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苏文勇
姓名:苏文勇所在学科:物理学院职称:副高联系电话:E-mail:suwy@bit.edu.cn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邮编 100081
苏文勇 2021-12-31
西湖大学刘志常团队提出合成三叶结新策略|Nature Synthesis报道
刘志常经常调侃自己是一个在分子层面“纠结”的人。在西湖大学,他带领着一个“异想天开”给分子打结的实验室。被打了结的分子,除了空间结构的变化,还会如同弯弓一样呈现出张力,科学家得以借此调控分子的性质,并探索新应用可能。
西湖大学 2022-10-21
化学学院刘志伟课题组报道稀土铈(III)配合物新型发光机理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刘志伟研究员和北京农学院的曲江兰教授合作,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layed doublet emission in a cerium(III)complex”的VIP论文,该工作通过内外层配位空间的设计与调控发现了首例具有延迟二重态发射的稀土铈(III)配合物,这也是首例基于金属中心发光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
北京大学 2023-07-13
刘学军
个人简历 刘学军,男,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食品科学系主任,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六批人才开发资金获得者,长春市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长春市肉类协会常务理事,食品与机械杂志编委,吉林省库区移民局顾问。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项目设计评审专家,吉林省农发办、吉林省林业厅、林省牧业局、吉林省乡企局项目评审专家。 社会兼职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产物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长春市肉类协会常务理事,长春市博士联合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第六批人才开发资金获得者。吉林农业大学师德标兵,培养了近30名研究生,为我省食品加工企业开发了很多产品,做了大量的技术咨询工作。
刘学军 2021-06-23
刘驰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分别于清华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和IBM中国研究院研究主管,并在德国电信研究总院(柏林)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工信部、教育部等20余省部级研究项目。共发表论文9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4项,编写书籍9本,Google Scholar索引3100余次,H index为26。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普适计算/物联网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委员等。入选国家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陕西省第八批“百人计划(短期项目)”、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十二五”轻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7年中国物联网年度人物等,IEEE Senior Member。并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刘驰 2021-06-23
刘亮
博士,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期从事物联网、传感网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多媒体传感网、群智感知网络、物联网体系结构、感知数据智能分析处理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国际知名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12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0多项,曾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教学科研奖励。
刘亮 2021-06-23
刘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国家青年千人。
刘哲 2021-06-23
刘建华
刘建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工作涉及材料科学、纳米材料技术、功能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材料数据库与评价专家系统。
刘建华 2021-12-31
刘小燕
刘小燕,女,1973年生,湖南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制造业智能机器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研究员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副院长(2015-2019) 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秘书长(2014-2018)
刘小燕 2021-12-31
刘咏
刘咏,男,江西莲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研究,研发了多种关键材料。发明了多种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制备技术;创新了粉末冶金难加工材料的热变形理论研究;发明多种钛合金成形加工技术;揭示了先进结构材料中微结构的演化机制。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本。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 主要科研方向为钛及钛合金、高温结构材料、高熵合金、硬质合金等。 社会兼职 [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2]   《粉末冶金工业》期刊,副主编 [3]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编委 [4]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期刊,副主编 [5]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期刊,国际编委 [6]   《Intermetallics》期刊,国际编委
刘咏 2023-03-3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