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语音同步驱动三维人脸口型与面部姿势动画的方法
本成果是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的专利成果(ZL 201310080656.4)。该成果公开了一种语音同步驱动三维人脸口型与面部姿势动画的方法,通过用户输入新的语音信息,经过预处理之后,在虚拟人的人脸头像上合成与语音同步的口型动画和面部姿势动画。本发明具体包括两个阶段,在训练阶段,通过KNN和HMM的混合模型实现语音可视化建模;在合成阶段,通过用户输入新的语音信息,先进行语音信号的特征提取,再经过KNN和HMM混合模型生成与语音信号相对应的人脸面部姿势和口型帧序列参数,经过平滑处理后,使用Xface软件合成更加细腻、丰富的三维人脸动画。本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在可视通信、虚拟会议、游戏娱乐和教学辅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研究揭示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异常增强的驱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卫强团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Weiqing Han、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教授McPhaden、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研究员Ming Feng,以及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博士Nagura等,利用潜标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揭示了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在1998年和2016年异常增强的驱动机制。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2-11-07
一种纳米碳管增强多孔含油轴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碳管增强多孔含油轴承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将表面处理过的纳米碳管0.5~5.0wt%、金属粉末99.5~95.0wt%和适量的分散剂在研钵中手工研磨或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均匀,在烘箱中烘干,将此混合粉末填入成型模具中,在0.8~1.0T的压力下压制成预制品,再放入烧结炉中,在NH3分解气氛下烧结,烧结温度为760~890℃,烧结时间2~3h;然后将烧结后的轴承在0.8~1.0T的压力下进行精整,浸油,浸油时间15~30min,得到纳米碳管增强多孔含油轴承。
四川大学 2021-04-11
具有增强现实交互功能的三维光场显示技术
三维显示技术是信息显示追求的终极目标,本项目实现的三维光场显示技术是下一代显示屏的主流技术,可应用于三维手机屏,三维电视屏,三维广告屏等多个细分市场领域。本项目三维光场显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解决了当前三维显示存在的视差串扰问题,在屏幕前方180度范围内,可在任意位置观看到无串扰和无视差跳变的三维图像。本技术同时解决了当前立体显示长期观看存在视觉疲劳的问题。适用于游戏、广告、电影等多种应用。本项目同时开发了实时的三维场景采集和交互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场景的实时三维显示,以及手势、体感等人机交互,可以实现虚实融合显示,结合交互可以实现三维增强现实显示。
东南大学 2021-04-11
新型无石棉短纤维增强橡胶基密封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1. 项目概述石棉橡胶板(CAF)曾经是过程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静密封垫片材料。由于石棉是一种强致癌物质,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立法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石棉纤维的制品,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将开发无石棉密封材料作为密封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上世纪90年代后,国际上一些著名密封板材生产企业,如美国的Garlock公司,奥地利的Klinger公司,英国的Flextallic公司,德国的Kempchen公司,日本的Valqua、Pillar等公司,相继研究开发了多种无石棉短纤维增强的橡胶基密封复合板材(NAFC材料),并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以期在广泛的领域内全面替代CAF。我国自八十年代以来,NAFC材料的年需求量稳步上升,但受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以及国内耐高温合成纤维品种相对单一、产量低、进口纤维价格昂贵等因素的限制,NAFC材料的开发起步艰难,目前国内该种材料的应用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价格非常昂贵。本项目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在静密封研究领域的技术优势,以传统的CAF材料制备工艺为基础,通过合理选择增强纤维、纤维表面处理工艺,研究纤维增强机理并优化材料制备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常温和高温性能,在保持低成本的前提基础上,系列化开发适合当前国内市场需求的短纤维增强NAFC新材料,并使其达到甚至超过国外进口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项目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所开发产品有望在静密封领域内逐步替代国外进口产品。2. 技术优势本项目制备开发的短纤维增强NAFC材料具有耐高温(300摄氏度)、低蠕变、高强度、低成本的特点。并且其制备工艺简单,基本沿用了传统CAF材料的生产设备。产品技术指标完全满足国家标准对NAFC材料性能的要求,且某些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类进口产品。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具有增强的抑菌效果的噬菌体裂解酶
本发明将裂解酶Bp7e氨基酸的第99位亮氨酸和102位蛋氨酸分别进行突变为丙氨酸和谷氨酸,经原核表达技术得到了突变体蛋白并经Western-blot对其进行了鉴定,命名为Bp7c突变体蛋白。对Bp7e和Bp7e突变体蛋白进行了纯化及浓度测定,通过体外裂解实验及裂解谱检测得知,纯化的Bp7e和Bp7e突变体两种蛋白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对溶壁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多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均有裂解效果,且Bp7e突变体裂解效果整体优于天然裂解酶Bp7e。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增强光热转化效应的核壳金纳米粒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增强光热转化效应的核壳金纳米粒,以金为壳,药物为核,将酸根类药物装载于中空金纳米粒的中空结构中,组合成新型的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其在波长700~900nm近红外光区有特征峰吸收,粒径为30~200nm。在光热作用下,金纳米粒结构变得疏松而触发药物的释放,进而发挥化学治疗作用。在近红外光照射下(波长700~900nm),呈现增强的光热转化能力,进而在肿瘤部位产生热疗作用,同时能够产生热疗和化疗的双重功效,两种治疗方式协同起效,有助于更加全面和彻底地杀灭肿瘤细胞,能显著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图像分层增强的图像去雾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层增强的图像去雾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估测原始图像的大气光值 A;S2、结合所述大气光值构造两层半逆图像,对两层半逆图像进行线性对比度增强;S3、计算原始图像和增强后的半逆图像在 CIE-LCH 空间 H 通道的绝对差值,根据所述绝对差值确定增强后的半逆图像的权值分布,根据所述权值分布将两层增强后的半逆图像进行融合;S4、对融合后的图像进一步线性增强,获得最终的对比度增强的去雾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交互接口与人机互补操作算法
1.痛点问题 协作机器人与人类共享工作空间,通过直接(即物理上)或间接地与人类交互共同开展操作任务。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易于编程的特点,能够通过人类示教部署于各种不同的任务并灵活地与人类配合。随着传统工业机器人带来的效率提升趋于饱和,能够安全配合人类的协作机器人能够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现有的协作机器人存在以下两大痛点问题。 问题一:安全和效率之间的权衡一直是人机交互中未系统解决的开放性问题。当存在人机直接接触时,为了保证人的安全,现有的协作机器人是通过中止正在进行的任务、顺从人的干预以保证安全;然而,不论人是有意地干预(即工人直接抓取机械臂来引导其任务)还是无意地接触机器人,都将造成机器人暂停手头工作;直到人类停止干预,机器人才能继续执行它的任务。虽然这种人机协作方式能够保证机器人与工人合作的安全,但因为机器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其工作效率将会受到影响。 问题二:如何提高人的示教效率为协作机器人的另一大痛点问题。协同机器人多用于能够灵活拆装的生产线,以适应新的任务,因此新任务的编程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效率。基于人类示教的编程方式具有自然、本能的优势,能够直接传递人类的操作技巧与经验。其中,将示教轨迹参数化为可以编辑修改、适应不同任务的形式是提高效率的核心问题。该示教轨迹不光应该包含机器人末端的运动数据,而且应该包含同时调整的冗余关节运动数据,从而同时完成末端主任务与关节避障任务,以适应工作环境。现有的示教方式未能结合离线示教与在线介入,因此无法适用于需要同时记录机器人末端和关节的示教任务。 2.解决方案 本项成果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技术,开发了混合交互接口与人机互补操作算法,以解决上述痛点问题。 ①对于问题一,本项成果提出了自适应视觉控制与零空间阻尼控制的协作框架:在有限视场、未校正相机、关节奇异的情况下,保证了机器人在整个工作空间内的全局稳定性;在不影响机器人末端任务的前提下,允许人类专家随时、安全地介入以改变机器人关节姿态,以应对环境动态变化或突发事件,从而实现了安全与效率并重的人机协作方式。 ②对于问题二,本项成果构建了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接口,让人类专家可以在任务和冗余联合空间进行双手演示,同时记录机器人末端与机器人关节的数据。示教轨迹基于DMP方法进行参数化,能够根据不同任务所需的末端位置、关节角度、运动速度进行自适应调整,在保证末端任务精度的同时完成关节的避障任务。 技术核心: ①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交互接口; ②用于双手示教的机器人轨迹学习方法; ③自适应全局稳定控制算法。 预期产品:用于人机互补协同操作的设备与软件 3.合作需求 1)资金需求:本项成果开发的人机互补协作平台,在硬件与软件研发阶段需要资金投入,需约250-500万元人民币; 2)孵化资源:公司研发所需办公及研发场地、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实验室等; 3)团队:协作平台开发团队、商务开发与合作团队、财务、法务等支持团队; 4)生产制造企业合作:提供人机协同操作的场景与需求,开展工厂真实环境的测试与部署; 5)基础研究合作:与协作机器人、增强现实、触觉感知方向的国内外基础研究团队合作,开发新的交互设备与算法。
清华大学 2022-11-02
一种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首先将纳米陶瓷粉、微米级铝或铝合金粉混合粉末在真空或氩气保护 下,通过干式高能球磨制备出纳米陶瓷颗粒体积分数为 10~50%的毫 米级复合颗粒。然后将毫米级复合颗粒直接熔化或者添加到铝或铝合 金熔体中,并施加超声振动,促进纳米陶瓷颗粒在金属熔体中的均匀 分散,制备出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中干磨法制得 的毫米级复合颗粒可以很容易地完全加入到金属熔体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