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苏州市医学教学模型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市医学教学模型制造有限公司(原苏州市医学教学模型厂)座落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张家港市南丰镇,该公司总投资一千多万元,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员工二百多人,技术人员五十多人,是国家教育部定点生产企业,全国最大地医学教学模型生产基地,年产值二千多万元,内销售额一千多万元,外贸总额五百多万元。 1、 公司产品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产品品种齐全,科规正确,选料精良,品种分人体解剖(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等)、组织胚胎、中医针灸、病理护理、妇科产科、法医、生理生物、组织切片、不锈钢制品等九大类,三百多个品种,适合全国各科研究所、医学院校、卫生学校、师范、大专院校生物专业及普通中、小学教学需要。远销日本、西德、独联体、美国、加拿大、南美、意大利、中东及东南亚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公司还承担中国科学技术馆、天津科技馆、安徽科技馆、江苏科学宫、浙江省科技馆、深圳市科学馆等二十多家科普单位人体展区展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以优质的性能满足了科普宣传的要求。公司走过了增强塑料(玻璃钢)代替石膏制品的历史,迈入了以先进塑料工艺生产制品逐步取代现有质材产品的时代。   2、 公司管理   我公司98年推行ISO9000族质量认证,在各级教委的领导和关心下,荣获国家颁发的出口企业合格证书,卫生部嘉奖、省级明星企业、国家教育部生产定点厂等荣誉。2000年组建成苏州市医学教学模型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更加速了现代化管理步伐,逐步实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内部员工的自身素质的同时公司通过内引外联,招收各类贤才,聘请各学科专家教授指导,培养公司技术骨干,以适应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生产设备的改造和引进以及建立先进的全套加工制造中心,确保了产品高效、高质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3、 公司目标   公司将一如继往、大胆开拓、创新,逐步实现模型生产自动化、门类品种系列化、产品质材领先化、销售服务一流化。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陆炳南先生热诚欢迎各界朋友来电、来函光临公司参观指导。
苏州市医学教学模型制造有限公司 2021-01-15
贵州晨曦医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晨曦医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08-04,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赖元祥,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520102001100194,注册地址为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玉溪巷17号[沙冲社区],经营范围包括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
贵州晨曦医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2021-02-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基数庞大,给临床一线诊疗带来巨大压力,疫情波及地域广泛,基层医院缺乏经验,面临严峻挑战。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临床医学院董家鸿院士领导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功通过应用测试,进入临床试用阶段,有望为上述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董家鸿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该系统包括三大模块,其中影像诊断模块主要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诊病例的珍贵临床资料的大数据分析,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该疾病的CT影像特征,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的智能识别。临床诊断模块则依据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结合影像与流行病学、症状及关键检验数据等临床信息,实现智能诊断。临床分型模块通过智能判读呼吸功能参数,“自适应”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董家鸿谈到,该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疑似病例的胸部CT筛查、依据指南进行临床与影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著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效能,有望大幅降低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工作负荷。
清华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影像学AI智能辅助诊断研究
“现阶段医生需要在大量影像数据中快速诊断出新冠肺炎的病例,此外还需要诊断出病灶分布的位置、大小等来评估严重程度。”薛向阳介绍,针对临床的现实需求,团队将设计目标定位于“肺炎分类鉴别”和“关键病灶检测”两大功能,前者是为区别健康状态、新冠肺炎、其他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后者则为找到并分隔出磨玻璃影等病灶区域。针对这些需求,团队设计诊断算法模型,让机器利用模型进行训练,学习不同类型肺炎在CT影像表现上的不同特征,最终具备智能辅助诊断的能力。而这需要突破小样本学习、小目标检测等多个技术难题。“小样本学习”即在较少训练数据样本的条件下进行机器学习。在疫情发生前期,能够获取的新冠肺炎影像数据相对较少,且由于一线影像医生任务繁重,无法获得大量专家标注,因此需要算法在少量样本的条件下“自学成才”。为此,团队采用基于自迁移学习的半监督学习等技巧,使算法具备一定的“小样本学习”能力,在不增加医生标注工作量的情况下较好地提高了算法模型的普适性。由于CT影像切片中的病灶区域有大有小,且往往大中小病灶区域面积悬殊,如何使算法能同时检测大、中、小各个目标是另一大难题。团队利用神经网络的层次性特点与病灶区域的大小进行对应,“网络的底层关注细节,即小病灶区域,而网络中层到高层所关注的病灶区域则越来越大,因此模型通过不同层次的加权和融合,最终便能达到同时检测大小病灶区域的目标。”薛向阳解释道。“不过,即便有诊断‘神器’,影像科医生也是不可替代的。”薛向阳说,人是复杂的机体,病毒在不同人体内感染的反映也不一定相同。”他表示,当遇到机器未曾学习过的微小病变或疑难病例时,仍需要影像医生的经验和智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始终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无论是机器学习数据,还是测试评估数据,都来源于临床真实病例。在算法模型定型过程中,为了检验模型的准确率和泛化性,团队也利用现实疑似病例进行了测试。
复旦大学 2021-04-10
旋转机械振动故障分析和诊断技术
在长期为电力行业解决设备重大疑难故障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轴系载荷分配测试、分析和优化调整技术,发展了动平衡和振动故障诊断技术,提高了动平衡效率和振动故障诊断准确率。先后解决了田湾和秦山核电、平圩、宣城、姚孟、福州等40多家电厂100多台、次大型机组重大疑难振动问题。该项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用于肿瘤病理临床诊断的双光子荧光探针
该成果创造性地利用高阶非线性光学材料获取医学临床诊断的关键信息。利用自主发明的双光子荧光探针与双光子光学CT成像的特性,首次获取了可用于癌症病理组织快速临床诊断的荧光图像。该技术是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晓强教授团队的原创,国际、国内均没有同类工作。 全新的观测技术:基于荧光探针与光学切片成像的肿瘤病理临床诊断技术。 该成果将直接带动三个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 新材料产业:双光子荧光探针 新设备产业:临床专用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产业 新技术产业:技术人员培训、临床服务产业 符合临床要求的检测流程:
山东大学 2021-05-11
旋转机械振动故障诊断及处理
项目概况 以本领域高新技术和丰富的现场实际工程经验为基础,直接为国内电力、石油化工及冶金行业旋转机械设备的振动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同时进行科技成果工程化产品化的研究开发。 主要特点    1、直接面向电力、化工及冶金行业旋转机械设备,技术服务内容明确是解决生产设备的实际振动问题; 2、 具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结合深厚的转子振动理论研究成果,可以迅速地解决现场绝大多数疑难机械振动故障;3、 具备先进的测试仪器、计算分析软件和开发工具;技术指标 现代化的在线机械监测及预测分析系统CSI XP32 机械健康专家,具有灵活的组态功能,适合在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石化行业和造纸行业中旋转机械的应用。这些旋转机械包括汽轮发电机组、烟机或透平压缩机组、风机、泵类、齿轮箱等。16或32通道可携带式机械健康状态连续监测系统可以数星期所有通道连续同步无人值守状态监测及数据存储,解决整台机器或机组的振动分析及故障诊断问题,瞬态分析实现对透平类机械的启动、停车和生产过程全方位的状态监测。通过PeakVue波形、阶数跟踪、自定义数据采集设置、时间同步平均等参数设定、基于事件的全自动自适应监测,实现强大的故障预测分析技术。集数据采集、存储、浏览与管理于一体,能够以每秒钟5次的刷新率浏览实时的分析图谱。自定义快进、倒回、慢放、及自动重放等回放模式、将保存的瞬态数据重新以事件实时的完整过程展现给用户。AMS设备管理组合软件平台方便多种预测分析技术的融合,简单快捷的使用方法使得振动故障诊断更为简单,PeakVue专利技术是滚动轴承、复杂齿轮箱、纸机设备及轧机设备健康状态监测的利器。市场前景     1、汽轮发电机组及辅机现场振动测试、分析、故障诊断与处理        ●振动测试        ●振动分析和机组状况评估        ●各种振动故障分析和判断        ●故障处理与消除 2、各种类型旋转机械的现场高速动平衡 3、新机组振动调试        ●新机组分步与整套启动的振动调试        ●调试阶段(首次冲转到满负荷试运行结束)振动测试、分析和处理。 提供分析意见,给出运行和消缺的处理方案,参与实施处理        ●高速动平衡 4、新机组性能考核试验(振动部分)        ●对新机组振动性能的测试、分析和评估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用于肿瘤病理临床诊断的双光子荧光探针
"该成果创造性地利用高阶非线性光学材料获取医学临床诊断的关键信息。利用自主发明的双光子荧光探针与双光子光学CT成像的特性,首次获取了可用于癌症病理组织快速临床诊断的荧光图像。该技术是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晓强教授团队的原创,国际、国内均没有同类工作。该成果将直接带动三个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 1. 新材料产业:双光子荧光探针 2. 新设备产业:临床专用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产业 3. 新技术产业:技术人员培训、临床服务产业 "
山东大学 2021-04-10
旋转机械振动故障分析和诊断技术
成果介绍在长期为电力行业解决设备重大疑难故障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轴系载荷分配测试、分析和优化调整技术,发展了动平衡和振动故障诊断技术,提高了动平衡效率和振动故障诊断准确率。市场前景先后解决了田湾和秦山核电、平圩、宣城、姚孟、福州等40多家电厂100多台、次大型机组重大疑难振动问题。该项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单分子晶体管和分子诊断技术
项目采用光致异构化合物通过酰胺共价键链接于具有纳米间隙阵列的二维单层石墨烯的间隙形成光致异构化合物-石墨烯单分子器件;采用生物分子链接构建了单分子生物传感器;利用有机半导体小分子构建了性能可靠的2-3纳米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当单个光致异构化合物被桥接于具有纳米间隙阵列的二维单层石墨烯之间的纳米间隙时,它们具有可逆的光控开关功能和电控开关功能;当生物分子桥连石墨烯电极时,它们具有单分子DNA精准测序的功能;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目前是国际上最小的晶体管,有望为器件微小化产生芯片集成核心技术。
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42 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