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拓扑材料外尔半导体的实验研究
近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与王征飞教授研究组实验与理论合作,首次在单元素半导体碲中发现了由外尔费米子主导的手性反常现象以及以磁场对数为周期的量子振荡,成功将外尔物理拓展到半导体体系。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12
半导体光刻胶成膜树脂制备技术
1.痛点问题 光刻胶作为集成电路制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之一。半导体光刻胶的核心在于成膜树脂,受限于研发难度大、专利壁垒高、资金投入多、准入门槛高,目前国内企业尚难以突破KrF胶(248nm)或ArF胶(193nm),而EUV胶完全不能自主供给。 2.解决方案 本项技术采用了国际最前沿的纳米氧化物团簇材料的工艺路线,可以实现单2nm小分子的光刻胶成膜树脂材料,攻克了材料合成和纳米材料提纯的难题,可满足目前半导体3nm制程节点的技术要求,RLS分辨率、边缘粗糙度、灵敏度三项关键性能指标优异,其曝光剂量远低于Intel公司提出的20mJ/cm2的成本线。此外,本项技术具有多种半导体光刻胶兼容性,可以生产248nm和193nm光源的半导体光刻胶成膜树脂,以及电子束半导体掩膜用光刻胶成膜树脂,具有广阔的技术替代优势和市场应用前景。 3.合作需求 本项技术已设立衍生企业,位于江苏常州的3000m2研发生产中心正在建设中。 1)融资需求:本轮天使轮融资6000万元。 2)资源对接需求: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掩膜板生产企业,地方政府等。
清华大学 2022-07-12
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监测设备
CSM4A系列多功能C-V测试系统,经国家“七五”、“八五”两届重点科技攻关,已在我校研制成功,并被多个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和研究所使用。该项目由陈光遂教授主持完成。原电子工业部鉴定认为:该C-V测试系统具备八项测试功能,数据可靠,实用性强,人机界面良好。总体水平已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并有独创性,可以替代进口设备。主要测试功能有:MOS高频CV,M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酰亚胺基有机半导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NDI聚合物现已经成为最成功的N-型高分子半导体,取得了极其优异的晶体管性能并保持着多项全聚合物电池的效率记录。郭旭岗同时深入研究了酰亚胺单体家族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员:双噻吩酰亚胺(Bithiophene imide, BTI),并构建了一系列基于BTI的聚合物半导体(J. Am. Chem. Soc. 2011,133,1405;J. Am. Chem. Soc. 2012,134, 18427;Adv. Mater. 2012,24, 2242; Nature Photonics 2013,7,825;J. Am. Chem. Soc. 2014,136,16345;J. Am. Chem. Soc. 2015,137,12565)。与NDI和PDI相比,BTI具有更高的化学活性和大幅度减小的位阻,从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对其结构进行拓展优化。在前期工作中,郭旭岗团队利用稠环策略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半)梯型有机半导体,并在晶体管和全聚合物电池中取得了可比于NDI和PDI聚合物的器件性能(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9924;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5304; J. Am. Chem. Soc. 2018,140,6095.)。但是,噻吩相对于苯环更富有电子,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半导体的电子亲和力。因此通过拉电子基团功能化BTI不仅会产生更强的电子受体单体,同时还能解决NDI和PDI结构上的缺陷。基于此,郭旭岗团队克服了合成上的挑战,成功制备出新颖的氟取代的酰亚胺及其聚合物半导体。理论计算表明,相对于没有氟的单体f-BTI2,氟取代的单体f-FBTI2表现出更低的能级,有助于提升聚合物的N-型性能。 相比于f-BTI2-T和之前报道的s-BTI2-FT和f-BTI2-FT的全聚合物电池,以f-FBTI2-F为电子受体材料的电池实现了性能的巨大提升,能量转化效率达到8.1%(图2),同时实现了高达1.05V的开路电压值和低至0.53eV的能量损失。与NDI和PDI有着不同的结构和电子特性的新型受体单体f-FBTI2的出现将衍生出更多高性能N-型聚合物,为发展高效的全聚合物电池提供了全新的材料体系。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LA-S植物图像分析仪系统(叶面积仪)
产品详细介绍LA-S植物图像分析仪系统(叶分析独立版)1、用途:用于植物叶面积分析、病斑面积分析、虫损叶面积分析、叶片叶色分析、作物冠层分析等2、系统组成:扫描和拍照成像装置、分析软件和电脑(电脑另配)。3、主要性能指标:配光学分辨率4800×4800 dpi的EPSON V39彩色扫描仪(加带450*300mm背光板)、自动对焦的大景深800万像素拍摄仪、移动电源辅助背光源板(外框大小400*300mm)可野外背光照明3小时。最大测量面积为A4幅面,有自动标定和自动图像校正特性。可对拍照野外活体叶面积进行一键测量。可同时分析多片叶叶面积、病斑面积、虫损叶面积(含分析2/3以上叶片被严重虫损的虫损叶面积)、分析叶片叶色(具有按英国皇家园林协会RHS比色卡的比色特性)、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以及分析作物冠层。叶面积等参数可大批量全自动分析,并标记叶片边缘以便核对正确性。可分析小至1mm2的叶片,分析误差<0.5%、测量中的分析时间<2秒,自动独立标记的各叶片图可保存,分析结果可输出至Excel表。可交互进行植物相关的各种尺寸、角度测量。选配电脑:笔记本电脑(酷睿i5 CPU/ 8G内存//1G显存/500G硬盘/无线网卡)。
杭州万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DSC差示扫描量热仪]药物结晶热分析仪
产品详细介绍品牌:久滨型号:JB-DSC-500B名称:差示扫描量热仪一、产品概述:  DSC测量的是与材料内部热转变相关的温度、热流的关系,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材料的研发、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的特性: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相转变、熔融、结晶、热稳定性、固化/交联、氧化诱导期等,都是DSC的研发领域。二、仪器符合国家标准:GB/T 19466.2 – 2004 / ISO 11357-2: 1999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3 – 2004 / ISO 11357-3: 1999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GB /T 19466.6- 2009/ISO 11357-3 :1999 第6部分氧化诱导期 氧化诱导时间(等温OIT)和氧化诱导温度(动要态OIT)的测定。三、技术参数:1、DSC量程:0~±500mW2、温度范围:室温~500℃   3、升温速率:0.1~80℃/min4、温度分辨率:0.01℃5、温度精度:±0.1℃6、温度重复性:±0.1℃7、DSC精度:±2%8、DSC分辨率:0.001mW9、DSC解析度:0.001mW10、控温方式:升温、恒温、降温、循环控温(全程序自动控制)11、曲线扫描:升温扫描12、气氛控制:气体质量流量计自动切换两路气体13、显示方式:24bit色,7寸LED触摸屏显示14、数据接口:USB标准接口,配套相应操作软件15、参数标准:配有标准校准物,带一键校准功能,用户可自行对温度进行校准16、工作电源:AC220V  50Hz/60Hz17、全封闭支架结构设计,防止物品掉入到炉体中、污染炉体,减少维修率
上海久滨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浙江博蓝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浙江博蓝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以碳化硅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项目,围绕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及碳化硅衬底加工技术进行研发及产业化。公司优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并与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分别建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4-10
伺服系统检测仪器及动态分析仪
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电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机床以及军工设备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特色及先进性:申请了5项专利,授权了3项,是一种便携式的检测仪器。 技术指标: ? 编码器与电机对应关系检测 ? 控制系统的频域和时域动态分析分析 ? 快速检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果截止频率、带宽、稳定时间、超调量 ? 根据指标,辅助建议设计控制器、补偿器等等 ? 能产生随机信号和固定信号 国外有相似产品,也是在2015年4月生产出第一批,但是由于产品的应用领域的敏感性,一直对国内禁售。该产品是开发,调试、现场检测的很好工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伺服系统检测仪器及动态分析仪
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电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机床以及军工设备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原位快速采样热重分析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快速采样热重分析仪,包括工作台、加热炉、样品架、采样探针、保温管、炉温控制装置和数据分析装置,加热炉设于工作台上,样品架安装在工作台内的电子天平上,并伸入炉膛中,其上放置有坩埚;采样探针安装加热炉上,并位于坩埚的上方;保温管套装在采样探针的外部,其内设置有超细毛细管,该超细毛细管依次伸入保温管和采样探针,并延伸至坩埚内;炉温控制装置用于检测并控制加热炉的温度,数据分析装置用于获取重量和温度信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251 2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