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线策略并推导此基线策略的值函数的渐进闭式表达
随着高速无线网络和智能个人终端的普及,视频流内容在无线流量中占据的比例正在快速上升。该论文研究面对用户使用的大规模多天线网络,将视频和无线资源分配问题建模为一个无限阶段折扣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为解决此问题中的“维度灾难”,论文提出基线策略并推导此基线策略的值函数的渐进闭式表达。对上述表达式进行一步迭代可以获得更优的策略。当表达式中的部分统计参数(如用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热泉微生物培养策略
通过高通量测序及共现网络分析预测热泉菌席微生物的互作模式的思路,实现了绿弯菌的定向分离(图1)。通过对潜在互作的微生物验证,确定了一株具有广泛促生活性的菌株Tepidimonas sp. SYSU G00190W;基于此,团队建立了基于物种互作的“SCM-定向分离”策略,成功分离到大量之前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类群;最后作者还对其基因组和代谢组做了进一步机理解析和实验验证。 本研究首次应用网络预测的方法实现了热泉菌席生境中未培养绿弯菌的定向培养。基于两株代表性菌株的互作研究,初步阐明了热泉菌席中绿弯菌(自养微生物,优势类群)和温单胞菌(异养微生物,稀有类群)之间的互作关系,并为理解贫营养生境中优势类群与稀有类群的相互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出的分离策略为其它环境中难培养微生物的可培养化提供了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面向大型燃煤机组全工况灵活智能运行的协调控制策略
高效利用大型燃煤火电机组的灵活深度调峰优越性促进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对构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积极影响。准确掌握燃煤机组频繁变化的调峰过程动态特性是设计高性能协调控制方案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成果推出面向燃煤机组实际发电过程的智能抗扰控制关键技术及其控制器参数在线优化机制。 创新点 随着频繁大范围调峰已成为大型火电机组的常态化运行趋势,本成果设计了一种兼顾机组发电成本及碳排放量的全工况智能抗扰控制策略。通过有机融合误差自抗扰控制器与快速鸽群优化器,机组实现了对电网负荷指令的迅速响应。
华北电力大学 2025-03-26
考虑风光储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针对分布式风光发电在配电网中的高比例接入态势,源荷存在时空不匹配特性,导致功率倒送和节点过电压等问题,面向电网网架相对薄弱地区,开展考虑风光发电不确定性的储能的选址定容研究,实现不同运行方式下储能的优化配置;提出基于有功/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的新型配电系统电压控制策略,实现配电网电压的分散式与集中式协同控制,满足高渗透率风光并网场景下的电能质量要求。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策略研究
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黄森忠教授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策略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该研究通过梳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核心时间线脉络,分析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参数,并将其与SARS(非典型肺炎)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比较,经过建模分析,最终对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的拐点、流行时间跨度、最终规模及复工风险等作出评估预测。  新冠肺炎每日新增治愈人数与新增确诊人数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时序图 该工作基于传播动力学及普适SEIR模型进行建模,通过“南开大学智英健康数据研究中心”开发的程序EpiSIX,实时跟踪国家卫健委及各地卫健委自2019年12月12日以来发布的确诊病例数据,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趋势进行研判,对疾控策略的效率进行评估,并将相应建议提供给疾控方参考。 该研究团队从2020年1月30日持续发布疫情传播预测(至2月29日每3天发布一次,共11期;从3月3日起每5天发布一次,共3期),并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预测评价指标及预测目标(如疫情最后规模及“没有本地新增病例”的事实终结时间点)。该研究项目由南开大学新型冠状病毒应急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予以支持,并得到了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的支持指导。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数学》。
南开大学 2021-04-10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伏并网系统电能质量预测及调控策略研究
本成果围绕光伏并网系统电能质量展开。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研究谐波等电能质量指标变化规律,运用特征提取技术处理时序数据,实现电能质量预测。研发基于态势感知的电能质量调控装置,总谐波补偿率不小于 90%,补偿次数 2 - 50 次。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调控装置示范应用,申请发明专利 3 项,发表论文 3 篇。应用场景涵盖光伏电站、配电网等,可提升电网可靠性与经济性,减少设备损耗、优化调控策略、降低弃光率,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支撑。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基于免基线波长扫描直接吸收光谱的气体浓度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免基线波长扫描直接吸收光谱的气体浓度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透射光强信号加上Nuttall时窗,其次对加窗的透射光强信号进行数字带通滤波处理,获得谐波处的X分量,使得吸收部分的信号得到强化而使边缘处接近为零,同时对加窗的透射光强信号进行数字低通滤波处理得到常数项,然后使用得到的常数项对X分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光强波动的影响,最后对归一化的X分量使用拟合算法即可得到待测气体参数值。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克服了传统直接吸收方法对基线敏感的缺点,同时避免了由于基线拟合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尤其适合
东南大学 2021-04-14
模拟磁选矿的手性分离新策略
1848 年,路易斯 ·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发现外消旋酒石酸 铵钠 盐能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互为镜像的两种晶体,并根据晶体形状的不同,借助镊子和放大镜成功地将 其 分离 。这一工作不仅奠定了立体化学的基础,而且还衍生了一个重要的手性分离方法 —— 巴斯德拆分,又称分级结晶拆分。 虽然相较于不对称合成与色谱分离, 结晶拆分往往被冠以 “ 技术含量低 ” 或 “ 过时的技术 ” 之名,但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仍然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手性药物或其中间体生产的 重要 方法。为了 实现对外消旋混合物( conglomerate )的 高效 拆分 ,向 其 过饱和溶液添加某一构型对映体 晶种 ( “ 优先析晶 ” 工艺 ) 或结晶抑制剂 ( “ 逆向析晶 ” 工艺 ) 以 调控结晶过程 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 。 但是, 一次 单元 操作 只能获得一种对映体, 且 为保证目标产物光学纯度, 产率一般控制在 20% 以下 。
北京大学 2021-04-11
提升电极材料倍率性能新策略
课题组发现,氧空位及三价钛等缺陷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TiO 2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机器人移动策略》STEAM主题课程
产品详细介绍 机器人移动策略STEAM主题课程 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AGV 等基础移动机器人已被逐渐应用于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移动”是机器人的重要属性,可以通过调节移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使机器人精确到达目标点并完成各类任务。学生可以通过机器人移动策略的学习,了解机器人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并通过自己的创意应用使机器人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移动。 在本项目中,学生可借助机器人移动策略套件和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系统,了解差速移动和全向移动的原理及特点,搭建不同移动方式类型的小车并通过编程实现智能控制。 课程性质 这是一门以项目式教学开展的跨学科课程,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 5E 教学模式作为指导,结合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编程教学特色。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机器人移动平台的基本功能、基本结构与应用领域。 ⚫  初步了解与机器人装配相关的简单的机械结构和连接方式,体验简单的机器人移动平台模型搭建。 ⚫  会用示意图表示力,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  了解指令、程序和算法的基本含义,能够读懂简单的程序流程图。 ⚫  能使用图形化编程或 C++语言设计简单程序,并下载到机器人移动平台上执行。 2.过程与方法 ⚫  能通过观看视频、机器人移动平台模型实物,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具有分析概括能力。 ⚫  能够读懂图形化模块或 C++语言的程序流程图,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并简单调试,发展编程思维能力。 ⚫  能根据解决机器人移动的实际需求,设计程序并使模型运行,发展工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初步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  通过机器人学习实践,能体验机器人的应用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广州八爪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