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出高抗CO毒化的燃料电池阳极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敏锐教授课题组与杨晴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引入少量钴改良钼镍合金催化剂,创制出一种低成本、CO耐受性好的非贵金属氢氧化催化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一种对固体燃料颗粒物单颗粒识别与分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固体燃料颗粒物单颗粒识别与分析的方法,其利用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技术(CCSEM)分析固体燃料燃烧后收集的灰样,由粒径换算公式将 CCSEM 所测每个灰颗粒的几何粒径换算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可识别出飞灰中各粒径段的颗粒物,如具有代表性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0.5-10μm 粒径段的 PM0.5-10,以及 PM0.5-2.5 和PM2.5-10 等。通过分析灰颗粒的粒径与矿物组成信息,可得到PM0.5-2.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煤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及重整技术的开发
燃料电池作为高节能性,环境负荷小的能源技术受到注目。燃料电池的氢气来源现在主要利用天然气、甲醇、DME、轻质馏分、汽油和煤油等进行水蒸气重整开发。其中,汽油和煤油具有价格便宜、携带便利、常温下稳定性高、供给系统完善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汽车、野外或者是灾害时,成为非常方便的电力供给源。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燃料电池作为高节能性,环境负荷小的能源技术受到注目。燃料电池的氢气来源现在主要利用天然气、甲醇、DME、轻质馏分、汽油和煤油等进行水蒸气重整开发。其中,汽油和煤油具有价格便宜、携带便利、常温下稳定性高、供给系统完善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汽车、野外或者是灾害时,成为非常方便的电力供给源。但是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油中的含硫量必须从现在的10ppm减少到1ppm以下。为了达到这种严格的超深度脱硫,在现在既存的石油加工厂通过加氢精制脱硫需要十分巨大的设备投资,实际上对于燃料电池用燃油的脱硫处于无法对应状态。另外利用化学吸附的吸附脱硫技术也在开发中,但是吸附选择性低,使用了高价的吸附剂,处理能力也比较低。
南开大学 2022-07-29
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煤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及重整技术的 开发
燃料电池作为高节能性,环境负荷小的能源技术受到注目。燃料电池的氢气源现在主要利用天然气,甲醇,DME,轻质馏分,汽油和煤油等进行水蒸气重整开发。其中,煤油具有价格便宜,携带便利,常温下稳定性高,供给系统完善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汽车,野外或者是灾害时,成为非常方便的电力供给源。但是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料油中的硫磺含有量必须从现在的数十 ppm 减少到 1ppm 以下。 为了达到这种严格的超深度脱硫,在现在既存的石油加工厂通过加氢精制脱硫的话,需要十分巨大的设备投资,实际上对于燃料电池用燃料油的脱硫处于无法对应状态。另外利用化学吸附的吸附型硫磺脱除器正在开发中,但是吸附选择性低,使用了无法再生的高价吸附剂,处理能力也比较低。 项目特色 本技术采用和现在的研究完全不同的想法,利用常压低温下的氧化反应,将煤油中的硫磺化合物用油溶性氧化剂氧化,并通过常压常温下的选择吸附除去硫的氧化物砜,是一种新的低价脱硫法。无论在国内国外,像本技术一样利用固定床流通式反应装置除去燃料油中的硫磺化合物的研究很少有报告。这个超深度脱硫技术的反应条件非常温和,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料油重整器,可以很容易使燃料电池小型化,轻量化。和传统的高温高压下的加氢脱硫方法相比,本技术是在温和条件下的高效率脱硫法。和非氧化吸附式脱硫技术相比,脱硫效率高数十倍,对于硫氧化物的选择吸附性高,吸附剂可以再生,吸附剂的使用量减少,可以降低成本。本项目的目的是将这个新的低价脱硫法应用于燃料电池的重整系统,制造出氢气提供给燃料电池。 项目应用前景 1. 利用氧化吸附脱硫法开发煤油的超深度脱硫器 图 1 是氧化吸附脱硫法的原理及煤油超深度脱硫器的概念图。煤油中的难脱硫化合物 DBT 在催化剂及氧化剂存在下,在常压低温下很容易氧化,生成硫氧化物,然后通过常温常压下的吸附被除去。反应容器里放入煤油及氧化剂,通过自然滴落在常压下送进填充了催化剂的固定床流通式氧化反应器,然后,常温常压下通过吸附器进行吸附,除掉氧化后的硫磺化合物。现在的研究结果是通过氧化吸附脱硫法可以将煤油中的硫磺含量减少到 0.5ppm。 2.超深度脱硫煤油的重整反应 图 2 是利用 Ru 系催化剂对含不同浓度硫的煤油进行水蒸气重整反应的结果。其反应是煤油和水生成 CO2 和 H2。从结果来看,不含硫的煤油 750 度的重整反应活性达到 100%,氢气收率达到了 80%,而含硫磺煤油的催化反应表现出催化剂失活现象。 3.项目计划 a.建立一套连续的氧化吸附脱硫装置,改变催化剂,氧化条件及吸附剂,将煤油中的硫磺含量减少到 0.1ppm。 b. 试做一套小型化脱硫装置,进行 1000,2000,10000 小时长期试运转实验,对催化剂,吸附剂的寿命,再生的可能性,装置的长期稳定性进行考察。 c.建立一套煤油的水蒸气重整反应装置,利用超深度脱硫煤油进行水蒸气重整,开发高活性,长寿命的重整催化剂。 d.将超深度脱硫器与重整反应系统组合成试验用别体型重整器,利用煤油制造氢气提供给燃料电池。 e.所需的仪器设备硫磺化学发光检测器(Sulfur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氢 火 焰 离 子 检 测 器 气 相 色 谱 ( Gas Chromatography-FlameIonization Detector),热导池检测器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ThermalConductivity Detector)等
南开大学 2021-04-13
转差型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装置
本项目为异步电动机高性能运行的变频控制装置,调速范围1:100,实加负荷的最大动态速降小于0.5%,动态恢复时间0.1秒。功能完善,可应用于恶劣环境下,可靠性高。该项目获冶金部科技进步四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系列)
本系统由稀土永磁(REPM)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本体及其驱动 控制器两大部分组成。无刷直流电动机本体定子釆用三相Y形集中整距绕 组,适用于方波电流驱动,转子釆用稀土永磁体(钗铁硼或彩钻磁钢); 转子位置传感器釆用双余度开关型霍尔(Hall)位置传感器;驱动控制器 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全数字控 制,主功率电路釆用三相桥式逆变器,工作于120°三相六状态。驱动控 制器可实现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和稳速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变磁桥异步启动永磁同步电动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磁桥异步启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包括定子 和转子,定子与转子通过气隙分开;转子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鼠笼、 永磁体以及转轴,转子铁芯安装于转轴上,永磁体安装于转子铁芯上, 转子鼠笼安装于转子铁芯上,转子铁芯上设有隔磁磁桥,隔磁磁桥宽 度沿转轴方向由两端向中间减小。隔磁磁桥宽度的减小,使整个轴向 上的隔磁磁桥磁阻有效增大,能够提高转子铁芯的隔磁效果,同时转 子鼠笼采用铝水浇铸成型,能够抵消由于隔磁磁桥宽度减少对转子铁 芯强度的削弱,使得转子能够兼顾好的隔磁效果和高的机械性能。且 该转子铁芯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特高压断路器连杆传动机构及传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高压断路器连杆传动机构及控制方法,包括接头、下连杆、下摇杆、密封杆、第 一上连杆、第二上连杆、第一上摇杆、第二上摇杆、第一动触头杆及第二动触头杆。在合闸位置时,下 摇杆与下连杆及密封杆、上摇杆与上连杆、动触头杆之间的夹角均为 0°,使构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在 分闸位置时,下连杆与接头的夹角、上连杆与密封杆的夹角应大于 45°。各个构件采用铰接,其中摇杆 均与各自的两杆的中点出铰接。接头液压系统的液压缸直接相连,是传动机构的载荷输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应用于高压断路器的弹簧操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压断路器的弹簧操动机构,包括蓄能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合闸控 制机构、以及分闸控制机构,蓄能机构包括刚性主臂、滚轮、保持销、以及合闸弹簧,刚性主臂从左至 右依次设有保持销、动力主轴、第一传动销轴和滚轮,动力主轴上设有相连的伺服电机,合闸弹簧上下 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销轴和机架铰接;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凸轮、连杆机构以及绝缘拉杆,凸轮左边设有 与滚轮咬合的圆缺口,凸轮右边设有能被分闸控制机构限位的凸起缺口,所述合闸控制机构能对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动磁式长行程超精密直线运动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磁式长行程超精密直线运动机构,包括定 子线圈组件、气浮支承组件和永磁体动子组件,定子线圈组件包括定子气浮导轨和电感组件;气浮支承组件包括气浮轴承;永磁体动子组 件包括动子基座、永磁体安装座及永磁体组,动子基座固定安装在气 浮轴承上,动子基座向下设置永磁体安装座,每个永磁体安装座上安 装一永磁体组,永磁体组包括多个永磁体,并且同一永磁体安装座上 的永磁体的同一侧磁场极性相同,以用于驱动永磁体组和气浮轴承沿 定子气浮导轨的纵向移动。本发明采用均匀布置的长行程线圈绕组作 为定子,与传统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 31 32
  • ...
  • 36 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