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用于治疗枢椎椎弓骨折的可吸收拉力螺钉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治疗枢椎椎弓骨折的可吸收拉力螺钉,包括前端螺纹段、后端螺纹段和两端分别与前端螺纹段、后端螺纹段相接的圆杆,后端螺纹段的螺纹大径大于前端螺纹段的螺纹大径,该拉力螺钉为可吸收材料制作的实心螺钉,所述后端螺纹段端部设置有与拧紧工具匹配的槽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收拉力螺钉能避免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同时避免金属伪影问题。
四川大学 2016-10-10
肺动脉可吸收支架
相关专利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的肺动脉支架。用于在肺动脉植入支架时,避免支架长期存在。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可吸收药物缓释心脏支架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微创介入医学工程是医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冠心病治疗方法中, 介入治疗以微创和高效性,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术后血管再狭窄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虽然支架的介 入能够撑开狭窄的血管,但也将不可避免的对血管造成损伤,由此可能引起血管 再狭窄。血管再狭窄主要发生在介入性治疗术后 3-6 个月,1 年后罕有再狭窄的 发生。目前冠脉支架介入术后,再狭窄率高达 20%-30%,已经成为支架介入治 疗的主要问题。 镁合金支架既具有金属支架的强度,又具有可降解聚合物支架的生物可吸收 性,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本项目的研发,得到了良好的具有抗再狭窄药物释放 和镁合金腐蚀速率双重可控的镁合金支架样品。通过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研究 和初步的动物实验,完成了支架材料和双重可控涂层的选取和制备。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研究了镁合金表面药物释放机制,采用双层药物释放模型制备了可控紫杉醇 等释放膜层,采用 PLGA 作为紫杉醇药物释放膜层,采用交联明胶作为药物控 释涂层,通过控制药物释放膜层的 PLGA 的膜厚,药物含量,添加剂等方法控 制药物释放速率,使药物比较稳定的释放,避免了释放初期由于药物突释而带来 的一系列危害,使药物达到缓慢持久有效的治疗。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方法制备 PLGA 紫杉醇药物微球,并采用交联明胶的方 法控制释放紫杉醇,通过调整药物浓度,PLGA 浓度,及超声功率的大小测定了 PLGA 紫杉醇微球的药物释放速率变化,通过条件优化制备出药物包封率高,药 物释放缓慢的 PLGA 紫杉醇微球。采用 PLGA 紫杉醇微球与交联明胶共混膜来 封孔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有效的提高镁合金耐腐蚀性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控制 释放紫杉醇,同时减少了膜层过多、过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的得到了双重可控释放镁离子和紫杉醇药物,同时明胶不同的交联度及明胶膜的厚度有效的控制 药物在明胶膜中的扩散。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这一技术已经获得三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另有一项在专利局实审过程中。 1、具有双重可控释放涂层的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 200610130594.3,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时间:2009-5-20 2、无机有机防腐生物相容性复合涂层的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200910245022.3,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时间:2014-4-9 3、防腐与药物缓释复合涂层的可吸收镁合金支架与制备方法,申请号: 200910245023.8,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时间:2011-7-6 4、一种医用镁合金支架及处理方法,申请号:201110136252.3,中国发明 专利申请时间:2011-12-14,公开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研发的具有双重释放功能的可生物吸收镁合金药物洗脱支架,有望克 服普通金属支架在体内长期存留导致的负面效应,稳定的药物释放对于降低再狭 窄有良好的作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可用于尿道支 架、小儿肺动脉支架等多种需要支架降解的无创、微创介入治疗中,为国际研究 前沿,对于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降低同类产品垄断价格、减轻国民医疗负担、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民族产业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应用领域:医药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肺动脉可吸收支架
相关专利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的肺动脉支架。用于在肺动脉植入支架时,避免支架长期存在。应用范围:该新型支架是一种可吸收的肺动脉支架。可吸收支架目前刚刚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被提出,并在研制过程中,肺动脉可吸收支架是全新的领域和概念。冠脉支架正在向可吸收方向研发,该支架将来也会在肺动脉介入治疗中得到发展。效益分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的肺动脉支架。目前的肺动脉支架术刚刚出现,使用的都是冠脉支架,暂时没有可吸收支架。该新型支架提供一种技术,在肺动脉植入支架后的一段时间,支架可以自行吸收。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4-10
可吸收性骨缺损修复填充颗粒
生物可吸收性骨组织缺损修复填充颗粒主要应用在牙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和骨病科,用于手术修复填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组织缺损或强化萎缩的人体硬组织。当这种骨内植入材料填充于骨缺损后,它的作用类似于骨组织的临时支架,它能够与宿主骨产生骨性结合,在新生骨组织生长的同时被生物降解吸收,最终被新生长的骨组织替代,达到迅速恢复骨骼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再生性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可吸收植入式镁合金骨科固定器械
临床广泛使用的骨科固定器械材料以钛合金、不锈钢等惰性金属为主,而现有可降解吸收材料(如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等)力学性能较差,无法对承受较大载荷骨创伤部位进行有效固定,应用范围有限。但惰性金属材料存在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或永久保存在体内的问题。镁合金被称为革命性的植入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可在生理环境中降解吸收等突出的优势。目前全世界医用镁合金研究者、以及美国FDA、中国国家药监局、欧盟药监机构等均普遍认为医用镁合金的发展已经具备进入临床和实际应用推广阶段,且部分可吸收镁合金骨科器械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本成果开发了系列化医用镁合金成分设计、组织与性能调控及其可控降解涂层技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制的可吸收镁合金骨科器械能在骨组织完成修复和再生过程后自行降解,降解产物镁离子是人体必需元素,能促进骨组织愈合,也避免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带来的痛苦和经济压力,临床推广便利,市场前景巨大,可适用于不同骨折内固定的各种结构形式骨钉、骨板等新产品。研究团队在可吸收医用镁合金材料及其复合材料与保护涂层技术开发方面已申请了15项发明专利,从医用镁合金熔炼、成分设计、加工、表面可降解复合涂层、到骨科器械的结构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环节都有很好的发明专利保护。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可以快速形成所需结构形式的可吸收骨科器械进行动物、临床实验。
东南大学 2021-04-13
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
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包括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第一通管部分相对第二通管部分前后移动,并且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不可分离;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分别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用于固定肠管,第二通管部分的小端套设在第一通管部分的小端内;两个大端大小一致,当第一通管部分相对第二通管部分移动时,两个大端靠拢实现肠肠端端吻合;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的小端端部的圆环外侧具有逐渐扩大的弹性喇叭状开口,当第一通管部分相对第二通管部分合拢或展开时,两端的弹性喇叭状开口展开或被挤压在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的大端内。本实用新型吻合的两段肠管相对静止,免去了其它组装方式吻合时需要调整的麻烦。
浙江大学 2021-04-13
新型生物可吸收性骨填充再生材料
新型的生物可吸收的骨填充再生材料是一类用于骨组织缺失修复的临床医用材料。这种材料填充于骨缺失处,恢复了骨组织的解剖和生理状态,并随着人体生理体液与这些材料的作用,使得这些材料在植入体内后不久的时间内被生物组织降解和吸收,同时产生新的骨组织替代植入体,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骨组织修复。这种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可被生物组织降解,并直接为骨组织的再生提供钙磷来源,从而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椎体后方可吸收PLLA/HAP植骨床装置
该可吸收植骨床装置的材料是左旋聚乳酸(PLLA)和羟基磷灰石(HAP)复合粉末。其中,左旋聚乳酸作为可降解高分子,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类骨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诱导骨生长的特性,能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促进骨组织的生长。该装置主要包括多孔主体部分和固定部分。多孔主体部分设计为半圆柱形,分布有规则排列的孔槽,固定部分分布在多孔主体部分的上下两端,并设置有对称分布的螺钉孔。该装置解决了传统椎管减压术后由于缺乏有效且可吸收的植骨床,移植骨无法充分打压,导致骨缺损无法完全修复的难题。该装置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力学强度。
中南大学 2023-07-18
消化道手术缝合用可吸收缝钉吻合器
吻合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消化道手术后缝合,用量大,但目前吻合器采用的缝钉材料为钛合金,手术后缝钉将终身存在在人体内。本研究成果“消化道手术缝合用可吸收缝钉吻合器”,采用的是基于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镁合金微细丝材及可控降解涂层技术的具有革命性可吸收功能新型缝钉,能在体内组织完成修复和再生过程后自行降解,避免长期存在于体内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术后的体内异物感及心理阴影,减轻患者痛苦,解决了患者在未来难以进行核磁共振等医疗检查的问题,避免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带来的痛苦和经济压力,特别是能克服传统钛钉不降解带来的缝合部位组织增生形成疤痕组织,并造成术后腔道狭窄等问题,临床推广便利,市场前景巨大。产品具有原始性创新性,已完成动物实验和生物相容性检测。研究团队在可吸收吻合器缝钉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方面已申请了10余国家发明专利,从镁合金熔炼、成分设计、可吸收镁合金丝材加工、可降解保护涂层、到吻合器用可吸收缝钉的制作等关键技术环节都有很好的发明专利保护。
东南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