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刘小燕
刘小燕,女,1973年生,湖南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制造业智能机器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研究员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副院长(2015-2019) 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秘书长(2014-2018)
刘小燕 2021-12-31
刘咏
刘咏,男,江西莲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研究,研发了多种关键材料。发明了多种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制备技术;创新了粉末冶金难加工材料的热变形理论研究;发明多种钛合金成形加工技术;揭示了先进结构材料中微结构的演化机制。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本。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 主要科研方向为钛及钛合金、高温结构材料、高熵合金、硬质合金等。 社会兼职 [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2]   《粉末冶金工业》期刊,副主编 [3]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编委 [4]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期刊,副主编 [5]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期刊,国际编委 [6]   《Intermetallics》期刊,国际编委
刘咏 2023-03-31
刘金刚
刘金刚长期从事机械零件与传动、流体传动与控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要承担了摩擦传动机构安全服役、电液控制系统环境适应性、混合动力关键技术等3个方向的研发任务。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机械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摩擦学学会副理事长、湘潭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主持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教改课题2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完成人),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被推荐为专业认证专家。
刘金刚 2023-03-15
刘龙
主要利用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代谢模型、基因线路、碱基编辑、机器学习等)进行模式工业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细胞工厂的设计创制、过程优化与工程应用研究,高效生产功能食品配料包括母乳低聚糖、乳源蛋白、脂溶性维生素、食用有机酸等,氨基葡萄糖、维生素K2、苹果酸、磷脂酰丝氨酸等产品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合作单位包括山东润德生物、杭州宝晶生物、浙江昂立康生物、山东金城药业、湖北广济药业、南通励成生物等20余家行业知名企业。 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任职情况: (1) 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Springer)执行主编 (2019.10-) (2) Food Bioengineering (WILEY)副主编 (2021.12-) (3) 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Biochemistry (WILEY)副主编 (2021.1-) (4)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编委 (2017.6-) (5) Amino Acids编委 (2021.2-) (6)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编委 (2022.1-) (7) Journal of Fungi编委 (2022.3-) (8) 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编委 (2018.10-) (9)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编委 (2015.8-) (10) Biotechnology Notes编委 (2018.11-) (11)《合成生物学》编委 (2020.3-) (12)江苏省教育厅工学3类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负责人(2018.11-) (13)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19.7-) (14)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19.11-) (15)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1.10-) (16)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生物发酵美妆原料分会副理事长(2021.12-) (1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龙 2023-03-06
刘小芳
技术职务:教授 所在系室: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通讯地址:安徽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学术兼职】 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系统节能 燃烧污染物控制
刘小芳 2023-02-21
余志晟
个人简介: 余志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工程科学系,访问研究。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生命科学院,博士后。 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博士后。 目前围绕“现代环境微生物学在环保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开展: (1) 生物质与生物能,包括酒发酵生产的微生物学机理、纤维素生物乙醇转化,煤层气和页岩气生物成因机制等; (2)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包括特定工业污染物如染料、农药等的生物降解,油田和农田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 (3)水处理与水供给,承担污水处理、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技术问题; (4)微生物和工业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如食品保健品益生菌,环保微生物制剂等的研究工作。 技术储备与业务范围 研究组业务能力包括:微生物分子生态、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微生物的分离和保藏技术;提供微生物实验室平台建设咨询;承担环保工程项目建设,如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净化项目建设和技术咨询。  科研活动 (1) 典型草地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对管理和干扰的响应,主持,院级级,2014-01--2018-12  (2) 纤维素废弃物热解液乙醇转化的工程菌构建.,主持,国家级,2012-01--2015-12  (3) 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学机制和生物强化技术研究,主持,部委级,2012-01--2015-12  (4)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产出水生态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2011-01--2015-12  (5) 输水管网生物膜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主持,部委级,2010-01--2012-12  (6) 污泥膨胀丝状菌的识别与种群动态研究,主持,部委级,2010-01--2012-12  (7) 酵母菌降解染料的分子机理及功能酶组学研究,主持,国家级,2009-01--2011-12  (8) 煤层气田产出水处理集成技术与优化工艺研究,主持,国家级,2009-01--2010-12  (9)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主持,市地级,2006-09--2009-09  (10) 酵母菌降解染料的途径及机制研究,主持,部委级,2006-05--2008-05  (11) 酵母菌内醚糖激酶功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主持,国家级,2006-01--2008-12  参与会议 (1) Methanogenesis in production water from a deep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associated with Eastern Ordos Basin, China,2011-11,郭红光  (2) Biodegradation of the diazo dye Reactive Black KN-B by a wild isolate of psudozyma rugulosa Y-63,2008-08,余志晟  (3) 内醚糖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第七届全国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醚糖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第七届全国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2,余志晟  (4) 白腐真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与分析.第六届全国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白腐真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与分析.第六届全国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01,余志晟  (5) Screening of yeasts for decolorizing synthetic dyes in industrial wastewater,2006-08,余志晟  (6) 白腐真菌总DNA 提取方法研究,第八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08,王玮  (7) Pseudozyma rugulosa Y-48对一种偶氮染料的原位脱色,第八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08,余志晟  (8) 染料脱色酵母菌的筛选和鉴定,第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与论文摘要集,2004-10,余志晟  (9) 新分离酵母菌株对合成染料的脱色,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09,余志晟  (10) 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内醚糖乙醇发酵菌株的初步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界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12,余志晟  (11)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rDN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第三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11,余志晟  (12) Effect of pretreatment of cellulose pyrolysate on fermentation to ethanol,2003-05,张洪勋  (13) 同化内醚糖微生物的初步筛选,第四次全国微生物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1-10,余志晟  合作项目 项目协作单位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清华大学 (3)北京大学 (4)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5)University of Oxford
余志晟 2021-06-23
谭志勇
谭志勇,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师,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高分子合金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江西大圣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主要从事乳液聚合、多相多组分聚合物、高分子合金、工程塑料共混改性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谭志勇 2021-06-23
陈新志
陈新志 职称:教授 学位:化学工程博士 出生年月:1962年10月 电话 :13606505355,(0571)87951615 e-mail:xzchen@zju.edu.cn 地址: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工系,杭州,310027 研究方向  1)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研究(有机胺及含氮杂环产品,有机硫及其含硫杂环产品,含氟化学品,医药、农药、染料及其中间体); 2)新型合成手段研究(气固相固定床反应技术及其催化剂,高压管道化合成技术,对映体合成技术,光催化与电化学合成技术,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3)应用热力学研究(状态方程及热力学模型研究,化工物性的测定、模型化及工业应用);
陈新志 2021-12-31
葛志军
葛志军,硕士,中共党员,毕业于宁夏大学农村发展专业 擅长:贫困研究、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工作简历: 1997 年—2002 年:宁夏农学院食品系,助教,辅导员;  2003 年—2007 年:宁夏大学农学院,讲师,学办主任; 2007 年—2015 年:宁夏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党委副书记  2016 年—至今: 宁夏大学农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主要业绩: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 3 项,主持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软 课题)1 项,完成横向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获得奖励: 2018 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 创业导师;  2018 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18 年,宁夏大学创业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2015 年,宁夏大学教学质量奖。
葛志军 2021-06-23
白志红
白志红,工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研究工作。 2008年12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2009年1月前往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2011年10月至今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前往加拿大Ryerson University开展访问和交流。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特别资助项目等;在《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多篇;担任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白志红 2021-12-3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