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在微流控芯片中同时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 细胞尺寸差别分选肿瘤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微流控芯片中同时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细胞尺寸差别分选肿瘤细胞的 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包裹一层明胶,再修饰上 anti-EpCAM,然后 与含有肿瘤细胞的样品混合孵育,孵育后的混合样品通过可进行尺寸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分选收集后,用 明胶酶降解二氧化硅球表面的明胶即可释放收集的肿瘤细胞。本发明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选择性的 扩大了吸附肿瘤细胞的微球与其他细胞的尺寸差别,分选效率及纯度更高,并且分选出来的肿瘤细胞能 够被释放及培养,活性不受影响。
武汉大学 2021-04-14
罗云波、朱鸿亮教授团队揭示番茄SlRBP1蛋白在转录本翻译调控水平维持叶绿体功能的重要机制
SlRBP1通过与SleIF4A2翻译起始复合物结合促进靶标RNAs翻译以调节叶绿体功能。该发现阐明了RNA结合蛋白依托细胞器调控番茄生长发育的机制,为番茄增产、品种改良提供了潜在育种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5-31
物理学院路红亮团队在单层异质结调控新型高温电荷密度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路红亮副教授和宋志朋博士后等人与物理所、高能所等单位科学家合作,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构筑了单层TiSe2/CuSe/Cu(111)异质结以调控TiSe2的CDW相。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格列本脲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格列本脲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证明了格列本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格列本脲作为杀菌剂,具有高效和低毒的优点,适合于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要求。目前大量杀菌剂的使用,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而且传统的杀菌剂对环境污染大、残留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食品安全。而格列本脲是一种可降解、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的小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抗药性差、对非靶标生物及人畜安全,能够保证农产品及果蔬的高品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研究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宁夏师范学院在第61届高博会上展示师范教育创新、闽宁教育协作和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成果
4月15日,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展会宁夏师范学院展区展示了教育部对口支援、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及闽宁教育协作成果。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虎玉赟带领教务处、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资源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负责人一行7人参加高博会。
宁夏师范学院 2024-04-18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创办于2002年1月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校。2006年9月迁入厦门市翔安区文教园。2009年12月通过首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5月以佘德聪为董事长,蔡建四、邹琍琼为副董事长的新董事会入主学校。三位举办者均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热衷公益事业,用心办学。2016年10月,学校圆满完成第二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现场考察评估,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学校规划占地524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45人,教职工439人,其中专职教师284人,生师比17.6:1,副高职称及以上60人,硕士及以上103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1万册,电子图书11万册。目前学校设有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含3个校企合作二级院),实践教学部等4个教学部(含1个校校合作教学部),教务处等14个行政部门,共有36个高职专业,其中有19个专业与厦门市重点产业对接。校内实验(训)室96间、实训基地6个,校外实训基地8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26万元。 经15年的办学积淀,特别是2013年5月新董事会接管逆境中的华天以来,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面向厦门,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自贸区建设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建立了“董事会领导、校长治校、专家治学、教职工参与”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高度融合,为国家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和专业特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形成“以工科专业为主、双主体产学合作办学格局“,现代服务业、经济、管理、艺术等专业协调发展,成为有较强服务社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另外,学校重视学生工作,打造独具华天特色的“自强自律、自创自翔”辅导学生品牌。积极构建以人为本、以辅导学生为主的“五导引航机制”实现辅导员从管理学生转为辅导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真正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安全、学业、就业等多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扶,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学校创下多项“厦门第一”:厦门华天学院2002年筹办、2004年正式纳入国家统招,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正式建校的高职院校;2009年12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16年10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接受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07年福建省高职院校中第一所提出并于2008年第一所实施“校校企”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院校(该模式名称由省领导概括,后在全省各高校推广);2010年3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2010年12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厦门市高校中是唯一一所由三位各具雄厚实业和高职教育投资经验的股份制教育机构产业。 2016年学校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在单项成绩中获得创校以来的第一个一等奖,并在省赛一等奖中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及工科赛项获奖的突破。同时学校获得了2016年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体奖项唯一的一等奖。在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参赛师生在强手如云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获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一等奖,实现福建省在该项目零的突破,也是厦门市高职院校首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更是华天建校以来历史性的零的突破。此外,本次大赛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职业院校共有11所学校总计斩获了19块金牌,华天学院是11所学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院校。在2017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 6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在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校中排名第12位。在赛点方面也有了零的突破,2016年厦门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成为“现代物流”赛项的承办院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圆满完成了此次承办的各项工作,并得到主办方的高度好评。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各项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学校是YBC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示范中心、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等。首创闽台“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职“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获省级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学校以坚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专业群建设为特色,取得一系列成果,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央财政支持,机械制造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商贸物流专业群被确定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其中:核心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连续五年获批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15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400万元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福建省“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及厦门市重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此外,学校在与韩国瑚山、加图立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后,与美国南西雅图等四所大学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扩大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进展,巩固学校“涉外”品牌。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以培养“企业最爱的人才”为己任,以先进的理念、完善的设施、优良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尽责的服务,本着“至诚至善、唯真唯美”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学融合、国际视野、共赢典范”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特色鲜明取得了骄人业绩。厦门华天学院正处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朝着建设知名的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前行。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连续三次荣获“全国高等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省高职唯一 ●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江苏省技能竞赛先进单位 ●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 ●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全省高职排名3年前十(Mycos) ●牵头成立全国高分子材料(橡胶)职教集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两汉文化旅游区,南依风景迤逦九里山,北望碧波荡漾九里湖,山水相连、人文荟萃;校园芳草萋萋,环境幽雅,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 学校创办于1964年,现有九里校区和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两个校区,占地1100亩,学历教育在校生1.2万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德有能有技有为”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确定了“立足徐州,面向江苏、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辐射全国,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服务面向;探索了“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文化引领”的发展原则;制订了“以工为主,经管为辅,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与产学研相协调”的发展架构;形成了“德技并重、产教融合、实境育人”的办学特色,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与电气(新能源)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部、体育与艺术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含1个与徐工集团共建的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实训基地和“技师培训中心”)、以及5个省级研发中心和35个市级研发中心(实验室)。 学校现开设44个招生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专业,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三分天下有其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唯一被徐州市政府批准建设的特需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光伏材料应用)、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物联网技术,皆是江北和徐州地区唯一的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学校还有6个海外招生专业,有来自24个国家的330余名留学生,规模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教授、副教授240余人,博士4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国家行业教学名师6人,六大人才高峰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3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0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占比超过85%,还有200余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好。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实施精英高职人才培养和导师制学生管理改革工程,学生“低进高出”。材料专业群学生与985/211本硕博学生同台竞技连年获奖,2017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环境监测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摘得两个全国一等奖。徐工订单班毕业生遍及全球16国。优秀学生每年可以获得一万、八千、五千不等的奖助学金。 学校社会服务成果丰富。成立了由“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开展了服务社会的“三百工程”活动,每年面向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开展数控操作和维修等80余个工种“三新”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赢得了行业企业和省内外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于2014年与常州大学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在江苏省开展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2015年与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两个专业在江苏省开展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学生在我校学习满三年并取得专科文凭,经考核合格进入常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高校本科文凭。 学校拥有一大批优质的就业基地,与徐工集团、青岛海尔、绿地地产集团、江苏中烟工业集团、江苏中能硅业、江苏韩泰轮胎、德邦物流、扬子江药业、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300余家行业、地方龙头或骨干企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推荐学生就业,历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就业率、毕业生月收入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上升,连续六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五万名专门人才。(2018年10月更新)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负责业务指导,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院是湖南省首批8所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被社会美誉为“商界黄埔”和“经理摇篮”。2017年12月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显示,学校在全国近1400所高职院校排名为第86名,跃居湖南省第5名。 学校坐落于雨花经济开发区长沙职教基地,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8500余人,教职工近500人,其中专任教师47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以上人数达12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21人,“双师型”教师230人,省级及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5人。设有湘菜学院、会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文化创意学院、软件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合作学院等八个二级教学院和两部(公共课教研部、思政课教研部)共10个教学部门,并设有湘菜、湘商、湘旅和高职研究等4个研究所。 为适应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学校确定了“立足长沙、服务‘三湘’(湘菜、湘商、湘旅)”的办学定位,构建了湘菜产业、现代商贸服务业、旅游服务业三个特色专业群,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2018年,学校《湘菜产业专业群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会计专业成功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创新思政课理论教学“四化教学”模式》和《立足“三湘办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案例成功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学校案例《产教融合培育湘菜人才协同创新助推产业升级》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要成果被教育厅推选到教育部等。2017年,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两个专业立项为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为湖南省旅游类唯一立项院校。近五年来,会计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优秀”等级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湘菜产业专业群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国家教育部与财政部重点建设专业已达八个。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上,我校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2016年开始,学院与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所辖的政务酒店深度合作,师生连续3年在京西宾馆等大政务酒店为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服务,2017年还服务了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学院成立了京东湘商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同运营微商事业部。近年来,学院先后与中国国际旅行社、厦门航空、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北辰洲际酒店、长沙饮食集团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协议。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咿呀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唐风汉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50多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学院与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台湾泓光科技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开展交流合作。学院构建了产教融合新模式,搭建了校企育人新平台。2017年底,学院入选了教育部、国家旅游局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当前学校正乘势而上,深化建设湖南卓越高职院校,为建设国家一流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8年。学院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新疆首批“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应用本科人才”试点高职院校。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学院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昌吉市。昌吉素有“西域咽喉”美誉之称,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30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公里,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开放、开拓中西亚市场以及通向欧洲诸国的黄金枢纽和桥头堡,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昌吉周边云集数百家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以及数千家知名企业,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阔平台,是广大学子实习、就业“双基地”。 学院现有校本部、屯河校区、东泉校区、榆泉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6000余亩。校园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和资源丰富的图文信息,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拥有一支德优技精、结构优良、实力雄厚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拥有“中国—以色列旱作农业示范培训中心”、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等先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室)80个,建成集“教科研用”于一体的博士科研工作站、农业机械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所等21个研究中心(所),以及新能源智能监控工作室、设施园艺技能大师工作室、“智能家居”工作室等44个工作室,创建了“我可”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双基地”1238家。 学院现有生物科技分院、动物科技分院、园林科技分院、信息技术分院、工程分院、经济贸易分院、国际合作分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分院等13个分院,开设有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畜牧兽医、会计、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13个专业大类的4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学院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高等学校)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人物1人、“天山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等20人;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常务副主任单位、新疆职业教育学会会长单位;是中国现代农业等五个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昌吉州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形成“政行企校研”合作的三级集团化办学格局;校企共建了新疆天业节水农业工程学院、移动信息学院、新疆制药工程学院等7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学院秉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平台;根据产业特点深化办学体制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一条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新路子。学院招生、就业形势两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7%以上,位居新疆高校前茅。 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学院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主动对接国家和自治区战略,把“办好职业教育作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担当,把托起农牧民孩子的美好明天作为办学价值追求,把培养爱国爱疆、勇于担当的优秀大学生作为历史使命”。学院先后整体托管喀什地区莎车县、疏附县、和田地区洛浦县4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创了“义务托管”新模式。 学院以“润德砺能 和以至善”的校训,“知行合一 耕读人生”的校风,“进德修业 爱洒绿洲”的教风,“敦品强技 和美竞进”的学风,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成长成才,造就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学院的办学得到了教育部、农业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疆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头版头条报道学院的特色办学情况。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新疆、面向中西亚,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应用技术高校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将学院建成为产业升级“助推器”、创业就业“稳定器”、人才红利“催化器”。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创办于1958年,有近60年的行业特色办学历史,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学院。学院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常州,坐落在风景优美、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 学院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近30万m2。设有材料工程与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与技术学院、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艺术创意学院、轨道交通工程与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学院、体育工作部等教学单位,共46个专业。 学院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有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互联网+”商务场景实训平台;江苏省家电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装备控制与维护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中心、LED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 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为社会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邓建军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五万余名。四次(2011年、2013年、2015年、2016年)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8年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学院被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被授予“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3%以上,年终就业率98%以上,均高于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江苏省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显示,学院2013、2014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水平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分别位列第一、第二。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1万余人,教职工近600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32%,硕、博士学位比例达66%,“双师”素质比例达88.2%。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江苏省技术能手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名、“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6人、“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6名、高级技师35人、技师59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5位教授入选常州市政府智库,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与升级建言献策。 学院响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依据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实际,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5个,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5本,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36项。 学院坚持“合作互赢、服务区域”的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星宇车灯、常发集团、今创集团、新瑞重工、江苏恒立液压等著名大集团、大公司紧密合作,校企共建了2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承担纵向项目102项,横向科研项目193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8项,省级项目 20 项,市级科研项目 47 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江苏轻工协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学院持续不断地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形成了“工匠精神培育”与“感恩知责教育”“双轮联动”的学校文化育人模式。2006年开始,学院就提出了构建以杰出校友、“大国工匠”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开展了一系列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严谨守信的工匠精神;同时,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我院余美芳老师“全国文明家庭”事迹为发轫点,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诚信、友善、孝老、感恩、知责的精神,以特色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学院特色文化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更加“枝繁叶茂”,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真正做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有利于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此为特色,学院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素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院以推进品牌专业国际化合作项目建设为抓手,以 “走出去”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等国际化工作。学院实施师资队伍“海外研修工程”,先后组织150余人次的专业老师和管理人员,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台湾等境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进修培训,增强教师的国际视野;与江苏卓越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为学生拓展外出交流学习提供多种渠道;与德国巴腾符腾堡州合作,开展中德“胡格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2016年以来,学院组织60余位优秀学生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境外学习,同时招收了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苏丹、老挝等国家留学生100余人,提升了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目前,全体教职员工正团结一心、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88 989 99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