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检测基因P53的比率电化学DNA传感器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53的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检测P53基因的探针,由一条单链DNA辅助探针S1和一条单链DNA捕获探针S2组成,所述S1的DNA链序列为:5’-Fc-CTC TCA GTG ATT TTT TTA GTG AGA GAG-(CH2)6-SH-3’,所述S2的DNA链序列为:5’-MB-TCA CTG AGT CTT CCA GTG TGA TGA TCA CT-3’。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制备简单,操控方便,使用成本低,与毛细管电泳、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以及酵母中分离的等位基因功能分析技术等方法相比较,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方式具有样品无需前处理,易操控,反应条件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肿瘤抑制基因P53是一种被称为“基因组的守护者”的抑癌基因,是一系列同工型蛋白质(P53蛋白)的同源基因。由该基因编码的一系列蛋白质具有调控细胞分裂、修复和凋亡的作用。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会已经证明,P53基因是在人类癌症有关的基因中突变最为频繁的基因。在人类已知的所有恶性肿瘤组织中,该基因出现突变的概率在50%以上,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与癌症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因此检测P53基因对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癌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方法制备简单,操控方便,使用成本低,在医学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食品中重金属及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敏感元件及生物传感器开发
采用核酸适配体及分子印迹等技术,辅助计算机模拟及信号放大等手段,筛选及合成了重金属等化学危害物残留的速测敏感元件;自制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水相纯化结合原位固定的方式制备了瘦肉精等兽药残留的速测敏感元件。在此基础上,与光电、量热传感器联用构建了系列传感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高性能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研发团队以设计制备宽光谱超材料吸收器和像元级集成红外探测器为研究主线,在超薄宽带高吸收原理与策略、材料/器件设计与制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围绕器件吸收率低、噪声等效温差(NETD)大、集成兼容性差的难题,提出了无损与损耗型介质结合、多模谐振耦合光吸收的思路,获得超薄宽带高吸收率材料;提出将超薄宽带高吸收率材料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像元级集成新思路,获得了宽谱、NETD小、多色探测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NETD降低3倍,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兵器北方夜视广微科技应用转化。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DTS CANOpen动态高抗震倾角传感器
产品介绍DTS CANOpen是瑞惯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一代数字型MEMS动态双轴倾角传感器,专为测量运动载体的姿态而设计,尤其适用于运动或振动环境下的倾角测量。该传感器内置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能够准确捕捉并输出载体在运动或振动状态下的实时姿态数据。采用CANOPEN通讯协议,DTS CANOpen在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实用性。该产品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能够实时输出当前姿态倾角,安装简便,无需校准相对变化的两个平面。其内部集成了高精度的AD转换器和陀螺仪单元,能够实时补偿非线性误差、正交耦合、温度漂移以及离心加速度的影响,有效消除运动加速度带来的干扰,显著提升动态测量精度。因此,DTS CANOpen能够在复杂运动场景和恶劣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作为一款动静双模测量传感器,DTS CANOpen具备强大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适用于各类高强度冲击和振动的工业环境。其卓越的性能使其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测量姿态的理想选择。主要特性★ 量程双轴±90° ★ 分辨率0.01°★ 动态精度±0.1° ★ 静态精度±0.05°★ CANOpen协议 ★ 三种防护等级可选主要应用★ 强冲击振动碎石设备 ★ 工程车设备测控★ 施工设备调平 ★ 农用机械测控★ 飞行器姿态控制 ★ 船舶姿态监测 性能参数 DTS CANOpen 单位 参数 测量范围 ° 横滚±180,俯仰±90° 测量轴 轴 X Y 双轴 横滚俯仰分辨率1) ° 0.01 横滚俯仰静态精度@25℃ ° ±0.05 横滚俯仰动态精度(rms)@25℃ ° ±0.1 陀螺仪 陀螺仪量程 °/s ±300 零偏稳定性(10s均值) °/h 8.5 零偏不稳定性(allan) °/h 4.5 角度随机游走系数(allan) °/sqrt(h) 0.25 加速度 加速度量程 g ±4 / ±16(可选) 零偏稳定性(10s均值) mg 0.02 零偏不稳定性(allan) mg 0.005mg 速度随机游走系数(allan) m/s/sqrt(h) 0.005 零点温度系数3)@-40~85℃ °/℃ ±0.01 灵敏度温度系数4)@-40~85℃ ppm/℃ ≤100 上电启动时间 S ≤3.5 响应时间 S 0.01 通讯协议 - CAN Open 电磁兼容性 - 依照EN61000和GBT17626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小时/次 ≥98000 绝缘电阻 兆欧 ≥100 抗冲击 - 100g@11ms、三轴向(半正弦波) 抗振动 - 10grms、10~1000Hz 防护等级 - IP67 / IP68(可选) 重量 g 单连接头≤165g(不含电缆线) / 双连接头≤180g(不含电缆线) 1)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内能够检测和分辨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 2)精度:指在常温条件下,对角度多次测量(>16次),取测量值与实际角度误差的均方根差。 3)零点温度系数:指传感器零值状态下,在其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内相对常温的示值变化率。 4)灵敏度温度系数:指传感器在其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内,满量程示值相对于常温满量程示值的百分比,随温度的变化率。
深圳瑞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4-12
一种数控机床在机检测测头及检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在机检测头,包括测杆和用于引导测杆作竖直直线运动的导向机构,测杆顶部设有弹性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测杆处设有直线位移传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上述测头的检测系统,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测头、信号采集电路和控制中心,数控系统执行测量程序,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带动测头进行测量,每次测得的点的坐标及时传递回检测系统,当模型检测完毕后,检测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补偿,对修正后的数据经过相应的运算可以计算出所测工件的空间位姿和形状信息,利用所得结果指导工件的定位和加工修正,能够大大的节约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BIM的运营桥梁多源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运营桥梁多源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基于BIM技术,将无人机与三维激光检测技术集成应用于桥梁病害检测,极大的提高了桥梁巡检效率与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亚像素差值的图像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硬件设备精度不足的缺点;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桥梁的运维检查效率,实现了桥梁运维养护决策系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使桥梁运维决策更加科学。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超痕量铅镉离子检测方法及检测试纸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痕量铅镉离子检测方法及检测试纸条。所述 检 测 方 法 , 包 括 如 下 步 骤 (1) 样 品 酸 化 处 理 ; (2) 样 品 去 除Hg<sup>2+</sup>和 Zn<sup>2+</sup>;(3)用缓冲液稀释,获得中性样品;(4)将步骤(3)中获得的中性样品与双硫腙接触,生成铅镉离子-双硫腙络合物(5)添加硫化物溶液,使得铅镉离子-双硫腙络合物完全反应,生成 PbS 和/或 CdS;(6)将步骤(5)中获得的含 Pb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光束轨道角动量值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束轨道角动量值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包括顺着光束传播路径设置的半波片、空间光调制器、聚焦透镜和CCD相机,所述空间光调制器和CCD相机均与计算机相连;该检测方法通过观察远场衍射图样中高斯亮斑的位置判断高斯光束所处的衍射级次,从而得到入射螺旋光束所具有的轨道角动量值;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检测方便的优点。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14
连续油管作业现场检测系统
应用于连续油管作业现场,实现油管壁厚减薄、裂纹等损伤和椭圆度的实时检测。系统主要由高精度磁矢量传感器、高分辨率涡流探头、机械支架、电路机箱和上位机(笔记本电脑)组成。该项目于2012年完成验收,受到专家好评。 图1 连续油管现场检测系统   图2 检测软件界面   图3 探头            图4 现场检测
南昌航空大学 2021-05-04
偏光片缺陷检测系统
偏光片缺陷检测系统用于对切割、研磨、喷码后的偏光片进行外观检查,可检测标记、脏污、气泡、缺角等缺陷,采用轻量化深度学习检测算法,无需手动设计缺陷特征,提高算法设计快速性,满足在线检测的实时性要求,检测速度3片/秒,精度99.5%。系统包括8K彩色线扫相机、光电传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429 4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