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大模场微结构光纤
项目简介 本成果提出一种微结构全固态大模场光纤。有益效果是:包层采用三个较大的孔有 效的防止光纤弯曲时的光泄露,而利用较小的孔保证直光纤状态时,光纤基模具有低的 束缚损耗,同时又能有效地泄漏高阶模。从而实现了单模、大模场、低弯曲损耗传输的 目的。由于包层仅采用两层孔,且孔周期均相同,结构简单,保证了包层具有较小的尺 寸。在纤芯中引入微结构芯,可以有效地避免模场过于向纤芯朝外一侧的集中,从而使 光纤弯曲时仍具有较大的模场面积,解决了一般大模场光纤即使允许弯曲,也会出现模 场面积减小的问题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仿生多功能超声体模
01. 成果简介 仿生体模从力学、声学等物理性质上模拟人体软组织,能够直观反映出组织的影像学特征,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超声设备校准、临床操作训练等。针对超声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目前已经发展了一些体模制备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材料毒性,难以降解,以及仿生制备非均匀体模(如肿瘤体模和皮肤体模等)界面强度不够等问题,本研究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指导下进行实际制作千余次,发展出一种无毒、可降解多功能仿生体模制备技术,所制备的体模性能参数包括但不限于: 体模尺寸:体模最小特征尺寸可从数毫米到数十厘米之间变化,覆盖各种人体组织的特征尺寸; 体模熔点:体模熔点可在20摄氏度到90摄氏度之间调控,覆盖肿瘤热消融时的升温目标(典型值约为43—65摄氏度)。 体模杨氏模量:体模的杨氏模量可在3KPa到500kPa之间调控,覆盖人体主要组织(如皮肤、血管、肝脏等)的杨氏模量变化范围。 仿生微结构:体模内部可包含直径3mm~20mm的球体或截面直径3mm~20mm的圆柱体。能够仿生模拟含肿瘤、神经纤维等结构的软组织。 可3D或4D打印:实验表明,本体模材料可作为3D或4D打印的打印墨水,从而打印出具有复杂微结构并可对外界激励作出响应的仿生体模。      肿瘤仿生体模   皮肤体模 02. 应用前景 临床医用软材料耗材,超声设备校准、临床操作训练等。03. 知识产权 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保护。04.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声弹性成像、软材料和生物材料力学、接触力学、计算力学等,项目负责人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参与和承担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05. 合作方式 商务合作。06. 联系方式 lijiaoli2016@tsinghua.edu.cn y-zheng17@mails.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DMB-TH 地面传输数字电视模
DMB-TH 地面传输数字电视模块1 成果简介外形及尺寸: 模块外形——直插式模块外形——卧式(安装示意图)  主要功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接收模块,支持地面传输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将数字电视的电路封装在一个模块中,降低电视机、机顶盒厂商的数字电视产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视频输出支持 CVBS、 S-Video,以及 Y/Cr/Cb。有视频信号的数字输出( ITU-656),可以连接液晶显示屏。提供串口信号,支持通过 RS-232C 串口升级软件。有红外遥控器、前面板控制接口,软件提供操作简便的人机界面。有智能卡接口( ISO-7816),可支持 CA(永新同方、算通、数码视讯等)。主要特点: 数字电视的模块化复合式器件,只要少量的外部器件就可以实现数字电视机顶盒、数模一体化电视机、液晶数字电视机。信源解码采用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的“爱国者 2号” 解码芯片,具有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优势。
清华大学 2021-04-13
交 流 电 源 模 拟 供 应 器
产品详细介绍 产 品 特 性 超载能力強:瞬间电流能承受额定电流的300%. 暫态反应快速,对100%的除载/加载,稳压反应时间在以 2 ms內 效率达85% 以上 採用高频 MPWM 设计,以IGBT作功率推动,体积小,噪音低. 波峰因數比(CREST FACTOR)为3:1 具有过高压,過电流,超温等多重保护及警告裝置.  电压/电流/频率/瓦特,皆为数位显示. 輸出电压50V ~ 144V/100V~288V 可调,可模拟世界各国之电压. 可预先设定,标称电压的 +10%~ +25% 及 -10% ~ -30%. 适 用 场 所 航太工业 安定器  国防军事 交换式电源  马达制造  个人电脑/显示器  半导体测试  冷气/压缩机  扫描及影印机 品检保证 产品寿命及安全  实验室/研发部
艾普斯电源(苏州)有限公司 2021-08-23
轻型无冲击可重复利用的热刀式锁紧释放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航天技术领域,旨在提供轻型无冲击可重复利用的热刀式锁紧释放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轻型无冲击可重复利用的热刀式锁紧释放装置包括热刀、热刀支座、限位装置、碳纤维薄壁杆件和组合捆绳;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对展开机构进行初始捆绑;利用预应力施加装置将组合捆绳套在展开机构的外表面上,剪断初始捆绑的绳子;调节组合捆绳的长度,取下预紧好的展开机构,并将热刀的两根导线,都连接到小卫星的电源上;解锁展开机构时,向热刀供电实现解锁。本发明的热刀体积小、质量轻,能在很小的电压和电流下,很短时间内熔断3mm迪尼玛绳,从而实现展开机构的解锁,整个过程无冲击、无污染、可靠性高、可重复利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无焰燃烧冷凝锅炉
无焰燃烧是近二十年国际燃烧领域发展的一种最新的燃烧方式,它的另一个名称叫“温和低氧稀释”(MILD)燃烧。 该燃烧是低氧、低温(900-1200℃)条件下的容积燃烧,具有无焰透亮、热流分布均匀、燃烧噪音小及温度波动小等特点。相比传统的局部高温有焰燃烧,低温燃烧要求小得多的炉膛空间,故平均炉温提高、辐射传热大大增强,热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非常重要的是它的污染物(NOx和CO等)排放几乎为零。
北京大学 2021-02-01
无焰燃烧冷凝锅炉
项目简介无焰燃烧是近二十年国际燃烧领域发展的一种最新的燃烧方式,它的另一个名称叫“温和低氧稀释”(MILD) 燃烧。 该燃烧是低氧、低温(900-1200℃)条件下的容积燃烧,具有无焰透亮、热流分布均匀、燃烧噪音小及温度波动小等特点。相比传统的局部高温有焰燃烧,低温燃烧要求小得多的炉膛空间,故平均炉温提高、辐射传热大大增强,热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非常重要的是它的污染物(NOx和CO等)排放几乎为零。应用范围传统锅炉中,排烟温度一般在160-250℃,使得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水在烟气中处于过热状态的水蒸汽,随烟气从烟囱中流失,炉热效率最高只能达到91%。而无焰燃烧冷凝锅炉把排烟温度降低到60℃左右,充分回收了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汽的凝结潜热,热效率可达106%。同时在能量回收过程中,由于上述无焰燃烧降低了有害气体特别是氮氧化合物(<10 ppm)的排放,缓解了环境污染的问题。项目阶段 无焰燃烧冷凝锅炉采用北京大学-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开发的世界领先的全预混MILD 燃烧技术,使气体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发生前百分之百地充分混合,减少完全燃烧需要的过剩空气,降低了空气的需求量,并提高了排放烟气的露点,使烟气更早进入冷凝阶段。知识产权 已申请相关专利。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
北京大学 2021-04-11
无甲醛生物胶技术
无醛胶主要用于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生产,也可以用于细木工板、实木复合地板、刨花板贴面、LVL、细木工板。由于采用可在再生资源-大豆为原料,无醛胶可以减少我国人造板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在胶合板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无醛胶,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室内甲醛污染问题。采用无醛胶生产的胶合板产品不含甲醛,可以保护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少年儿童和孕妇的身体健康,符合“绿色、环保”的家居潮流。目前胶合板厂使用的脲醛胶均含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损害,无醛胶作为脲醛胶换代产品,今后几年内将逐步取代脲醛胶,具有十分可观的市场潜力,国内的潜在市场规模在30亿元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人造板行业的“核心技术”,无醛胶将会导致整个行业“重新洗牌”,并且带动300亿元以上的产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 技术特点 1.该产品以大豆为原料,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属于“清洁生产技术”; 2.醛释放经国家林业局南京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符合《GB/T9846-2004 胶合板》中“Ⅱ类胶合板”质量要求,甲醛释放量符合日本F☆☆☆☆级标准和美国最新的P2标准(甲醛释放量≤0.05ppm); 3.压强度好,并且不受冬季低温的影响; 4.用前不需要调胶; 5.品可以在20℃常温下密闭储存1年。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LED 无基板封装技术
已有样品/n这项封装技术是利用芯片本身的衬底和封装材料作为封装基板,简化发光二极 管的工艺路径,降低全工艺成本,提供最小的发光二极管封装体积,全角度发光特 性,降低器件封装热阻,实现对发光二极管电学和光学性能更好的控制,并具有简 单、成本低等优点。与传统工艺封装相比成本降低 30%左右,发光效率与传统封装 相当。 随着LED技术的进步,外延与芯片工艺在发光二极管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降 低,而封装步骤由于耗费材料和工艺步骤较多且技术含量较低,其成本难以降低。 作为现有封装结构与晶圆级封装结构的中间阶段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无接触供电系统
合作的企业类型等。简介请图文并茂,字数1000字以内。) 无接触供电系统通过电磁耦合技术实现了静止或移动用电设备和供电装置的无接触连接。突破传统变压器原副边不可分离的限制,实现移动用电设备和供电装置的无接触感应式供电,是对传统供电方式的重大变革。无接触供电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物流自动化、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等领域。技术指标n 原边输入电压:AC380, AC220n 原边最大输出功率:10KWn 单个副边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328 3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