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人才需求:高新技术材料方面人才
1、高新技术材料方面人才。2、自动化控制系统人才。
山东晋煤明升达化工有限公司 2021-09-09
食品加工中生物毒素控制创新技术与应用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江南大学孙秀兰教授主持的完成的,成功扭转了我国长期以来食品 企业规模化脱毒技术和设备不足的局面,获 2018 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主要创新内容及技术突破: 构建了高效抑制产毒真菌生长并降解毒素的食品级发酵菌株:针对传统发酵 工艺,构建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解菌株稻壳固定化技术和生物酶定向脱毒技术,实现毒素形成的源头控制; 建立了毒素降解中间产物潜在毒性传感评价新体系:针对消减过程中毒素毒 性效应变化,构建基于毒性靶点基因、特异性生物蛋白、代谢标志物的细胞微流控和荧光传感技术,实现毒素降解过程中产物潜在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的高效评价;创制了毒素高效去除与降解一体化技术:针对单一化学降解对组分本身的破坏,构建高频超声、磁分离协同纳米催化降解一体化技术,实现降解过程中毒素产物有效控制。 系统集成工业化生产脱除设备及现场检测装置:集成产毒基因茎环探针、离 子液体介导及端面场效应增强材料,建成工业化“超声+臭氧”毒素稳定去除装置,形成主动干预调控技术策略,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1
动力系统控制及能量管理技术
01. 成果简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污染低,排放少,高比功率等优点,在汽车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一般包含两个动力源,即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如何实现两个动力源间最优的功率分配,提高能量利用率和使燃料电池大部分工作在稳态工况下,提高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动力系统控制和能量管理的重点。 针对动力系统控制,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整车控制方法和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整车控制方法等。整车控制器通过实施读取车辆状态参数,预测整车需求功率,根据动力电池SOC状态,计算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动力电池的目标最优SOC轨迹,同时计算整车的辅助功率等,实现整车目标功率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之间的优化分配。 针对能量管理,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能量管理方法等。新型热管理系统采用水冷方式控制燃料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利用燃料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辅助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用于车辆冬季取暖,同时用于锂离子电池在冬季的保温。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能量管理方法将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与车辆的功率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多时间尺度的通讯,融合马尔可夫模型和动态规划算法,实现了工况预测和最优的能量管理。 同时还针对燃料电池等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了多种网络通讯方法和通讯网络测试系统。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基于时间出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CAN网络通讯方法和基于TTCAN的整车通讯网络测试系统等。简化了控制流程设计,通过确立系统节点间信息交互模式可方便的规划各节点间的协同工作,避免网络仲裁和冲突,提高网络安全的实时性和安全性。02. 应用前景 本成果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03. 知识产权 本成果涉及10项发明专利。04. 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团队成员包括欧阳明高、李建秋、杨福源、王贺武、卢兰光、李希浩、徐梁飞、杜玖玉、韩雪冰、冯旭宁等,课题负责人为李建秋,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论文发表200余篇。项目团队深度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科技研发、国际合作、示范考核和产业化推进的全过程,培育出多家学生创业型高科技企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联系方式 邮箱: zhangyan2017@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及应用(产品)
成果简介:续流增磁永磁电机是一种复合励磁的直流电动机,兼顾了串励直流电机和他励直流电机的优点。采用稀土永磁和增磁绕组复合励磁方式,转子采用无槽结构,把增磁绕组接在电动机续流回路中,利用续流回路内的电流进行增磁,从而使永磁直流电动机产生复合磁场,产生了全新的自动弱磁调速理念。该系统很好的满足了电动汽车低速增磁增扭、高速弱磁增速的特性需求;而且能在双象限范围内运行,实现电动汽车再生制动;采用高频脉冲调宽(Pulsewidthmodulation,PWM)斩波控制,运行时噪音低。新型续流增磁永磁电动机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机械手湿喷砼成套 机械手湿喷砼成套技术
针对干喷存在的粉尘大、强度低、回弹率高等现状,先后与山东能源新巨龙煤矿、同煤集团同忻煤矿、徐工-施维英公司、中煤王家岭煤矿展开湿喷技术及配套装备研究合作,现已成熟应用。湿喷机采用防粘度技术成功解决了料腔粘料、堵管问题。在同忻煤矿首次实现了水、水泥、砂子、石子及各种添加剂全程定量的喷混凝土作业控制,能够保证喷混凝土性能稳定。为提高机械化程度,在王家岭矿首次采用喷浆机械手,通过远距离遥控器操作机械手来实现喷浆作业,解除了喷浆工人的繁重体力劳动,提高了施工效率、喷浆质量。根据不同矿井条件,设计了不同湿喷砼模式。在新巨龙矿成功应用了“地面配料+大巷搅拌站+井下湿喷”系统,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同忻矿成功应用了“地面配料和搅拌+罐车运输+井下湿喷”系统,用防爆罐车把砼(加入水化控制剂)运至湿喷地点,接着把罐车内砼加入到湿喷机进行喷射,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了成果鉴定,研究成果获部级三等奖;在王家岭矿采用“地面配料+井下搅拌并给入湿喷机+机械手喷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化程度。研究团队现拥有一种高强度低耗能的煤矿湿喷系统及湿喷方法(2013106765591)、喷浆机械手(2014100645459)、一种矿用螺旋式定量配水输送车(2013106812342)、一种矿井用混凝土搅拌运输罐车(2014205178627)等专利六项。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钻杆动力钳
ZQ203/100钻杆动力钳广泛用于石油钻井的起下钻杆作业。其结构特点为:1、钳头系开口型,能自由脱开钻杆,机动性强;2、本钳为旋扣钳和扭矩钳的一体结构,两档柔性变速;3、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压缩空气控制,操作安全、简便;4、自动对中夹紧机构,保证新旧钻杆接头卡紧可靠;5、轻便灵活的钳头浮动方案,井口安装方便;6、井口移送用一气缸,不需要人力推拉大钳;7、复位对开口非常方便,由上扣转换到卸扣迅速可靠;8、扭矩和速度可调,正反方向都能产生扭矩和速度。
山东三田临朐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2021-06-22
[5月23日·长春]第五届智慧校园新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启动报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研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径新范式,宣传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成果,聚焦高等教育领域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转型议题,展示 AI 技术在高校校园场景应用中的创新性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决定举办“第五届智慧校园新技术创新学术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4-30
汽车教具混合动力动力模块静态解析教学设备
北京智扬北方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家具用人工林木材功能性改良新技术
本项目针对人工速生林木材密度小、强度低的特点,研究开发出木材化学改性与干燥一体化工艺技术及装备。本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速生材性能,同时解决了常规木材改性技术中改性剂浸透困难、环保性差,改性材功能单一、尺寸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等问题;解决了传统木材改性技术工艺“先干燥-再浸渍处理-再二次干燥”的能耗高的问题。本项目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已在多家企业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农用抗真菌剂苯菌酮的合成新技术
苯菌酮 (Metrafenon) 属于农用抗真菌剂,用于防治谷物的粉霉病,也用于防治葡萄的霉斑 病。在国际上目前主要有巴斯夫公司生产。华东理工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发成功苯菌酮合成路 线,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苯菌酮合成工艺,做到工艺简便、收率高。所开发的苯菌酮解决了6-甲基-2-甲氧基苯甲酸合成的难题,也解决另一个关键中间体三甲 氧基甲苯的绿色合成。这二个中间体经过溴化、酰氯化和傅克反应即得目标产物。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715 7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