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西安交大二附院科研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贺西京教授研究团队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HongyanZou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创新性地发现巨噬细胞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指导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3-30
基于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的心肌细胞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的心肌细胞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生物相容性的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2)基于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心肌细胞的培养;3)心肌细胞的检测;4)数据的分析。本发明中的反蛋白石结构色水凝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在其表面生长保持高活性和表型,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不仅为心肌细胞的生长提供载体,更重要的是为心肌细胞收缩力和跳动频率的检测提供稳定的光学传感信号,该检测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检测系统,具备直观性、高灵敏行、高效、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的优势;该方法可应用于心脏药物
东南大学 2021-01-12
西他滨和奥沙利铂在制备治疗肾细胞癌组合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提供地西他滨和奥沙利铂在制备治疗肾细胞癌组合药物中的应用,其中地西他滨和奥沙利铂的优选摩尔浓度比值为1:5~1:8,组合药是由地西他滨和奥沙利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本发明经体内、外实验研究证明,地西他滨对奥沙利铂治疗肾细胞癌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该结果扩大了它们临床应用的范围。本发明提供的组合药可增强奥沙利铂在肾细胞癌小鼠模型肿瘤细胞中的积聚,同时增强肾细胞癌小鼠模型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活细胞的高分辨低功耗快速拉曼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ZacharyJ.Smith教授团队和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高婷娟教授团队在拉曼生物成像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扫描拉曼成像系统和偶氮增强拉曼探针相结合的快速生物成像方法,实现了对细胞器动态过程的高分辨率、低功耗的影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9-02
中国药科大学杨勇教授团队在Hepatology杂志发表肝细胞癌研究最新成果
研究揭示了IRF8在HCC发病机制和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并阐明肝脏IRF8可作为HCC患者的重要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在基于免疫检查点的HCC治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5-31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徐富强在星形胶质细胞活体成像方面取得进展
研究团队在精密测量院研究员徐富强和王杰的带领下,联合磁共振成像与病毒基因改造技术率先提出一种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步实现神经元网络(Neuroimage, 2019; Human Brain Mapping, 2021)和星形胶质细胞(Molecular Psychiatry, 2022)在体水平的无创检测。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的发现研究
可以量产/n将常规育种和小孢子培养结合选育出了品质优良、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优良的ECMS两用系8110A、195A和245A等,将轮回选择和小孢子培养结合选育出了品质优、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好的恢复系8759、1815、4270、9926等。并利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出"华油杂10号"等多个高产、优质、高抗的杂交品种。应用前景:以"华油杂10号"为例,该品种取得了连续两年国家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第一的优异表现,增产幅度达到20%以上,品质优于国家双低油菜质量标准,含油量比对照提高2-3%,抗性与对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甘蓝型油菜(菘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选育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华双3号”(2n=38,基因组为AACC)和菘蓝(2n=14,II)的叶肉原生质体为材料,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得到具有双亲染色体数之和的体细胞杂种(2n=52,AACCII);以体细胞杂种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连续五代回交和选择,获得雄蕊心皮化发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命名为“菘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inap CMS)。 将一条菘蓝染色体上的恢复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雄蕊发育基本正常、自交结实率高、恢复性好的恢复系。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恢复系中检测出菘蓝DNA片段的渗入。此恢复系与inap CMS的杂种的雄蕊发育基本正常、花粉育性高、自交结实好,可用于杂种的生产。 市场预期:为油菜杂交种生产提供新型的授粉控制系统。 转化条件:不同育种单位配制组合。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动物医学院孔庆科博士课题组在多糖疫苗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际顶级综合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动物医学院孔庆科博士课题组在多糖疫苗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成果“Synthesis and delivery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by recombinant attenuated Salmonella vaccines”(减毒沙门氏菌疫苗合成及递送来源于肺炎链球菌的多糖抗原)。该研究首次通过合成生物学,细菌遗传学及免疫学等方法,将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表面多糖抗原成功表达合成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减毒沙门氏菌的表面,并连接于沙门氏菌内毒素的类脂A上,利用遗传改造及调控的减毒沙门菌疫苗载体递送肺炎链球菌的多糖抗原开发新型疫苗。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固有的阳性细菌多糖疫苗的构建方式,为将来快速、高效的构建多糖疫苗奠定了基础。 博士后苏华荔及青年教师刘青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动物医学院孔庆科博士为通讯作者,西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及第一通讯作者单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佛罗里达大学Curtiss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动物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卞晓萍及佛罗里达大学王世峰博士参与相关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美国NIH项目的资助。
西南大学 2021-02-01
徐宇君课题组发现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的一个“大管家”
不孕不育严重影响人类的卫生健康,而DAZ家族蛋白的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最常见的分子缺陷之一,约占非梗阻性无精症男性不育患者的10—15%。但是,对于DAZ家族蛋白缺失导致不育的机理尚不清楚。  徐宇君课题组对男性不育因子DAZ家族的DAZL蛋白在精子发生发育中的调控作用进行全面的遗传学、发育学、分子生物学水平机制剖析。研究发现DAZL蛋白直接结合3000多个睾丸中的转录本,其中包括了控制多个精子发生关键节点。直接通过参与这些精子发生必需蛋白质翻译调控,促进这些下游靶标转录本翻译成蛋白。DAZL敲掉后其靶标基因的表达在蛋白水平全部显著下降,精子的发育各阶段所需的特殊蛋白无法得到满足,精子发生的重要事件被迫停滞,从而影响精子的发育和雄性生殖。这些发现对于DAZ家族导致男性不育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
南京医科大学 2021-04-2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5 76 77
  • ...
  • 371 3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