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FeCrAl 不锈钢箔材生产技术
汽车、柴油机车、轮船等内燃机车尾气净化器主要由外壳、载体材料和催化剂三部分组成,其中载体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净化器的性能和净化效果。采用金属载体是汽车尾气净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FeCrAl 热膨胀系数相对较低、高温抗氧化性强、生产成本较为低廉,从加工性能和经济价值等综合考虑,最具应用前景。我国内燃机尾气净化器生产所需的 FeCrAl 不锈钢箔材大部分从日本和德国进口,价格高达 710 万元/吨钢,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尾气净化器的研发和生产,妨碍了大气治理的进度。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汽车覆盖件成形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研究内容: 1.通过汽车覆盖件计算机模拟, 获得成型过程的材料流动、 应力、应变分布等信息, 预测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断裂、 起皱、缩颈等; 2.从参数化 CAE、参数化 CAO、入手,将有限元分析有关数据参数化。 对前处理进行参数化包括:几何模型的参数化;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参数; 约束边界条件及载荷的参数化;材料性能的参数化等。对后处理进行参数 化,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从大量的分析数据
南昌大学 2021-04-14
镁合金塑性成形机理及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该项目研究了 ME20M 镁合金板料热拉深成形;提出了适 合镁合金板料热成形的含非常应变软化因子的高温流变应力数学模型, 并 通 过 用 户 子 程 序 二 次 开 发 VUMAT 将 其 加 入 到 数 值 模 拟 软 件 ABAQUSA/explicit 中去;通过金相组织实验,在各种成形条件下热拉深 筒形件断面组织结构, 得到不同成形工艺参数对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 果。
南昌大学 2021-04-14
一种片材真空拾放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片材真空拾放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摆动与真空拾取机构(90)和纠姿机构(80),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实现 X 轴、Y 轴和Z 轴三个方向上的直线移动;所述摆动与真空拾取机构安装在 Z 轴移动机构上,用于执行片材的拾取和释放,包括气缸安装座(904)、摆动气缸(903)、旋转轴(908)、固定块(906)、气管接头(905)、真空吸盘(907)以及吸附连接板(909)等;所述纠姿机构用于对摆动与真空拾取机构执行 Z 轴方向上的角度调节,包括执行器安装板(801)、线性执行器(802)、弹簧拉紧元件(807)、连接块(808)以及气缸连接板(810)等。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片材更为精准的拾取和释放动作,并具备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和便于操作等方面的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效病毒防护用纳米纤维空气滤材
中原工学院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教授何建新团队在高效病毒防护用纳米纤维空气滤材与口罩关键技术及装备方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自主研发的线性电极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直径50—150nm的纳米纤维,以此类超细纤维为原料可加工出过滤精度100nm的超薄非织造滤材,能够高效拦截呼吸道飞沫、PM2.5、病毒、油性颗粒等病原体传播介质。同时,该技术可通过原液掺杂纳米银、中草药提取物而使材料具备生物杀菌功能,能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传播。 1.可高效防护杀病毒的纳米纤维制备关键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线性电极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直径50-150nm的纳米纤维,以此类超细纤维为原料可加工出过滤精度100nm的超薄非织造滤材,能够高效拦截呼吸道飞沫、PM2.5、病毒、油性颗粒等病原体传播介质,同时该技术可通过原液掺杂纳米银、中草药提取物而使材料具备生物杀菌功能,能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传播。 2.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纤维量产装备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高速线性静电纺丝技术及装备,独立研制了线性电极纺丝系统、封闭式溶液涂布系统、连续化接收系统、循环供液系统、恒温恒湿系统、溶剂回收系统以及超声复合系统,与国内外多针头纺丝设备相比,单台设备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并把设备成本大幅度降低至30%,在行业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装备采用独特的线型电极系统来制备纳米纤维,具有操作简单,扩展性强,模块化操作,灵活性应用的特点,可以通过该设备快速制备高品质的纳米纤维。 3.高效低阻抗病毒纳米纤维过滤防护材料。依托自主研发的静电纺丝技术及产业化装备,团队先后开发了高效低阻复合滤材、纳米纤维防雾霾窗纱、纳米纤维过滤海绵、可清洗纳米高效低阻滤材等一系列产品。纳米纤维滤材具有高过滤精度和高过滤效率的特点,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可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过滤器、医用防护口罩等领域。 4.抗病毒防护口罩开发。完成了具有病毒防护功能的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的开发,该口罩采用熔喷静电棉和纳米纤维复合结构形从微米到微纳米级别的梯度过滤效应,对0.3μm的标准颗粒物过滤效率在99.5%以上(测试条件:在全自动滤料测试系统TSI8130A上,风速流量35L/min,0.3μm的NaCl人工尘),完全去除静电后过滤效率依然稳定在82%以上。而且,利用病毒杀灭剂改性纺丝原液,在纳米纤维中掺杂了具有抗病毒效果的中草药植物提取物,从物理拦截和生物杀灭两个方面做到对病毒的安全彻底防护。
中原工学院 2021-04-11
自制视力保护提醒器套材
通过视力保护提醒器报警试验理解反馈的原理。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Fe2O3 层状纳米阵列、具有层状结构的 Fe2O3/PPy 柔性复合材 料及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 Fe2O3 层状纳米阵列、具有层状结构的 Fe2O3/PPy 柔性复合材料及其二者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领域。 该 Fe2O3 层状纳米阵列利用特定规格的 ZnO 纳米棒模板作为原料制 备,该 Fe2O3/PPy 柔性复合材料采用气相原位化学聚合法复合 Fe2O3 层状纳米阵列和 PPy 得到。气相原位聚合方法更为简单、易实现,可 控性较好。Fe2O3 层状纳米阵列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具有比表面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太阳电池用增透陷波微纳结构
我国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内的整体技术水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绝大部分还处在跟踪或追赶发达国家的状态。真正属于我国光伏企业所自有的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还不多。不少企业在国际光伏行业产品竞争中存在着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而被淘汰的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性的进展,并处在一个由科研成果到产业化转变的关键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尽管薄膜电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问题,但是其效率却还相当低。本技术就是针对太阳电池的这一需求而发展的。   提高转换效率,最有效的办法是表面减反。表面减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增透结构,即让光波从外界第一次遇到材料表面时光波从表面的反射尽可能少,二是陷波结构,即让光波在材料内部传输时光程尽可能大,从而被材料吸收的尽可能多。国际上近年对表面减反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如L. L. Ma进行了变折射率多孔硅多层的减反表面研究,在3000-28000cm-1波段范围内实现了硅表面5%以下的反射。瑞士Paul Scherrer研究所的R.H. Morf设计了用于太阳能电池陷波的阶梯层叠的一维正弦衍射光栅结构。以上小组的研究都表明,合理设计和制备光伏材料表面的微纳周期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太阳光能量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的技术方法。但以上的研究,都没有从同时考虑太阳光光波的自然光特性及宽角谱入射这两个特点入手在矢量衍射理论领域进行增透及陷波的设计。 本技术具体性能指标是: 1.硅表面自然光宽波段(300-2100nm)宽角谱(±30o)减反(R<2%) 2.陷波效率>1000%。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通用塑料增韧增强及多功能改性母料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本项目以废旧聚乙烯、聚丙烯等通用塑料为基材,添加高填充量的表面改性的级配和复配无机硅酸盐粉末(微米级或纳米级的球形或片状的)、有机增韧高分子材料、热光稳定剂、表面光亮剂、高度分散剂、流变调节剂及内外润滑剂等助剂,借助高剪切混合分散挤出机组,制备成多功能改性母料(粒料),广泛应用于聚乙烯、聚丙烯等通用塑料的管材、薄膜、包装片材和注塑制品,可实现增韧、增强、填充、增亮、分散、吸湿干燥等功能和大幅度降低原料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仅填充级可添加到60-80%。本技术达到国内领先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聚丙烯晶型调控及增韧改性母料
小试阶段/n本项目以普通聚丙烯、聚乙烯和增容增韧改性剂为主要原料,采用同向双螺杆高速混炼设备,借助原位部分化学接枝技术,将乙烯和丙烯分子链相互缠结增容,避免了乙烯和丙烯分子各自结晶产生相分离,制备的聚丙烯晶型调节及增韧改性母料不仅能调控聚丙烯在成型加工过程中球晶尺寸及分布,而且能显著改善聚丙烯的熔体强度、低温脆性及应力开裂性。该母料在共聚聚丙烯(给水管材级Ф32 S4/S5)基础上,添加量为6-8phr时,液压实验(20℃,16环应力,60min)无破裂,无渗漏;低温冲击实验(-10℃,8.8kg,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152 1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