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清除血液中β2微球蛋白为主的中分子毒素吸附剂
积极地从血液中去除β2-MG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DRA。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 )的轻链部分,由9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1.8KD,半径1 .6nm,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破坏。正常人血清中β2-MG的含量是0 .5~3mg/L。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肾损伤患者体内β2-MG容易产生积聚,从而引发透析相关性淀粉样病变(DialysisRelated Amyloidosis,DRA)。病理条件下,肾损伤患者血液中的β2-MG的含量是正常水平的50-60倍,约为84mg ,主要症状表现为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从而导致骨骼和关节的病原性病变。透析多年的肾病患者,DRA临床症状包括腕管综合征(CTS)、骨关节病、破坏性关节病、囊性骨病和病理骨折。血液透析治疗15年以上的患者,将出现系统性淀粉样病变。因此,积极地从血液中去除β2-MG被认为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DRA。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一种高分子辅助沉积高温超导涂层导体超导层的方法
本新技术成果(ZL200810044289.1)于2009年12月2日授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一种共面电容式聚合物分子取向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面电容式聚合物分子取向测量装置及方法, 其中该测量装置包括传感器探头阵列(10)、电容测量单元(13)、以及取 向计算模块(14),其中,传感器探头阵列(10)包括多组共面电极;任意 一组共面电极均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电极;电容测量单元(13)用于测量同 一共面电极内的任意两个导电电极之间的电容,并得到多组电容数据; 取向计算模块(14)则用于根据多组电容数据计算待测量聚合物的分子 取向。本发明利用聚合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呙于明教授团队揭示精氨酸调控肠道黏膜组织修复的分子机制
本研究利用肠道organoids 3D培养技术,发现精氨酸具有减缓炎性刺激引起的肠道类器官损伤,主要通过维持肠道干细胞增殖和潘氏细胞数量。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6-01
非均相催化调节器的超分子纳米管及其催化性能
通过刚柔V形三嵌段超分子的层层组装,制备了一种三明治结构的大小均一的介孔管。其中,三明治结构对钯离子具有稳定的配位能力,可作为超分子钯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超分子催化剂在短时间、室温、有氧条件下对卤代苯的C-C偶联反应具有超强的反应活性,其转化率接近100%。相对于一般的非均相催化载体,此超分子催化剂具有实时调控反应进程的功能,并利用超分子组装及解组装的方法明显提高了金属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率。借助超分子催化剂的调控性和反应匹配性,对多个反应位点引起的聚合,成功实现了单向催化。
中山大学 2021-04-13
受体-受体主链结构的高性能n型高分子半导体材料
受体-受体型高分子半导体相对于给体-受体型高分子在实现n型器件性能上具有更优异的电子结构,但由于受体-受体型高分子半导体通常难以合成,因此高性能的n型高分子半导体通常具有交替的给体-受体主链结构。而给体单元的引入使得给体-受体型高分子同时呈现p型性能,因此这类聚合物难以实现单一n型性能而具有双极性性能。郭旭岗课题组通过对高对缺电子的双噻吩酰亚胺单体进行锡化,得到了单体BTI-Tin, 该单体具有很高的纯度、很小的空间位阻、很高的聚合活性。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清华大学机械系熊卓、张婷团队研发用于肿瘤药物筛选的结直肠癌干细胞高效诱导新模型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熊卓和张婷课题组研究基于生物3D打印研发了一种结直肠癌CSCs高效诱导与富集的新方法,探究了生物材料诱导CSCs的新机制,为CSCs研究和靶向CSCs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高效模型。
清华大学 2022-03-23
紫杉醇修饰环糊精为媒介的光控微管蛋白超分子组装体
将β-环糊精和偶氮苯基团分别修饰于紫杉醇分子上,利用紫杉醇分子骨架与微管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以及在紫外和可见光照射下偶氮苯分子与β-环糊精空腔可逆键合的性质,来调控微管蛋白的聚集状态,进而影响细胞活性。光谱实验表明,含有紫杉醇的偶氮苯分子在溶液中具有优异的光致异构性质、扫描电镜实验发现,只有在反式偶氮苯修饰紫杉醇和β-环糊精修饰紫杉醇共同存在下,微管蛋白间才能发生明显的聚合现象,同时微管蛋白的形貌由丝状聚合物转变成了粒径较大的球状纳米粒子。通过对细胞染色进一步发现,聚集后的微管广泛分布在细胞中,能够强烈改变细胞的形态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该工作为调控生物大分子的聚集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南开大学 2021-04-10
一类自愈型超交联高分子-金属有机笼(HCMOPs)复合膜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张振杰研究员与利默里克大学的MichaelJ.Zaworotko教授、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瑶研究员合作,首次提出超交联金属有机笼(hypercrosslinkedMOPs,简称HCMOPs)的概念,并成功制备一类新型的高分子-金属有机笼复合膜,即将可溶性的MOPs作为共聚单体参与聚合反应,同时MOPs作为高连接结点赋予膜材料优异的性能。该复合膜继承了MOPs(例如阳离子性质和永久孔隙率)和聚合物(例如自愈合能力、抗菌活性、高水通量和良好加工性)的优点。将MOPs引入高分子后,可显著提高膜材料的机械性能和选择性分离性能。自愈性能和抗菌活性也进一步扩大了HCMOPs膜的潜在用途(例如杀死病原体和改善膜的耐久性等),有望用于治理水资源中的病原体污染。HCMOPs膜不仅克服了传统混合基质膜的trade-off效应,并且提出一种用于制备高分子-MOPs复合膜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可溶性多孔材料和其他高分子基质,为MOPs和膜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南开大学 2021-04-10
肖伟烈团队在二萜类抗炎活性分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肖伟烈团队在具有抗炎活性的天然小分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围绕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和NF-κB信号通路,从多种药用植物中发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二萜类化合物。 该团队从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中发现三个具有重排Jatrophane-型骨架的新颖二萜衍生物, Euphopias A–C。其中Euphopias A和B 是以三环[8.3.0.02,7]十三烷为核心的新骨架二萜,Euphopia C则是以四环[11.3.0.02,10.03,7]为核心的新骨架二萜。
云南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48 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