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商贸名城义乌,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的杭州大学义乌分校。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自然景观秀丽,建筑风格独特,是一所优美的山水园林式大学,目前有中外学生约9600人。学校是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首批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校,跻身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下设人文旅游学院、机电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等9个教学单位32个专业,并办有成人教育(自考)学院、北京邮电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等。现有正式在编教师505人,高级职称152人,博士21人,硕士396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2人,省高校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共25人;拥有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浙江省人民政府高校教学成果奖6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5个、特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项、省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13门。 学校紧密依托义乌市场优势,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结合办学实际和市场需求走出了一条以“创”立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形成了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三大特色教育,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学校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开设了电子商务创业班、敦煌班、ebay班,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5%的在校生有过勤工助学的经历,年收入2800余万元,1800余名在校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年收入3500余万元,有的在校生已成为百万富翁。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创业率连年居全省高校首位。因在网商培训与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学校获得“全球最佳网商摇篮”称号。创业文化、“创”文化分别于2008年、2016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内的义乌市创意园是全国首个以“小商品创新设计”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创意文化园区,创意产值累计近4亿元,带动生产产值60亿元,为义乌市场提供了上万个创意设计产品,年均服务生产企业3000余家。园内引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设计机构、产品研发科技型企业百余家。创意园成为全国150余所知名高校的设计学子实践基地。2010年5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学校创意文化取得的成果。同年,创意文化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自2007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已成功培养了来自五大洲70多个国家8000余名留学生,留学生规模在省内同类高校名列第一。国际教育文化氛围浓厚,留学生积极参加梦行浙江等大型文艺活动并摘得大奖,获“浙江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的留学生连年递增。2011年,学校还成为全省首家同时拥有汉语水平考试(HSK)、商务汉语考试(BCT)和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考点的院校。 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义乌市场办学的特色吸引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国内外高端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学校将秉承“尚德崇文,创业立身”的校训,高举创业教育旗帜,努力朝着创业型大学、全国一流的特色高职院校目标迈进。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批示范性高职学院和国家首批百所骨干高职学院。学校初创于1951年,由宁夏商业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宁夏粮食学校、宁夏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宁夏化工技工学校五校历经两轮合并形成现有规模,2006年更为现名。 学校坐落于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内,同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行一体化管理。2015年,学院建成了现代电子信息、烹调工艺与营养、现代煤化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4个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与地方经济紧密衔接,成为宁夏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宁夏办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之一。紧扣“立足现代服务业,面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的办学定位,重点建设了旅游类、财经商贸类专业群、生物与化工类专业群等6大专业群,形成了“工”与“商”并举的专业布局。目前,学院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4个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10个自治区级重点特色专业,占学院全部招生专业的47.22%,覆盖学院所有院(系)。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扣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秉持“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训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治校方针和“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技双馨、理实并举、知行一体、广受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630人,教授3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33人,“双师素质”教师290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35人;聘任区内大中型企业客座教授21名,专业带头人37名,骨干教师75名,自治区及以上优秀教师2人、教学名师21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塞上技能大师”1人、技术能手6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2个,自治区级大师工作室2个,并涌现出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烹饪大师”、“全国餐饮服务大师”等优秀教师。 学院设有职能处室15个、教辅教学机构17个;拥有1个全区最大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有1个大学生创业园、7个校中厂、7个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174个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校企合作建立了18个教师流动中心、204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校企携手开展横向课题90余项, 获批专利33个。 学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自2008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自治区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已成为全区技能大赛主办区,学生个人及团体获得区级一等奖224个;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10余个(荣获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一等奖,实现了宁夏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学校主动承担和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各类大型社会服务工作,先后承担了北京奥运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亚运会、第41届上海世博会、中阿博览会等国际性餐饮及社会服务工作,为宁夏职业教育赢得了荣誉,提升了学校办学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创造能力。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人才10万余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加大“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强强联合、共谋发展,先后与宁夏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福建黎明职业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多所区内外高校,与美国伯克利学院、突尼斯苏斯高等旅游学院等境外大学,在人才培养、师资互派、专业共建、科技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密切深入合作。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育突出贡献奖”“技能人才培养奖”“职业教育创新奖”“全国教育成果奖”“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以及“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培养和使用技能型人才先进集体”“自治区定点帮扶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扶贫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全区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不忘初心振奋精神、牢记使命实干兴校,坚定不移走好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之路,为把学校打造成“开放共荣、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质量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3年,由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等六个统战系统的社会团体及民主党派共同举办的民办公益性高职院校。市首批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民办非营利高职院校之一(1999年),市首批依法自主招生的高校之一(2005年)。2014年7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更改为现名。现有嘉定、青浦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2.44万平方米;下设党政机构11个,直属机构3个,教学机构有:3个二级学院、5系1部;招生专业30余个,已形成“以工为主、文商两翼”并举发展的专业发展布局;现有在校生6100多名,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95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占81%以上、硕士以上占63%以上、高级职称占22%以上、中级职称占31%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42%;历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近6万多名高技能人才。学院现有纸质图书46万多册,3个数据库,2668台教学用计算机,116个网络多媒体教室;已建立94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85个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16.29万元。学院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十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并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2019年4月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信息公开工作在2015—2016年度市属高职高专21所院校中脱颖而出,位居前三名;2016—2017年度被评为优秀单位;2017年12月学校首次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17年度高校治安安全示范点”;2017年,获得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2017年,获得“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2013-2019年连续六年获得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4月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2019年,获得2019年上海市教工羽毛球比赛优秀组织奖;2019年,荣获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区组织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近年来,学院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特色、智慧型校园建设、产教融合、探索实践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四有”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学院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理想素养有境界,知识技能有特点,创新创业有实践,终身发展有潜力”的新型工商“四有”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探索与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以“建设成若干专业成为市级重点、若干专业特色鲜明的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上海市示范性特色民办高职院校”为目标;坚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办学定位;坚持公益办学,办学之路,秉承“诚信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持续开展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重点建设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餐饮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及“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汽车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特色专业群。近年来,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商“四有”人才,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先后与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近30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书,开展多项师生交流;已有两百余人次教师和管理干部赴海外培训考察、近五百名学生到国外参加专升本、“三明治”培养等学习和实习;学院已获得聘请海外教师的资格,并已聘请了海外名师来学院任教。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突出技能培养的鲜明特色。学院建有教育部认定的“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市政府资助的“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与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校内实训场所8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4个,获批4个校企合作(技师学院)项目。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高职办学模式。与上汽集团、央企大唐集团、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思科公司、上海海派玉雕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会展协会、北京国际会展中心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加强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学业与未来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学院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嘉定职教集团和嘉定区内上百家企业合作,在提升学院为嘉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大量的机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交替,而且还加强了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融合。学院开设了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证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择业竞争能力。教育教学成果斐然,各级各类竞赛成绩突出。目前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2门、市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市级教学团队5个、院级精品课程22门;教职工共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核心4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25种;市级以上科研立项70余项。近年来,学院师生参加各项赛事获奖数居同类院校之首。荣获市级以上组织奖、团体奖等各类奖项60多项;市级以上各等级奖项216人次,2019年组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其中学院获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区组织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计算机系“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代表上海市参加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决赛分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17个竞赛项目中获得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5人次,5个团体一等奖和1个团体二等奖等好成绩,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四大品牌”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操作与示教”项目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上海选拨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华为杯”网络技术大赛中,计算机信息系参赛学生几乎包揽头几项大奖,成绩斐然,其中1人获得特等奖、2人获得一等奖;第21届FHC国际烹饪烘焙艺术比赛中获得5银一铜;上海市第八届星光计划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我院教师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珠宝系谢建维同学参加“珠宝加工”赛项,顺利进入中国集训队。加强就业指导与宣传工作,确保较高的就业率和签约率。近几年来,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签约率年平均达99%以上。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为100%和99.2%,位于全市高校前列。学院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学院优势,帮助学生理性规划未来,把握就业机遇。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加大力度,举办了多场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上海赛区金奖2个、铜奖4个、优胜奖8个。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 学校现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主校区位于中国商业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市中心15分钟车程,距火车站10分钟车程,距飞机场15分钟车程,总占地面积964亩,其中本部占地401亩,宁海校区150亩,慈溪校区413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1亿元,图书馆藏书191万余册(其中纸质91万册)。全日制在校生9800余人,成教学生50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643人,专任教师39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0.1%,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7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3人。 学校现设有经管学院、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现代模具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字传媒学院、明智学院、创业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高职教育与区域研究中心、智能家电中心、模具工程中心和大数据研究所等4个独立科研机构,共有28个专业,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优势专业,7个市级重点专业;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现有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一家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一家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等三个省市级科研平台,一个宁波市产业特色学院,一个宁波市试点特色学院,宁海产学研基地荣获“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名省新世纪“151”人才,1名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3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教坛新秀,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同时,学校是浙江省首批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之一,为浙江省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2008年荣获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二等奖,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四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6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中国普通高等院校2015年声誉指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学校在2015年度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声誉指数排名中,位居全省第一。 百年来,学校秉承“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管理促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为基、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传承和发扬百年商贸教育和宁波商帮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成为了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利用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学校和政府的合作交流,探索实践“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以订单培养、进厂建室、引厂入校等方式,与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展“点对点”合作,如与美国GE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了省内第一个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师培训中心和技能认证中心;以引协会(学会)入校、校会深度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协会(学会)开展“点对线”合作,已有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等6家协会、学会落户学校,并与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等多家协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宁海、慈溪、鄞州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先后建成宁海和慈溪两个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其中依托宁海产学研基地形成的“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创造性地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了人才培养、技术升级、服务社会、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发展道路,实现了校、企、政、区多方共赢,被《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媒体评价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和“成为专家学者解读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的范本”。学校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成立了适应余慈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业学院——慈溪学院。作为学校政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探索,学院将结合慈溪产业特色与优势及相应人才需求,设置相对接的专业群,推动慈溪职业教育发展,通过与余慈经济带的特色和优势产业的深度对接,推动余慈产业结构升级。 学校是浙江省首批获教育部核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项目的高职院校。2002年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学院举办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了霍姆斯格兰学院分院和国际化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引进TAFE教育模式。学校获得澳方颁发的“最佳海外教学成果奖”和“优秀管理奖”;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中澳合作会计专业相继通过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委员会的认证。学校还与28个国家和地区得教育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国(境)外交流与合作。 今后,学校将更加主动服务浙江及宁波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凸现“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持续推进基于“总部—基地”办学模式下的“县校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创建办学特色鲜明、与行业高度融合的优质高职院校,跻身国内领先的高职名校行列!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半决赛的通知
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23〕35号)的工作部署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的通知》(川科区〔2023〕1号)的具体安排,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半决赛定于2023年7月18日—7月21日在成都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区域处 2023-07-14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实验中心自研教学设备参展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4月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福建省教育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福建福州开幕。会展为期三天,四川大学优选了五个学院自研教学设备项目参展,我院专业中心自研的多模式电子转矩负载仪作为学校唯一工科类项目参展。
四川大学 2024-04-16
专家报告荟萃㉞ | 四川师范大学原校长汪明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的大学新文科 通识教育研究
大家知道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古代的知识分子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今的知识分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以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新文科正好在这样一个领域跨行新时代知识分子,尤其是社会科学界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所以我今天的报告主题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的大学新文科通识教育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26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申请“天府科创贷”融资成本补助的通知
按照财政厅科技厅《关于实施四川省“天府科创贷”试点工作的通知》(川财教〔2020〕78号)规定,拟对通过“天府科创贷”获得融资的企业给予成本补助。现就申请补助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资管处 2023-07-3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国重室陈崇教授团队发现肿瘤耐药新机制
目前肿瘤化疗耐受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解析。肌层浸润型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是最为常见和恶性的泌尿系统肿瘤,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是不可手术和转移性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而由于化疗耐药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化疗失败,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四川大学 2022-10-12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院校统招计划。 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江西省20所国家级、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坐落在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江西省会南昌。拥有象湖和向塘2个校区,占地面积850亩,各类在校生6000余人。教学设施和运动场(馆)齐全,图书馆藏书32余万册,有各学科实验室60多个,校内实训中心6个、校外实训基地20余个。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人数65%,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35%,形成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企业工程技术专家、教学名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学院有特点、专业有特色、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的办学要求,开设紧贴市场需要的会计、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空中乘务、学前教育、护理、助产、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30余个,为提升我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院独创“专业+产业”321创业型办学模式,3个2合1即“系部与企业2合1、任课教师与企业工程师2合1、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2合1”,走出了一条“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大力推广实施工学交替、模拟运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先进的创业理念、坚定的创业信心、高超的创业技能的创业型人才,学院成立了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学院依托行业和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和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新农村劳动力开发促进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江西省南昌市小蓝经济开发区共同建立了培养创业型人才战略基地。同时还与省内外几十家大型企业集团外资合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推荐网络,与众多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订单式”教育及用人合作关系,保障就业安置到位,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学院为了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设立了100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凡是我院学生,有创业梦想的,通过本人申请,提供创业可行性方案,经学院创业委员会论证通过后,可享受2-20万元的无偿资助创业资金,这一举措深受创业大学生的一致好评,并得到《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大江网》、《江西文明网》等媒体的高度赞赏。 面向未来,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秉承“知行合一、人文日新”的校训,发扬“精诚团结、创新发展”的精神,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鮮明、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高职院校。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281 2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