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农杆菌介导的小对叶遗传转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小对叶遗传转化方法.本发明所公开的农杆菌介导的小对叶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小对叶的叶片为外植体,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OD600值为0.4-0.6的目的农杆菌菌液侵染所述外植体5-10分钟;所述目的农杆菌菌液的OD600值优选为0.5,所述侵染的时间优选为7分钟.用本发明方法对小对叶进行遗传转化,得到的抗性芽率为7.5%,表明本方法转化效率高.因此,本发明方法为使外源基因在小对叶中稳定表达奠定了基础,对小对叶的遗传改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5-04
可遗传编码的组蛋白光交联标签
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对于表观遗传调控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新的赖氨酸化学修饰(如巴豆酰化、琥珀酰化等)展示出组蛋白修饰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可遗传编码的光交联探针已经成为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成功地将该技术拓展到组蛋白的化学修饰研究中,开发了可遗传编码的组蛋白光亲和标签,将会极大地推动组蛋白化学修饰的识别机制和功能研究。该技术的设计包括两个部分:a)一套带有翻译后修饰的赖氨酸遗传编码系统,可以在特定位点插入带修饰的赖氨酸。此外,在赖氨酸的主链上还带有光交联基团,可在UV光下与修饰相关的蛋白发生共价交联,可以用于研究该修饰特定的效应蛋白。b)一套带有保护基团的赖氨酸遗传编码系统,保护基团可以在大肠杆菌自身的还原性环境中发生脱除,将带有光交联基团的赖氨酸定点插入到组蛋白当中,用于证实交联到的效应蛋白的特异性。该团队以巴豆酰化修饰为代表,发展了该技术对应的赖氨酸巴豆酰化修饰的光交联探针(K*cr)和带有保护基团的光交联探针(PNBK*)两个探针,将这两种探针分别引入到组蛋白H3的56位和79位,并通过光交联基团捕捉到了H3上79位巴豆酰化的去乙酰化酶Sirt3。
北京大学 2021-04-11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该成果围绕杂交稻育性遗传控制的关键问题,包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性和籼粳杂种不育与亲和性的分子遗传基础,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重要成果,大大发展了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促进了杂交育种实践。 一、克隆了最广泛应用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基因WA352及其育性恢复(RF)基因Rf4,揭示了植物孢子体型CMS/RF系统的分子作用机理。成果被评述“在作物杂交育种和发展育种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克隆了包台型CMS基因orf79及其恢复基因,阐明了植物配子体型CMS/R系统的分子作用机理。成果被认为“提供了植物核质互作的分子机制的新视点”。 三、克隆了控制籼粳稻杂种雄性不育的基因Sa ,发现Sa 是由2 个相邻基因SaM和SaF 组成的复合座位,揭示出此类复合座位是控制植物杂种不育的普遍性分子遗传基础。成果被评论为“在植物杂种不育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成果在Nat. Genet, Plant Cell, PNAS, Mol. Plant, Annu. Rev. Plant Biol.等发表论文25篇,8篇代表论文总他引836次,被Nature, Science等刊物SCI他引616次,单篇最高SCI他引288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4篇专题文章评述,被“F1000”评论5次,入选科技部973计划十周年纪念活动代表性成果,项目成果被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并培育出杂交稻新品种。相关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并在杂交稻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 2022-08-15
全自动基因测序建库仪-草履虫P3
长沙演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5-19
金属单升降黑板
产品详细介绍规格:4000 mm×1500 mm 、4000 mm×1200 mm一、板面:1、 4000 mm×1500 mm平面单块升降板,板面为日本铁搪瓷金属板板面,幅宽1500mm,厚度0.6mm,墨绿色,无反光。     2、 4000 mm×1200 mm平面单块升降板,板面为韩国浦项暗格金属板,幅宽1200mm,厚度0.4mm,墨绿色,无反光。     3、4000 mm×1200 mm平面单块升降板,板面为韩国浦项白板,幅宽1200mm,厚度0.4mm,白色,无反光。二、衬板为整块AB垄消音防潮纸板,厚度8mm,板面有回弹,书写流畅手感好,真空吸附半硬质PVC防潮片。与板面采用环保胶粘连,防潮,防腐防锈,胶合牢固,经久耐用永不脱壳。三、背板采用20 mm×20 mm×1.0 mm金属方管焊接铁框,增加了黑板强度,书写不颤抖。 4000 mm×1500 mm,背板为16个分格,4000 mm×1200 mm,背板为12个分格。四、粉笔槽为一次成型高级哑光铝合金槽,ABS工程塑料封边。五、边框为60mm×31mm茶色铝合金,壁厚1.0mm。铝合金牌号6063-T5技术性能符合国标GB/T5237-93,外观高雅。六、升降原理及结构:升降系统采用公司专利技术同步轴升降装置。升降原理采用配重原理,配重块为壁厚为2.5mm的金属方管,内装配重填充物。升降结构采用优质滑道,封闭轴承。升降结构在黑板的后面,升降时结构不外露,升降距离:500 mm-600mm。传动采用摩托车链条,防尘轴承。升降自如无噪音,不晃动无脱轨。说明:升降结构采用同步轴升降装置,传动采用摩托车链条,保证黑板在升降时,受力均衡,同步轴受力滚动带着黑板上下移动,保证黑板在任何位置都可停止,升降流畅。
辽宁新世界教具制品有限公司 2021-08-23
单联化验水嘴
产品详细介绍
上海奥尔维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单联化验水嘴
产品详细介绍
上海奥尔维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单扇闭锁系列
山东中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1-08-27
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物种逐步衰退以至走向濒危是环境和物种进化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因素。目前,保护基因组学(Conservation Genomics)已成为探讨物种濒危机制的一种新手段,并在制定濒危物种的保护规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褐马鸡在历史上曾分布广且数量多,但后来种群持续下降,目前仅在河北、北京、山西和陕西的局部山地分布,形成了东部(河北、北京的太行山)、中部(山西吕梁山)、西部(陕西黄龙山)三个彼此隔离的地理种群。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团队联合哈佛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在长期野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褐马鸡三个地理种群的40只个体及其近缘物种蓝马鸡的11只个体进行了种群基因组分析(图-2)。发现褐马鸡遗传多样性比朱鹮、白尾海雕等濒危物种更低的(图-3a);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彼此之间几乎不存在基因流。三个地理种群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交,积累了较多的有害突变。褐马鸡的有效种群大小在大约三万七千年前开始持续下降,并在近代明显加速,而与此同时我国汉族人口快速增多,表明褐马鸡的种群下降可能与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有密切关系(图-3b)。基于此提出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褐马鸡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呼吁应进一步减少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以促进其野生种群的复壮。另一方面,作者建议采用基因组学技术来挑选出含有较少有害突变的个体进行褐马鸡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其历史分布区开展再引入工作,以逐步恢复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大小。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物种逐步衰退以至走向濒危是环境和物种进化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因素。目前,保护基因组学(Conservation Genomics)已成为探讨物种濒危机制的一种新手段,并在制定濒危物种的保护规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褐马鸡在历史上曾分布广且数量多,但后来种群持续下降,目前仅在河北、北京、山西和陕西的局部山地分布,形成了东部(河北、北京的太行山)、中部(山西吕梁山)、西部(陕西黄龙山)三个彼此隔离的地理种群。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团队联合哈佛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在长期野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褐马鸡三个地理种群的40只个体及其近缘物种蓝马鸡的11只个体进行了种群基因组分析(图-2)。发现褐马鸡遗传多样性比朱鹮、白尾海雕等濒危物种更低的(图-3a);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彼此之间几乎不存在基因流。三个地理种群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交,积累了较多的有害突变。褐马鸡的有效种群大小在大约三万七千年前开始持续下降,并在近代明显加速,而与此同时我国汉族人口快速增多,表明褐马鸡的种群下降可能与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有密切关系(图-3b)。基于此提出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褐马鸡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呼吁应进一步减少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以促进其野生种群的复壮。另一方面,作者建议采用基因组学技术来挑选出含有较少有害突变的个体进行褐马鸡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其历史分布区开展再引入工作,以逐步恢复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大小。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49 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