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全球领先的可再生电力CO2转化解决方案提供者
我们作为国内首家同时具备二氧化碳电还原的催化剂工业级制备与电解池技术的企业,首次完成二氧化碳还原商业化模式探索,在国内国际面向多个下游企业销售二氧化碳还原装置的核心部件催化剂与膜电极。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天津费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胡峥 注册时间 2021.5.8 注册所在省市 天津 组织机构代码 MA07BB206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大数据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电池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电子元器件批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地址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新慧路1号管理中心二区301-21KJ45室 获投资情况 天使轮尽调中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胡峥 理学院/化学 2020/2023 李惠 理学院/化学 2018/2023 任倩倩 理学院/化学 2019/2024 张裕 理学院/化学 2020/2025 吕建欣 理学院/化学 2020/2023 苑颂源 理学院/化学 2020/2023 刘畅 理学院/化学 2020/2023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胡适 理学院/化学 研究员/教授 材料物理化学 郑喆 校团委 双创部部长 创新创业比赛 五、项目简介 目前世界碳中和的主题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欧美国家已经开始针对碳排放企业征收碳税,我国也将“双碳”目标写入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这使得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在国内国际均具有十分庞大的市场。同时二氧化碳还原的各种产品(如:CO,甲酸,乙烯等)作为大宗化学品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们作为国内首家同时具备二氧化碳电还原的催化剂工业级制备与电解池技术的企业,首次完成二氧化碳还原商业化模式探索,在国内国际面向多个下游企业销售二氧化碳还原装置的核心部件催化剂与膜电极,致力于进一步打通上下游技术壁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国内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上下游生态圈的建立。
天津大学 2022-08-11
新型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
成果简介新型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主要解决高效率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问题, 为各类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自然能源供电。 本系统采用高频双开关互补调制技术, 减小无源滤波器的应力, 并且将纯正弦半波电路与类似线性有源校正技术的融合应用;使系统具有结构简单、 控制容易、 性价比高、 负载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本项曾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支持。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技术指标, 虽然作为创新基金项目成功结题, 但没有找到投资至今尚未产业化,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
研究团队围绕山地城市、夏热冬冷气候区等特征下城市可再生能源分布特征, 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进行了多项研究和应用,先后形成“重庆市太阳 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空调应用前景及相关技术研究”、“重庆市建筑太阳能热水 系统一体化应用适宜技术研究”、“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性能监测控 制系统研发与应用”、“重庆市既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运行后评估(含水 处理监测与评价)”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证书。研究围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多项实用成果,获权“地源热泵地 下换热器的换热量测量仪”、“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一种 室内太阳能辅助通风采暖系统”、“高能效活动外遮阳”等发明专利,并进行实 际工程应用;出版《重庆地区地源热泵系统技术应用》、《太阳能光热技术的建 筑应用》等专著;开发了 “重庆地区太阳能热水应用评估分析软件”;编制了行 业协会标准《空气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重庆市《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标 准》DBJ50/T-301-2018、等标准。研究成果得到国内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李安桂教授认为“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湖 南大学李念平教授认为“研究成果在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方 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支撑、指导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国家级示范城市、重庆巫溪县和云阳 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国家级示范县建设(财政直接投入资金9050万元)。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吴元炜教授认为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环榄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对我国自然资源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改善中的技 术应用和推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庆大学 2021-04-11
基于可再生生物分子的锂离子全电池
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器件之一,锂离子电池受到广泛关注。但是, 能源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息息相关,随着电子社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势必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的产生:1)由于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其制造成本会不断攀升;2)大量废旧电子产品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导师,其经历了几十亿年的进化,万物大都具有了最合理、最优化的宏观、微观结构和最佳的综合性能,这些对科研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强的启发性。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活动,往往伴随着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生物分子的化学转变过程,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生物相容性。将这种可从生物体内提取的生物分子应用于储能活性材料,优点在于:1)可再生生物分子资源丰富, 有望降低材料成本;2)生物相容性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解;3)结构多样性, 可通过分子修饰调控相应性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3-22
多种可再生能源耦合互补供能系统示范工程
成果简介: 本项目提出了多种可再生能源(辅助化石能源)耦合互补形成能源微网系统的新思路,实现能量的梯级、互补利用,降低用能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推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意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
我省沿海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各类生物质资源用于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将有力地推动我省生物基聚酯技术的进步,不仅符合科技创新的精神与节能减排的要求,而且将引领生物经济的潮流,而且将力争为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绿色GDP增长作出贡献。本项目旨在开发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厌氧发酵固定二氧化碳生产丁二酸的新型生产工艺与方法,制备满足聚合工艺和技术要求的丁二酸单体,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丁二酸/丁二元醇的直接聚合、再以反应挤出工艺制备PBS类聚酯。南京工业大学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生物基丁二酸及PBS类聚酯的生物制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课题组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二酸生产菌株,可以利用玉米粉以及玉米秸秆、玉米芯等生物质水解液作为碳源,目前已建立一条年产500吨丁二酸的生产线。以上述生物基丁二酸为原料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100,000的PBS,以及重均分子量为120,000的PBTS材料。PBS与PBTS的制备已成功完成了50 L釜的中试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可再生循环使用的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
Ø 本项目涉及一种可再生循环使用的工业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酸性废水处理剂是以镁铝水滑石为前体经焙烧得到的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利用水滑石材料的结构记忆效应达到处理酸性废水的目的。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处理酸性废水效果好,并且处理剂使用后经过焙烧可多次再生重复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复杂、处理剂用量大及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可再生循环使用的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产品)
成果简介:本项目涉及一种可再生循环使用的工业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酸性废水处理剂是以镁铝水滑石为前体经焙烧得到的镁铝复合金属 氧化物,利用水滑石材料的结构记忆效应达到处理酸性废水的目的。本发明 制备工艺简单,处理酸性废水效果好,并且处理剂使用后经过焙烧可多次再生重复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复杂、处理剂用量大及不能重复使用等 问题。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新工艺 应用范围:采矿选矿、化工、制药、冶金等行业,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基于可再生吸附剂的高效烟气脱汞及汞回收技术
本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再生磁珠高效脱汞技术。基于创新性提出的“以废治毒”思想,利用煤灰中磁珠制备可再生高效汞吸附剂,发明了可再生吸附剂喷射脱汞工艺系统。 据报道,煤中含铁矿物成分经燃烧后形成Fe2O3、Fe3O4,会同飞灰一并进入烟气管道,形成具有铁磁性的颗粒物。此类颗粒物因其较强的铁磁性,可利用磁选机实现分筛,所以具有作为磁性脱汞吸附剂载体的潜力。磁珠中所含铁尖晶石具有一定的催化氧化活性,可以将单质汞转化为二价汞。但是,该性质受磁珠化学组分差异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性活化,以提高其汞吸附能力。 本技术利用铜氯基催化氧化作用,令汞单质与磁珠表面铜氯基活性位点通过化学吸附相结合,生成二价汞附着于磁珠表面,实现气态汞的颗粒化,再利用后续颗粒物捕集装置协同脱除烟气中汞。 该技术通过在烟气处理系统中嵌入磁珠分选、活化和喷射系统,实现吸附剂在线制备与应用,能够显著减少脱汞工艺流程,降低技术成本。 图4 磁珠改性制备系统 图5 汞回收装备 【技术优势】 1000MW燃煤机组磁珠脱汞示范项目应用效果显示,汞脱除效率维持在95%以上,排放烟气汞浓度为0.4µg/m3,远低于国内外现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且能够满足国际《关于汞的水俣公约》限值。高品质铁磁性矿物和汞回收也属于该技术重要一环,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抵扣脱汞成本,压缩静态投资回收期低至2年以下。 相较于同类技术,可再生磁珠脱汞技术属于高投资回报项目,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形成汞的产业闭环,完善工业烟气汞处理整体产业链,将原有排汞致污企业,转型为可持续循环的绿色生产企业。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电力、冶金、建材等等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改善汞污染治理现状,提升大国地位和国际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技术指标】 目前,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300MW以上燃煤机组烟气汞排标准为<1~4µg/m3,而我国颁发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燃煤电厂汞排放浓度限定在<30µg/m3水平,随着全球《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持续推进,我国汞排放限值将进一步收紧。基于1000MW燃煤机组的可再生磁珠脱汞示范系统能够实现烟气汞的超低排放,综合脱汞效率维持在95%以上,汞排放浓度为0.4µg/m3,满足国内外各区域烟气汞排放标准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9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制备及其应用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基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真正实现清洁氢气来源的“绿氢”技术。然而,目前制约电解水制氢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贵金属基电催化剂高昂的价格。近年来,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廉价、高效的电解水阴极析氢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其中硫化钼(MoS2)基催化剂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析氢性能最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之一,其具有类铂活性。然而,这类高活性催化剂往往更易受到复杂催化反应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催化剂表面发生重构并破坏其几何/电子结构,造成催化剂失活。 基于此,本团队提出了具有分子选择性的栅栏工程,解决了高活性Co掺杂MoS2析氢反应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之间的权衡问题。这一策略为设计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当将该MoS2基(Co-MoS2@CoS2)阴极催化材料与实验室自制的高活性钴镍双金属硒化物析氧反应阳极配对用于实验室自制的碱性电解水(AWE)双电极电解系统时,在电流密度400 mA/cm2下持续分解500 h没有明显的衰减。 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去碳化,电解水制氢有望成为能源变革的核心。在此背景下,只有大力推广电解水制氢,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绿氢需求。为此,需要大幅扩大电解水制氢装置规模,让电解水制氢在国民经济去碳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9-16
1 2 3 4 5 6
  • ...
  •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