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物联网RFID智能自助借还仪器设备工具资产管理柜
产品详细介绍RFID智能设备工具柜 一、产品简介RFID智能设备工具柜是北京泰格瑞德科技自主研发的RFID工具管理系统方案之一,该系统设备工具柜内部集成了RFID读写器、RFID 定制天线、安卓一体机/工控一体机、IC卡刷卡设备等智能设备,对柜内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设备、工具进行智能自动化管理。                RFID读写器                            RFID天线二、产品特点*安全化:设备工具柜内装有RFID刷卡控制器,非授权卡无法打开对应的设备工具柜门。*信息化:设备、工具实时监测,记录每项工具参数数据,实现生命周期可视化。*自动化:省去人工扫描、盘点、录入等繁琐工序,实现快速、批量管理。*高效化:自动化+信息化代替手工作业,计算机自动实现数据采集,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化:当设备、工具未及时归还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生成报表发送给相关负责人;如果工具不慎丢失,可通过RFID手持终端人工找回。 13965501553三、工作流程员工扫描IC员工卡打开柜门→取出/归还工具(设备)→关门自动确认借出/归还,系统提示借出人员、工具明细、借出时间等信息。还有日检查,月检查等操作模式,可以实时掌握各级单位工具的数量、种类、状态;采集数据;做到工具的高效化、智能化管理。四、行业应用主要应用于航空、电力、消防、机械、铁路等行业,实现设备、工具自动快捷的借用、归还、定位、查找、维护等功能。四、数据效益1. 盘点效率提升10倍以上,原人工盘点工作所需5-10分钟,RFID工具车系统自动盘点只需3-5秒。2. 当设备、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失落,人工找寻一个工具平均花费时间10-20分钟,RFID工具管理系统利用RFID手持终端进一步查找失落工具只需3-5分钟,管理效率提升五倍以上。
泰格瑞德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一、平台背景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决定于2013年启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针对课程使用实验教学软件,但由于每个专业或课程的情况不同,购买的软件所采用的工作环境、体系结构、编程语言、开发方法等也各不相同。由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各校乃至校内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大都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 管理混乱,各种实验教学软件缺乏统一的集中管理; • 使用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方式; • 可扩展性差,无法支持课程和相应实验的扩展; • 各系统的数据无法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 缺乏足够的开放性; • 软件部署复杂,不同的软件不能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 二、平台目标 该平台的目标就是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和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平台要实现学校购置的所有实验软件统一接入和学生在平台下进行统一实验的目的,通过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使之达到一个整体的实验效果,学校通过该平台的部署,不仅可以促进系统的耦合度,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还可以使学校能够迅速实施第三方的实验教学软件。 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虚拟实验教学辅助功能,包括:门户网站、实验前的理论学习、实验的开课管理、典型实验库的维护、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过程的智能指导、实验结果的自动批改、实验成绩统计查询、在线答疑、实验教学效果评估等功能,同时该平台可扩展集成第三方的虚拟实验课程资源或自建课程资源,为各类院校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服务并进行相应的应用。 三、应用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第六十条明确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 虚拟实验建设的理念就是采用我们这个方案的理念(平台+资源),发布一个虚拟实验中心门户网站、建设一个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然后再陆续把相关虚拟实验课程的资源统一放到该平台来进行管理,从而面向各个学科的相关课程开展虚拟实验教学。 四、平台的主要功能 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包括虚拟实验中心门户网站、实验前的理论学习、实验的开课管理、典型实验库的维护、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过程的智能指导、实验结果的自动批改、实验成绩统计查询、数字化资源管理、师生互动交流和系统管理等子系统。 虚拟实验中心门户网站:一个动态Web系统,系统内容包括中心介绍、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教学特色、中心新闻/公告/通知等。 实验教务管理:课程库、培养计划、排课、选课、开课审核等功能。 实验教学管理:现场实验安排、虚拟实验安排、实验批改、考勤管理、成绩管理、实验报告等。 实验前理论学习:实验前学生通过练习、自测、课件等方式学习实验理论知识。 实验过程智能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请求指导,系统给出指导信息。 实验结果自动批改:学生提交实验结果后系统自动评判,给出分数和评分点。 数字化资源管理:各种虚拟实验、仿真软件和演示动画的上传、发布。 实验室开放预约管理:实验室设备借出、实验室预约、实验预约、工位预约管理。 师生互动交流:实时答疑、在线留言等。 系统管理:用户、分组、角色、权限、日志、备份管理和实时监控等。 五、平台特点 1)系统针对学校实验教学整体需求设计,满足校级实验教学需要; 2)可集成所有符合标准的第三方虚拟实验系统和软件; 3)经典实验的设计采用B/S架构,方便学生使用和系统部署; 4)全面开放了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提供开放式实验教学服务。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5)多种角色应用体系,多种业务权限配置,满足学生、教师、教务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校领导的需求,受益面广; 6)人性化的协同学习,帮助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在线或离线交流; 7)虚拟实验和现实实验相结合,丰富了实验教学方式,通过系统可同时管理硬件实验和虚拟实验; 8)实验教学排课灵活,可统一安排也可学生自选,提供学生、教师以多种方式打印课表; 9)多种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方便各种身份角色数据汇总、数据统计; 10)可无缝集成到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中; 11)支持实验报告在线提交,并提供实验报告在线批注和智能批功能; 12)可根据现实实验室进行直观的工位布局,方便学生预约和入座; 13)支持在线多媒体编辑宣传内容,可实现实验中心与下设实验室门户网站统一管理; 14)系统更加注重实验教学效果。
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9-09
一种双螺旋弹簧组合式的移动机器人悬架减震器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螺旋弹簧组合式的移动机器人悬架减震器,属于减震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移动机器人的悬架与轮腿机构间的减震。该减震器包括安装支架、减震器壳体、连接套、连接轴、上螺旋弹簧、下螺旋弹簧以及轮腿支架。其减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垂直向上减震过程,来自轮腿支架的振动能量使得连接套上移并压缩上螺旋弹簧,借助弹簧阻尼作用减小振幅,同时下螺旋弹簧被拉伸;第二阶段为垂直向下减震过程,在上螺旋弹簧和下螺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连接套下移使得下螺旋弹簧被压缩,借助弹簧阻尼作用减小振幅,同时上螺旋弹簧被拉伸;该减震器能够缓冲并衰减来自轮腿支架的振动能量,从而避免把较大的振动能量通过安装支架传递给移动机器人的悬架。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适用于室内外环境的大部件高精度装配自动对接移动机器人
本项目创新研发了适用于室内外环境的大部件高精度装配自动对接移动机器人,相较于传统的装配对接系统,具有承载能力大,对接精度、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可重构性好等特点,可完全替代传统由人力完成大部件装配对接过程。可广泛应用于火箭舱段装配生产、飞机武器挂载等场合,对于促进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特征 (1)自动对接机构采用视觉伺服技术,将双目相机、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以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运动执行机构,实现大部件高精度自动对接,负载达到1-50T,满载移动速度≤6m/min,满载额定滚转速度≤10°/min,调姿最小分辨率达到0.01mm; (2)运行稳定性好、环境适应能力强。移动机器人采用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的组合导航技术,使用4G信号进行网络差分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相序检测和转子初始位置定位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相序检测和转子初始位置定位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器,逆变器和位置传感器,逆变器对应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连接相序为abc或acb,控制器基于电压矢量控制技术控制转子的转动并先后给定该定子两个固定相位的电压矢量以驱动该转子先后转至对应的位置,通过位置传感器获得转子转至的两个绝对位置角度,由控制器计算该两个绝对位置角度差来判断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连接相序,及通过给定的电压矢量设定该转子的初始位置角,并将初始位置角和电机相序信息存入eeprom.控制器在每次上电时,可以选择从eeprom或者调用检测初始角和相序子函数获得初始位置角和相序信息,该系统简单,检测方法简单可靠,准确.
华侨大学 2021-04-29
适用于室内外环境的大部件高精度装配自动对接移动机器人
本项目创新研发了适用于室内外环境的大部件高精度装配自动对接移动机器人,相较于传统的装配对接系统,具有承载能力大,对接精度、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可重构性好等特点,可完全替代传统由人力完成大部件装配对接过程。可广泛应用于火箭舱段装配生产、飞机武器挂载等场合,对于促进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特征(1)自动对接机构采用视觉伺服技术,将双目相机、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以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运动执行机构,实现大部件高精度自动对接,负载达到1-50T,满载移动速度≤6m/min,满载额定滚转速度≤10°/min,调姿最小分辨率达到0.01mm;(2)运行稳定性好、环境适应能力强。移动机器人采用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的组合导航技术,使用4G信号进行网络差分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应用范围:大部件高精度装配自动对接移动机器人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飞机装配大部件自动装配对接、战机武器辅助挂载、火箭和航天器舱段自动装配对接等,还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能源、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型型设备总装、焊接等作业环境。对提升大型部件装配的效率,节省装配时间,节约装备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及经济前景。项目负责人简介:楼佩煌教授,长期从事现代集成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物流自动化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完成了国家“862”高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部省联合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防预研项目30多项。图1 大部件高精度装配自动对接移动机器人样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动机制研究 ——基于武汉市安全生产的实证考察
本项目立足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实情境与政府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的时代背景,旨在探究分析生产安全事故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王娥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2020.9-2024.7 陈亭屹 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2020.9-2024.7 王娅娴 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2020.9-2024.7 赵伊雯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2020.9-2024.7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凌双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讲师 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立足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实情境与政府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的时代背景,旨在探究分析生产安全事故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本文从外部压力和政府能力的双重视角出发,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分析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策略的选择逻辑。研究发现: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是外部压力和政府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媒体关注是影响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必要条件;政府控制力、高层态度、问责力度以及公众举报则构成影响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既有透明度并不能有效解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为逻辑。此外,以自上而下问责压力和自下而上公众压力相结合的压力传导机制和以政府控制力和媒体关注为核心要件的信息扩散机制构成了驱动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两种关键机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管理规定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对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结合广西实际,我厅对《关于印发的通知》(桂科计字〔2017〕17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管理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2-05-13
前瞻性队列成员管理及问卷调查智能分析系统
前瞻性队列成员管理及问卷调查智能分析系统是针对新时期大型中心人群队列的研究设计,体现了云 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的设计理念和时代特征
中山大学 2021-04-10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创办于2002年4月,是经教育部批准,以新机制创办、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有桂林、南宁两个校区。桂林校区位于雁山区教育园区,占地70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功能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设施完备的宿舍楼、食堂、体育场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南宁校区位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100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预计2019年初步建成。 学校秉承“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依托桂林理工大学优质办学资源,以土建、地质、经贸等学科专业为重点,形成以工为主,管、经、文、艺、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现开设34个本科专业。拥有广西高校特色专业1个,广西转型试点专业1个,广西民办高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1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设有土木与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文理学院等教学单位,在校学生近13000人,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2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共457人。近年来,我校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教改立项项目38项,市厅级科研教改立项项目9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其中获得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教材4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60余篇。 学校是北方国际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并与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等地区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00多个,为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平台。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倍受社会称赞企业欢迎。历年来,学校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达30%,一次就业率超过92%。 2014、2015、2016、2017年新生报到率达94%以上,在广西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360余项,省部级奖920余项。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2014、2015连续三年被评为“十大品牌独立学院”、“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中国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2016年被评为“就业典型高校”,2017年被评为“创新创业典型高校”。 漓水悠悠,书声琅琅。学校“十三五”规划确立了“转型发展、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的发展战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速教学转型,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努力建设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高校。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8 79 80
  • ...
  •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