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固态存储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本项目属于电子信息中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领域和微电子集成电路领域的交叉融合。信息系统中,CPU、操作系统、存储是三大核心,其中存储的安全性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保障。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存储部件更是我国健康发展飞机、导弹、航天器等战略设施的核心。过去,存储设备一直被国外少数公司垄断,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发展受到严重限制。项目组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计算机固态硬盘(SSD)控制器芯片,研制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嵌入式固态微硬盘(eMMC)控制器芯片,研制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加密U 盘控制器芯片,设计和生产出全球业界密度最高的固态硬盘,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这是我国少有的核心技术进入国际竞争的项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05-06
新冠肺炎疫情的状态评估和模拟预测研究
在2020年抗击COVID-19疫情斗争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惠文教授及团队结合2003年所做非典疫情的状态评估和预测建模研究基础,密切关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自1月23日起,通过各种渠道相继提交了20多个信息和提案,例如: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筛查、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在医院内扩散、关注医务人员的轮岗休整、加强对全国各地区疫情监控与预警工作,等等。团队收集和分析了COVID-19的公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规律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对全国(除湖北)各地区的抗疫阶段做出判断和预测,提出了疫情防控全过程的阶段划分方法,并提交了7篇研究报告。王惠文教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专访,发表文章《各地应分期分批有序恢复社会经济活动》,并被《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转载;民建市委网站头版刊登了她的文章《COVID-19疫情发展的状态评估与预测分析》,并报道了《数据会说话:王惠文:疫情发展的状态评估与预测研究》;民建中央网站也专题报道了《北京会员王惠文:用数据打赢疫情防控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SARS-CoV-2感染和损伤胆管组织的研究
2020年3月17,复旦大学赵冰、张荣、林鑫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梁俊波合作在生物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研究成果“Recapitula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holangiocyte Damage with Human Liver Organoids”,建立了人源类器官的SARS-COV-2感染模型,确定SARS-COV-2可以感染胆管细胞,并下调胆管组织中细胞紧密连接及胆汁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新冠病毒细胞嗜性、致病机制研究和后续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工具,并提示胆管功能紊乱可能是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肝脏损伤的诱因。在本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人源肝脏类器官建立SARS-CoV-2感染模型,并研究其感染和损伤胆管组织的机制。人源类器官是由人体组织体外3D培养产生的,结构功能与体内组织器官高度相似的微型器官,可于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组织细胞行为。 研究者从临床肝脏手术中分离获取人胆管细胞,培育出可稳定传代的肝脏胆管类器官,应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对类器官中胆管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发现长期培养的肝脏胆管类器官保存了ACE2+的胆管细胞类群,而此细胞类群在小鼠肝脏胆管类器官中并未发现。提示人肝脏胆管类器官可以模拟ACE2介导的SARS-CoV-2感染。接下来,研究者检测了类器官对SARS-CoV-2的易感性。研究者从上海一位COVID-19患者中分离并纯化了SARS-CoV-2病毒,接种感染来不同个体的胆管类器官。感染24小时后对类器官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SARS-CoV-2的核衣壳蛋白(N protein)在部分类器官胆管细胞中呈阳性,而未感染对照组无信号,显示病毒已经成功侵染并复制,受感染的胆管细胞还会经膜融合形成合胞体。对SARS-CoV-2基因组RNA的qRT-PCR分析显示,在感染后24小时类器官内的病毒载量显著增加。这些数据表明,人胆管上皮细胞是SARS-CoV-2的易感宿主,并可支持病毒的活跃复制,人源类器官可作为研究病毒嗜性和致病机制的工具。感染48小时后,类器官内的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提示SARS-CoV-2感染可能导致宿主细胞死亡或抗病毒反应的激活。研究者进而关注和检测了病毒感染对类器官整体行为特性的影响。在体内稳态条件下,胆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肝实质细胞分泌的胆汁酸转运到胆管腔内排出。胆管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维持了胆管上皮的屏障功能,对胆汁酸的收集和排泄至关重要。研究者发现SARS-CoV-2感染降低了类器官中Claudin1的表达,提示胆管细胞的屏障功能可能被破坏。更重要的是,两个主要的胆汁酸转运蛋白,顶端钠离子/胆汁酸转运体(ASBT)和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CFTR)的表达在SARS-CoV-2感染后显著下调。这些数据支持SARS-CoV-2感染可以通过下调胆管细胞中紧密连接形成和胆汁酸运输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损伤胆管组织屏障和胆汁酸运输功能。提出COVID-19患者肝内病毒感染诱发胆管功能紊乱和胆汁积淤,进而导致肝脏损伤的可能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和损伤肝脏中胆管上皮细胞
复旦大学 2021-04-10
揭示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和幻数效应的研究
众所周知,盐放入水中会发生溶解,溶解的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团簇称为水合离子或离子水合物。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意识到离子水合作用的存在并开始了系统的研究,最早的实验研究可以追溯到1900年德国著名物理化学家Walther Nernst的迁移实验(Transference experiments)。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离子的水合壳层数、各个水合层中水分子的数目和构型、水合离子对水氢键结构的影响、决定水合离子输运性质的微观因素等诸多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原子尺度的实验表征手段,以及精准可靠的计算模拟方法。传统的谱学和衍射技术空间分辨能力较差,只能得到平均效应,无法探测局域环境的影响,实验数据的解释异常困难,甚至得出完全矛盾的结论,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水分子具有全量子化效应,且水分子与离子相互作用也非常微弱,这对理论计算也是巨大的挑战。图2 钠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级分辨成像。从左至右,依次为五种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结构图、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原子力显微镜图和原子力成像模拟图。图像尺寸:1.5 nm ×1.5 nm。 为了突破实验上的瓶颈,研究人员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离子操控技术,在氯化钠表面上可控的制备出了单个水合钠离子,水分子的数目精确可调,为高分辨成像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之前发展起来的非侵扰式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依靠及其微弱的高阶静电力,克服了针尖对弱键合水合离子的扰动并首次实现了原子级分辨表征,精确确定了其微观吸附构型(图2)。这也是水合离子的概念提出一百多年来,首次在实验中直接“看到”水合离子的原子级图像。 进一步,研究人员利用带电的针尖作为电极,控制单个水合离子在氯化钠表面上的定向输运,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幻数效应:包含有特定数目水分子的钠离子水合物具有异常高的扩散能力,迁移率比其他水合物要高1-2个量级,甚至远高于体相离子的迁移率(图3)。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他们发现这种幻数效应来源于离子水合物与表面晶格的对称性匹配程度,而且可以在很大一个温度范围内存在(包括室温)。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幻数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适用于相当一部分盐离子体系。图3 钠离子水合物在NaCl表面输运的幻数效应。a,效果图:包含3个水分子的水合物具有异常强的扩散能力。 b,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不同离子水合物在225K-300K下1ns时间内扩散的均方位移。 水溶液中的离子输运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基于连续介质模型,而忽略了离子与水相互作用以及离子水合物和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细节。该工作首次建立了离子水合物的微观结构和输运性质之间的直接关联,刷新了人们对于受限体系中离子输运的传统认识。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晶格的对称性和周期性来控制受限环境或纳米流体中离子的输运,从而达到选择性增强或减弱某种离子输运能力的目的,这对很多相关的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比如:离子电池、防腐蚀、电化学反应、海水淡化、生物离子通道等等。此外,该工作发展的实验技术也首次将水合相互作用的研究精度推向了原子层次,未来有望应用到更多更广泛的水合物体系,开辟全新的研究领域。 该工作得到了Nature三个不同领域审稿人的一致好评和欣赏(Overall, I enjoyed reading this manuscript),认为该工作“会马上引起理论和应用表面科学领域的广泛兴趣”(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manuscript are of immediate interest to the communities dealing with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为在纳米尺度控制表面上的水合离子输运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可以拓展到其他水合体系”(This result may open a venue for controlling diffusion transport on nano-engineered crystal surfaces and it may be also extended to other hydration systems)。
北京大学 2021-04-11
多载体HIV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牙科铸造烤瓷镍铬钼合金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牙科烤瓷固定修复技术是近20多年来国内外临床普遍采用的镶牙技术,它使得修复体既具有金属的强韧性又具有陶瓷的耐磨性和美观光泽。贱金属烤瓷合金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牙科加工厂用的消耗材料,每年全国使用量约8-12万公斤,现大部分采用进口合金,价格较高。本成果采用多元化合金设计、加入微量的稀有金属元素、不含有毒元素铍、真空特种冶炼技术,生产出物理化学性能,金瓷结合性能、临床加工性能、生物安全性能优异、价位适中的镍铬钼烤瓷铸造合金。已在全国20余家口腔医疗单位应用,替代进口,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川大学 2016-04-22
一种新型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超级裂解酶
本项目涉及一种新型的超级糖胺聚糖裂解酶 HCLase. 通过对提取的外周血基因组 DNA 与目的基因 GSTM3 启动子的甲基化特异 性引物对和探针、内参基因 ALU-C4 的特异性引物对和 Taqman 荧光探针序列, 对处理过的 DNA 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PCR)反应,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 205 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 GSTM3 和内参基因 ALU-C4 的阈值循环值,并计算出基 因 GSTM3 甲基化定量值。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山东大学 2021-04-13
一种从小肠浸出液中提取肝素和硫酸皮肤素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猪小肠浸出液中获得高纯度肝素和高纯度硫酸皮肤素的方法,本发明以猪小肠粘膜浸出液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层析、透析、旋蒸、有机溶剂沉淀生产高纯度的肝素钠以及高纯度的硫酸皮肤素。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的分步洗脱得到两步洗脱液,以透析法除盐,经旋蒸浓缩得浓缩液,再进行一步醇沉即得到高纯度肝素与硫酸皮肤素。在离子交换树脂的洗脱中使用了梯度的氯化钠溶液洗脱,从而使肝素和硫酸皮肤素能在不同的洗脱液浓度下分离下来,达到了肝素与硫酸皮肤素的分离,并且分别提高了肝素和硫酸皮肤素的纯度,且效价也有了提高,分子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高效合成虫草素的酿酒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合成虫草素的酿酒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涉及的构建方法包括:将异源的密码子优化后的2’‑羰基‑3’‑脱氧腺苷还原酶基因和3’‑腺苷单磷酸磷酸水解酶基因经进行多拷贝基因组整合表达,增加了关键酶的剂量;并将工程菌株的缺陷基因进行回补,得到高产虫草素的酿酒酵母菌株B5U3。本发明获得的高效合成虫草素的酿酒酵母菌株,经摇瓶发酵后虫草素产量达到2.92g/L,发酵罐发酵后虫草素的产量达到7.5g/L,为更安全可靠的工业化生产虫草素奠定了基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秤体装置和示值系统可分离的无线电子秤
小试阶段/n本成果提出了一种秤体装置和示值系统可分离的无线电子秤。该成果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将秤体装置与示值系统在硬件上进行分离。其中,秤体装置集成了第一主控单片机模块、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电子秤A/D转化模块,示值系统集成了第二主控单片机模块、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蜂鸣器模块,实现了重物的远程称重和远程计价功能。 。本成果具有系统体积小、易于操作和实现远程计价功能的特点,适用于货物称重地点与称重管理相隔较远的工厂、办公场所和仓库等场所。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434 4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