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示了马来穿山甲可能是SARS-CoV-2类似病毒的潜在自然宿主
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志刚团队于2020年2月2日开始对之前发表的马来穿山甲病毒组学数据(该数据由2019年3月24日无法救护成功的穿山甲肺的样本获取)(Liu et al. 2019, Viruses 11, 979)进行重新组装和全面系统地分析,发现这批马来穿山甲携带SARS-CoV-2相近的冠状病毒(命名为Pangolin-CoV),其与SARS-CoV-2和BatCoV RaTG13(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报道)的基因组相似性分别为91.02%和90.55%。Pangolin-CoV与SARS-CoV-2的亲缘关系仅次于RaTG13,但是Pangolin-CoV与SARS-CoV-2的S1功能基序高度一致,涉及与人类ACE2受体互作的五个关键氨基酸残基完全一致,而RaTG13发生了四个突变,提示了Pangolin-CoV与SARS-CoV-2具有相似的宿主细胞识别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扩散流行,新冠肺炎疫情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控制COVID-19全球大流行,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是当前的关键任务之一。 该研究首次全面澄清了SARS-CoV-2与穿山甲冠状病毒(Pangolin-CoV)、蝙蝠冠状病毒(RaTG13)、2003年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SARS -CoV)以及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关系,认为除了蝙蝠和穿山甲之外,SARS-CoV-2还存在其它未知中间宿主,为进一步攻克病毒源头和传播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该研究也呼吁保护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云南大学 2021-02-01
精密挤压成形工艺技术与模具制造
成果简介精密锻造成形(或称闭塞挤压成形) 是一种新型精密塑性制造技术, 它是当今金属制品制造先进技术之一。 所开发的闭塞精密挤压成形工艺技术不仅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节材、 节能, 缩短产品制造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 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随着我国汽车、 摩托车、 兵器、 航空及通用机械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精密塑性加工技术将成为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 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技术。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项目自主开发, 技术国内领先, 并已成功应用汽车零部件的工业化制造。项目实施需要有一定的锻造或挤压设备以及辅助设施。技术指标(1) 可有效减小变形载荷, 成形复杂结构零件, 缩短工艺流程;(2) 提高材料利用率 10—30%;(3) 提高锻件尺寸精度, 减少机加工工序和成本;(4) 改善产品力学性能, 提高产品品质;(5) 降低设备负荷 20-50%以上。 可成形锻件重量范围大, 与同类产品生产工艺相比节约总成本 15-30%以上。市场分析和应用前景汽车工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近几年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和不惜努力, 汽车工业的规模和品质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独领风骚, 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根据国家行业统计 2012 年全国销售汽车近 1700 万台, 今后几年还将以 10%以上的速度发展。 按照全国年销售 1700 万辆计算, 汽车用各类结构件如轴承轮毂、 齿轮坯、 滑块星套、 发电机磁极等每种零件的实际需求都将达到 3500 万只以上, (不含汽配市场)。 但目前国内以精密成形技术为核心的发展状态相对滞后, 采用精密塑性加工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有很大的发展应用空间。社会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实施以来, 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精度, 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改善制造环境。 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也能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技术(实施) 许可联系方式冶金学院 郑光文 电话: 18155564763 邮箱: 1822147001 @qq.com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水煤浆工业炉窑燃烧与应用成套技术
水煤浆是一种采用物理方法制备而成的全煤基、流体化的洁净煤燃料。所以采用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代油应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或代煤应用以满足环保要求。 在代油市场上与其他以煤代油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对原烧油设备(储罐、管道、仪控系统等)利用程度高,代油工程改造费用低; 不需增设煤场,节约占地面积; 运输损失和储存损失小; 燃烧效率高,物理不完全燃烧损失小; 便于实现燃烧过程和生产工况的自动调节、优化控制和计算机智能管理,从而不仅有利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强度的旧的降低,而且有利于生产工况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储存及使用安全,无自燃着火与爆炸之虞。 与其他煤基燃料(粉煤、块煤)相比,水煤浆具有如下优越性: 易于运输、储存,特别是在我国目前铁路运力严重不足情况下,如果结合管道输煤而广泛应用水煤浆,将非常有利于缓解铁路交通紧张的局面; 由于采用雾化燃烧方式,燃烧强度明显高于煤的层状燃烧; 在燃料投入量和燃烧工况的调节、控制方面,明显比粉煤来得容易,而且准确可靠; 使用安全性好;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较轻; 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于煤的气化和液化。 本项目系六五和七五期间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研究项目,总计通过了七项省部级鉴定和国家级鉴定验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1年获得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为95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项目编号为:工-1-2-1-19),成立有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炉窑燃烧技术研究所,负责推广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精密挤压成形工艺技术与模具制造
精密锻造成形(或称闭塞挤压成形)是一种新型精密塑性制造技术,它是当今金属制品制造先进技术之一。所开发的闭塞精密挤压成形工艺技术不仅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节材、节能,缩短产品制造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兵器、 航空及通用机械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精密塑性加工技术将成为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技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30
煤矿冲击矿压灾害监测与治理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长期进行煤矿冲击矿压灾害监测与治理研究。针对目前煤矿坚硬顶板区域冲击危险性预测及治理、煤柱区冲击危险的预测与治理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岩层运动与围岩应力场为基础,研究煤岩体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巷道围岩的强弱强结构效应,形成以综合指数法、矿震法、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为一体的冲击矿压矿震预测预报技术,以松散煤岩体为主的治理技术,以柔性蓄能为主的防冲支架与支护技术,从而建立煤矿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1)深入研究了煤层型冲击矿压发生的机理,提出了煤岩体弹塑脆性模型,建立了煤岩破坏的流变冲击模型和较为统一的冲击危险前兆信息识别模型。 (2)解释了煤岩体冲击破坏的脆性冲击和延时冲击现象,提出了煤岩冲击破坏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和冲击矿压预测预报的电磁辐射监测技术,率先采用电磁辐射技术成功地预测冲击矿压危险,建立了相应的预测准则和技术。形成以综合指数法、矿震法、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为一体的冲击矿压矿震预测预报技术。 (3)建立了煤岩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巷道围岩的强弱强结构效应,设计试验了柔性防冲支架并在现场得到了试验应用,形成了独特的冲击矿压发生机理、电磁辐射仪器预测、松散煤岩体治理技术以及柔性防冲支架的整套理论与技术体系。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01
交互协作机器人装配与抓取技术
(1)基于低成本RGB-D传感器的平面抓取: ① 非规则物体的抓取位姿检测 ② 并可泛化到未训练过的物体实例 (2)基于低成本RGB-D传感器的全空间6自由度抓取: ① 散乱放置、非规则物体,可针对特定实例或物体类别 ② 无需特定物体模型 ③ 支持UR5机器人或其它标准6轴工业机器人通信 (3)机器人柔顺装配:基于视觉/力控引导的插孔、层叠装配。 (4)学习与人机协同功能:从人的视频示范中学习任务与抓取姿态约束,针对人机协作装配任务,从人的操作示范中学习并预测人的动作。
东南大学 2021-04-11
自主巡检与故障监测机器人技术
(1) 长时间鲁棒定位与建图:未知室内外环境下激光雷达/视觉建图,基于深度学习的跨时段场景识别克服天气/季节/场景变化并修复运动对象干扰,分层路径规划实现高效率自主导航。 (2) 电力设备表计识别: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研发形成移动终端侧的典型指针式表计自动读数技术。 (3) 电网设备图像部件级实例分割: ① RGB-T自动标注技术突破了制约设备样本获取难的共性瓶颈; ② 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例分割技术攻克了背景复杂、目标占比小和多目标共现的电网设备部件级分割难题; ③ 弱/半监督学习技术提高了样本利用率,大大降低标注成本; ④ 模型压缩与加速技术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设备识别方法在低功耗移动终端侧应用成为可能。 (4) 设备图像故障监测:基于红外/紫外/可见光的电力设备过热、渗水、漏油、明火等典型故障检测与故障报警,具备自定义通信报文与远程推送功能。
东南大学 2021-04-11
石墨烯能源与传感应用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典型的单原子层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狄拉克电子结构、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浓度,在高速、高质量薄膜器件集成等方面显示出潜在应用优势。然而,本征石墨烯呈金属或半金属特性,限制了其在器件中的应用。本成果从石墨烯的可控生长及多维多尺度宏观结构组装出发,探索调控石墨烯电子结构的有效方法,推动其在纳米能源和传感器件中的集成与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 1.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大面积可控制备、转移工艺,及多维多尺度宏观结构组装技术; 2.开发了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产品,具有规模集成的纳米能源器件制造方法和工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超过 15%;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比同类商用光电器件高 3 个数量级,在保持同样光电流响应的情况下,其暗电流和噪声等效功率分别了降低了 2个和 3 个数量级; 3.开发了系列柔性传感器产品,及面向移动医疗可穿戴应用的传感器制造方法和工艺。不仅可探测应变、压力、扭转、有机物、声波等信号,还对多种微变形(包括损伤、振动等)高灵敏度识别,具有与生理信息互联的特点,可监测和扫描生命体的生理状态,如脉搏、呼吸、心跳、语音等人体活动。 
清华大学 2021-04-11
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与装备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必将促进科学与经济的进步。研究碳纳米管规模化生产制备技术与工艺创新,开发节能高效“环路”循环流化床碳纳米管规模化生产装备与生产工艺;研究碳纳米管改性技术,开发出工质相变的新型碳纳米管气相分散设备与工艺;研究碳纳米管与基体复合技术,发展气相分散碳纳米管增强碳纤维复材界面技术,创制纳米增强碳纤维的智能一体化装备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研究团队获批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4-22
智能激光制造与3D打印技术
激光智能增材制造系统是将激光3D打印系统与激光制造仿真物理模型,CAD、CAE、CAPP、CAM技术,高精度多种在线控制系统相结合的下一代增材制造设备。该系统可根据三维模型特征优化加工路径;可根据工件材质和性能要求,通过模拟程序得到优化加工参数;在制造过程中,可通过尺寸扫描测量,实时调整加工量;通过温度、图像、等离子光谱等传感器在线采集特征信息,实时调整加工参数;制造完成后,可给出热处理参数,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系统整体智能化程度高,集成度高,在实现激光金属3D打印的同时,可大幅提高打印工件的尺寸精度和机械性能。该技术适用于复杂高性能产品设计制造、核心工件再制造、航空装备、核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还可用于模具精准修复。
湖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4 85 8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