐波模式场分布的测量分析,成功提取得到只有表面对称性破缺诱导的非线性信号,排除了体相电四极响应的干扰。这种表面对称性破缺诱导的非线性信号有望作为一种超高灵敏度的无标记“探针”,用来检测和研究材料表面分子的结构、排布、吸收等物理与化学性质,为表面科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平台;同时,该项研究发展的动态相位匹配机制具有普适性,可进一步推广到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光学谐振腔中,有望在非线性集成光子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
为了更加直观地探究纳米世界,大量研究者致力于发展高时间-空间分辨能力的微纳探测技术,由龚旗煌院士负责的“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近日,该重大仪器项目在基于超快光电子显微镜技术实现表面等离激元的多维度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18年11月1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 杂志(Manipulation of the dephasing time by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localized and propagating surface plasmon modes,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8-07356-x)。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因其高局域强度,小局域尺度,高灵敏度等特点,被大量应用在不同领域。但是,几个飞秒的超短模式寿命(dephasing time)大大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该工作设计的多层结构实现了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和传播表面等离激元的强耦合(图1(a))。动态数值模拟结果也清晰地证明在强耦合下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和传播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之间的能量交换。近场方面,光电子显微镜对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进行直接成像,大大突破了原有的远场探测技术的限制。并且结合不同激发光源,实现不同维度的探测。结合波长可调的激光光源,光电子显微镜在频域记录下表面等离激元模式随波长变化的强度演化过程(图1(b))。结合超快泵浦探测技术,光电子显微镜在时域记录下表面等离激元模式随时间变化的演化趋势。该工作更加深入并直观地探测强耦合体系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并通过强耦合中失谐量的改变实现模式寿命的操控,相较于未耦合的局域表面等离模式,强耦合的模式寿命由6飞秒(10-15秒)提高到10飞秒。这一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发展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人工光合成、生物传感等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图1、(a)光电子显微镜和多层结构示意图,(b)远场和近场探测曲线、不同波长激光激发下光电子显微镜记录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分布图。 此研究是由北京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共同合作完成,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杨京寰和重大仪器项目的国际合作者、北海道大学助理教授孙泉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龚旗煌院士和北海道大学Misawa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除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该工作还得到了科技部、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日本文部科学省及学术振兴会、北海道大学纳米技术平台等单位的支持。目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的研制正在有序推进中,已经取得了一批包括此工作在内的阶段性成果。该实验系统的核心仪器是附带低能电子显微功能的光电子显微镜(PEEM), 其激发光的波长覆盖范围从极紫外到近红外(图2)。下一步该实验系统有望在二维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表面介观物理等研究领域大显身手、发挥积极作用。图2、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的飞秒纳米时空分辨系统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