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⑧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副院长肖贵平: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与思考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面对中美英三方学制差异,创新三方周例会制度、中外联合管理机制以及分类课程管理模式。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⑥ | 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孔杰:互为镜像 同构创新——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合作办学的互动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办学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国家战略与高校发展。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⑮ | 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兴伟:教学智思体赋能的“学、教、研”多场景数智教育平台建设与实践
东北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始终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④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庞海芍:通识课程教学创新与质量提升
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6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⑩ |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程孟凡:“智驭AI”——光电学科“训AI促学”能力培养范式创新与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在“智驭AI”实践中,参考建构主义学习为核心的理念思路,构建“设计-实践-反思”的教学迭代循环,实现学生能力达成。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⑦ | 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尧: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应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引进和高效能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与创新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国际交流的全面提升。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创办于2002年1月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校。2006年9月迁入厦门市翔安区文教园。2009年12月通过首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5月以佘德聪为董事长,蔡建四、邹琍琼为副董事长的新董事会入主学校。三位举办者均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热衷公益事业,用心办学。2016年10月,学校圆满完成第二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现场考察评估,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学校规划占地524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45人,教职工439人,其中专职教师284人,生师比17.6:1,副高职称及以上60人,硕士及以上103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1万册,电子图书11万册。目前学校设有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含3个校企合作二级院),实践教学部等4个教学部(含1个校校合作教学部),教务处等14个行政部门,共有36个高职专业,其中有19个专业与厦门市重点产业对接。校内实验(训)室96间、实训基地6个,校外实训基地8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26万元。 经15年的办学积淀,特别是2013年5月新董事会接管逆境中的华天以来,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面向厦门,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自贸区建设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建立了“董事会领导、校长治校、专家治学、教职工参与”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高度融合,为国家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和专业特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形成“以工科专业为主、双主体产学合作办学格局“,现代服务业、经济、管理、艺术等专业协调发展,成为有较强服务社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另外,学校重视学生工作,打造独具华天特色的“自强自律、自创自翔”辅导学生品牌。积极构建以人为本、以辅导学生为主的“五导引航机制”实现辅导员从管理学生转为辅导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真正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安全、学业、就业等多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扶,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学校创下多项“厦门第一”:厦门华天学院2002年筹办、2004年正式纳入国家统招,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正式建校的高职院校;2009年12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16年10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接受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07年福建省高职院校中第一所提出并于2008年第一所实施“校校企”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院校(该模式名称由省领导概括,后在全省各高校推广);2010年3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2010年12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厦门市高校中是唯一一所由三位各具雄厚实业和高职教育投资经验的股份制教育机构产业。 2016年学校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在单项成绩中获得创校以来的第一个一等奖,并在省赛一等奖中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及工科赛项获奖的突破。同时学校获得了2016年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体奖项唯一的一等奖。在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参赛师生在强手如云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获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一等奖,实现福建省在该项目零的突破,也是厦门市高职院校首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更是华天建校以来历史性的零的突破。此外,本次大赛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职业院校共有11所学校总计斩获了19块金牌,华天学院是11所学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院校。在2017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 6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在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校中排名第12位。在赛点方面也有了零的突破,2016年厦门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成为“现代物流”赛项的承办院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圆满完成了此次承办的各项工作,并得到主办方的高度好评。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各项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学校是YBC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示范中心、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等。首创闽台“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职“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获省级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学校以坚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专业群建设为特色,取得一系列成果,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央财政支持,机械制造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商贸物流专业群被确定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其中:核心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连续五年获批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15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400万元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福建省“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及厦门市重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此外,学校在与韩国瑚山、加图立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后,与美国南西雅图等四所大学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扩大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进展,巩固学校“涉外”品牌。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以培养“企业最爱的人才”为己任,以先进的理念、完善的设施、优良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尽责的服务,本着“至诚至善、唯真唯美”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学融合、国际视野、共赢典范”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特色鲜明取得了骄人业绩。厦门华天学院正处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朝着建设知名的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前行。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美丽温馨的海上花园城市——福建厦门,是隶属于福建省教育厅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优秀就业单位、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学院前身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于1920年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具有百年的悠久办学历史。学院现有思明和翔安两个校区,占地712亩,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余亩,设置有航海技术系、生物技术系、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基础部、思政部等7个系部34个专业,在校学生11000余人。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15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占37.22%,“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80.08%。拥有省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13名,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7名。建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等校内实训室及各种仿真实训室16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0个。其中,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5个。共配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馆藏图书50余万册。学院大力弘扬“嘉庚”精神,依照“海纳百川、崇德尚匠、产教融合、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诚毅”校训,坚持“服务海洋、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坚持“亲近产业、融入企业”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开放融合,依托海洋、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着力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社会培训、应用技术研发、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样化社会服务,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海洋类高等职业院校。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平安校园 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 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社会满意单位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OSTA)考试站 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CEAC)指定合作机构 教学质量信得过院校 厦门市民办名校 厦门市五四红旗团委 厦门市十佳学习型团组织 厦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83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4月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二轮评估”,并得到评估专家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学校先后被厦门市授予“平安先行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地处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厦门软件园三期核心区域),毗邻厦门高铁北站,与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比邻而居。 学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境外联合培养相结合。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收高考统招、闽台教育交流、自考、成考、合作办学等各类别考生(均为全日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教师300多人。教师中拥有省级教学名师和省重点大学教学名师,高级职称者占30%,多数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双师素质”者占80.6%。 学校目前下设经贸学院、管理学院、工学院(含信息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教育学院和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七个教学单位,开设软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控技术、会计、酒店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建筑室内设计等23个适应海西和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产业对接、市场紧缺的热门专业,形成了软件信息类、建筑工程类、经管商贸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群。同时设置与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联办的9个专本同读专业。学校建有数控实训中心、PLC与单片机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中心等36个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生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示范专业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科研项目61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市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1个、市级科研项目9个。近几年在福建省教育评估中心发布的全省高职院校发展潜力报告中,学校在“发展质量”一级指标的得分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生职业技能显著增强。2015、2016连续两年在全省高职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位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前茅。近三年学生共获得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奖222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69项,市级一等奖27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33项。其中在2017年厦门市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共获得6个一等奖(均为第一名),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总分122,在全市9所参赛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二(位居民办高校之首),获得团体二等奖。同时,我校还成功承办了其中的“市场营销技能”和“计算机网络应用”两个比赛项目。 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校成立二级机构—“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简称“创就中心”),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将创新创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立了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兴才智谷,为创业学生配备创业导师、开展创业项目实践、组织创业大赛,创业实效渐显。如2017年兴才智谷共有21个项目入驻,11个项目已注册公司,3个项目已孵化,2018年1月该基地被厦门市科技局遴选为“厦门市级众创空间”(厦科创【2018】1号文件),是厦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学校电子商务创业实验班,有十几名学生自主创业,其中几名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年销售额达20~100万元。学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校企合作、就业服务工作到位,兴才历届学子都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理念,以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会做人、会做事、懂文明”的“厚德精技”人才。以“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为主线,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培养学生“争当一名好儿女”;推进个人品德建设,培养学生“争当一名好学生”;推进社会公德建设,培养学生“争当一名好公民”;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争当一名好员工”,通过“孝道感恩活动”、“大学生导师制”、“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四大活动载体,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美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美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使兴才学子们在浓厚的育人氛围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实现审美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亲情账,两地书,话人生’孝亲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获首批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三等奖;“‘厦门兴才学院-新村小学’青工子女服务站”项目入选厦门市“一团一品一特色”十佳项目和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十二五”以来,学校实施了“引企入校”行动计划。引入“厦门精佳工贸有限公司”整体进驻,校企共建“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专业;与著名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中兴通讯”签署校企深度合作战略协议,双方共建二级学院“兴才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并设立“通信技术”专业;“厦门中国青年旅行社”在学校设立分支营业机构“畅途旅游工作室”,校企共建“酒店管理”专业;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客户服务中心,校企共建“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厦门泛钛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工作室,校企共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 “引企入校”的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入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使专业融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贴进生产,校企协同育人真正得以实现。以学校和中兴通讯共建“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库,重点构建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材则大部分取自中兴通讯研发的职业标准资料与技术文档;专业核心和职业素养课程均由中兴通讯派出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团队承担(目前中兴通讯全职驻校专业团队成员已达到7人),双方共同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双方共建通信技术实践教学平台,总投资1100多万元,其中核心专业设备都由中兴通讯提供,该平台获2015年厦门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财政专项资金奖补;学生考取通信行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通信技术专业2017届首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对口预就业率达100%。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已形成“引企入校,共建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 如何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厦门兴才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把学校建设成立足厦门,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融入厦门软件园三期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办学水平处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强校而努力奋斗!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厦门同昌源电子有限公司
厦门同昌源电子有限公司 2024-03-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70 1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