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华油杂133油菜新品种
华油杂133属甘蓝型半冬性温度敏感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01.8天,与对照中油杂12相当。幼苗半直立,叶绿色,顶叶长圆形,叶缘浅锯齿,裂叶2——3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长度中等,宽中等,呈侧叠状。株高172.1厘米,中下部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6.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19.9个,每角粒数21.1粒,千粒重3.64克。菌核病发病率为8.85%,菌核病病情指数4.35,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感;抗倒性强。籽粒含油量41.05%,芥酸含量0.16%,饼粕硫苷含量15.24微摩尔/克。平均亩产177.73千克。2015-2017两年由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江西都昌等及同一生态区的湖北沙洋、江陵等,湖南慈利、临澧等22个县/市开展生产示范,华油杂133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抗倒性强、抗病性好、品质双低。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华油杂133 适宜在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华油杂133丰产性好、稳产性好、抗倒性强、品质优良,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潜力,可创造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4-11
华油杂50油菜新品种
华油杂50属甘蓝型半冬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16天,比对照华油杂12迟2.2天。幼苗半直立,叶绿色,顶叶长圆形,叶缘浅锯齿,裂叶2——3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长度中等,宽中等,呈侧叠状。株高191厘米,中部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83个,每角粒数24粒,千粒重4.6克。菌核病接种鉴定结果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籽粒含油量49.56%,芥酸含量0.00%,饼粕硫苷含量21.32微摩尔/克。在长江中游区产量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98.3千克,比华油杂12增产3.63%,两年平均亩产油量98.58千克,比华油杂12增产23.39%。在长江下游区产量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227.3千克,比秦优10号增产2.78%,两年平均亩产油量112.73千克,比秦优10号增产15.09%。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与江苏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省(市)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华油杂50含油量高、产量高、抗性好,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潜力,可创造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动物源食品致病菌鉴定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检测复合芯片
本发明提供了动物源食品致病菌鉴定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检测复合芯片。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鉴定动物源食品致病菌、致病菌耐药基因和/或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探针,由序列1‑序列17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本发明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动物源食品中致病菌鉴定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检测复合芯片,能够有效的达到同时鉴定细菌及其毒力和耐药基因的综合目的。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天然药物中目标物快速“识别鉴定”二维色谱仪研制
1. 2D/CMC-中药注射液类过敏物分析仪 2.“2D/CMC-中药注射液类过敏物分析仪”系统界面 3.2D/CMC-中药注射液类过敏物分析仪 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研究 :CMC模型完全适用于配体-膜受体相互作用研究 4. CMC-配体/受体作用分析仪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紫扇贝与海湾扇贝及其回交后代母本来源的鉴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扇贝与海湾扇贝及其回交后代母本来源的鉴定方法,是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差异性而设计的标记引物mtDNA?Z,分别由左端引物序列mtDNA?Z?F:5’?TATGAGGTGTCCCCCAAGTC?3’和右端引物序列mtDNA?Z?R : 5’?ACTGGCAGACAAACAAATCGT?3’组成,以提取的紫扇贝、海湾扇贝与回交扇贝的DNA为模板,并利用该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若在近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结构鉴定、功能评价及活性产品的研制
一、成果简介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结构鉴定、功能评价及活性产品的研制”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项目(编号:2008AA10Z324)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BO4A06)的资助。该研究以我国广西巴马百岁以上长寿老人肠道分离到的双歧杆菌及其胞外多糖(EPS)为材料,较系统、全面地进行了结构鉴定、功能评价及活性产品的研制。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用于五种鳜亚科鱼类分子的试剂盒及鉴定技术
该成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准确性好的鉴别鳜亚科主要养殖种类(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及珍稀种类(中国少鳞鳜和波纹鳜)的分子标记方法。以利于鳜亚科养殖群体的合理管理以及野生资源的保护。 该成果提供了一种用于五种鳜亚科鱼类分子的试剂盒及鉴定方法,试剂盒包括三对SSR引物和标准图谱,一种试剂盒用于五种鳜亚科鱼类的分子的鉴定方法,其步骤:1)DNA提取:采集待测鳜鱼样品的鳍条或者肌肉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并测定其纯度和浓度;2)DNA片段扩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待测样品基因组DNA;3)PCR产物的电泳及银染色鉴定:对PCR产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分离,常规银染法染色后,拍照记录电泳结果;采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4)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可显著提高鳜亚科重要经济、稀有种类间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鳜亚科鱼类遗传资源的保护和鳜鱼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该成果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五种鳜亚科鱼类进行鉴别,其反应稳定,重复性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相比,具有检测时间少,检测准确性高等特点。 该成果有较高的产业化前景,实际操作性强,简便、准确,价格适中。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4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鉴定技术
该成果提供一种快速、准确鉴别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标记方法。在鳜类种质鉴定和保护、遗传育种和养殖生产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分子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因组DNA的提取、DNA目的片段的扩增、PCR产物的电泳及银染色鉴定。方法中还包括一对特异微卫星引物和标准图谱。本发明的分子鉴定法能快速、有效地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具有客观、快速、准确、经济的优点。 该成果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进行鉴别,其反应稳定,重复性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相比具有检测准确性高的优点。本发明通过一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一次PCR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减少了检测时间和降低了检测成本。 该成果有较高的产业化前景,实际操作性强,简便、准确,价格适中。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高产刺参及长牡蛎新品种培育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突贡专家杨建敏教授团队,联合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烟台市崆峒岛实业有限公司、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等单位,采用群体单性状定向选育技术,选育完成我国首个高产刺参“崆峒岛1号”(GS-01-015-2014)新品种。其主要特征为生长速度快、苗种个体规格整齐,优良性状稳定。同样养殖环境条件,较未经选育的普通刺参苗种在生产上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平均产量提高24.12%,体壁重平均提高20.67%;体长变异系数率平均变异率缩小为15.15%,体重变异系数平均变异率为22.32%,整齐度明显优于普通商品苗种,适宜在山东、辽宁等沿海海洋牧场、池塘养殖。  长牡蛎新品种“鲁益1号”(GS-01-006-2020)采用BLUP家系选育技术,为我国首个品质性状牡蛎新品种。新品种研发过程中,首次建立了多品质性状的近红外(NIR)数据模型,形成了即时性、低成本、高通量的NIR检测技术,大大提升了品质性状的检测效率和育种效率。新品种主要特征为糖原含量高,生长速度快,优良性状稳定。同样养殖环境条件,较未经选育的普通长牡蛎苗种除了在生产上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其平均糖原含量较普通长牡蛎提高19.3%(干样),品质性状得到显著改善,口感鲜甜,市场价格高,适宜在我国北方沿海进行筏式养殖。
鲁东大学 2021-05-11
食用菌新品种单片5号
研发阶段/n该品种菌丝稀疏、灰白至浅白色,细绒毛状,贴生;耳片腹面浅黑色,平滑;背面灰褐色至黄黑褐色,有细短浅色绒毛,密度略稀,脉状皱纹无或不明显;单生,少丛生;单片状明显,边缘平滑;耳片直径3-8cm,厚1.0-1.4mm,干后边缘卷缩成三角状。栽培方式以段木栽培为主,亦可用木屑作主料进行代料种植;树种以枫香,核桃为最宜,栓皮栎、麻栎、青冈栎、板栗等树种均可。接种适宜季节为2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温以7-20℃为宜。接种后湿度以70-75%为宜,雨水多将影响其定殖。堆码发菌期堆内温度应在30℃以内,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24 2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