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量子谷Berry Phase的拓扑声子态在二维六角晶格材料
徐虎课题组发现具有量子谷Berry Phase的拓扑声子态在二维六角晶格材料中普适存在。随着研究的深入,拓扑材料的分类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到目前为止,拓扑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费米子相关的系统。随着研究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拓扑的玻色子系统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光子晶体、声子晶体等人工晶体中的拓扑现象等。但是,固体中的THz频率段的拓扑声子的研究相对缓慢。理论研究表明,拓扑声子对研究量子声子霍尔效应、拓扑声子热器件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实材料中寻找拓扑声子态是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研究中,徐虎课题组研究人员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晶格动力学计算,根据二阶力常数矩阵构造类似于电子系统的紧束缚哈密顿量,从而可以获得声子系统的Berry 相和拓扑边缘态。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高通量计算,发现具有量子谷Berry相的Dirac声子态在二维六角晶格材料中普适存在(图3a)。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拓扑声子态以及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近两年,徐虎课题组致力于拓扑材料的理论预测和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为第一单位发表1篇Phys. Rev. Lett.,1篇Nano Lett.和8篇Phys. Rev. (其中5篇为Phys. Rev. B Rapid Communications)。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三维打印的嵌入预张紧碳纤维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打印的嵌入预张紧碳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三维打印进行打印结构制造,每制造一层后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纤维丝的铺设,如果需要铺设纤维丝则进入步骤(2),如果不需要则进入步骤(3);(2)将预张紧的碳纤维丝铺设在最新一层的打印结构上;(3)进行三维打印下一层制造;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打印的嵌入预张紧碳纤维的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预张紧纤维丝嵌入三维打印结构中,有效提高三维打印结构的强度以及实现打印结构具有自监测功能。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缺陷区预判和水平集的 TFT-LCD Mura 缺陷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缺陷区域预判和水平集的 TFT-LCD-Mura 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一种缺陷区域预判法先找到缺陷区域, 然后将缺陷区域的像素剔除,用余下的像素拟合得到背景图像;用原 图像减去背景图像来消除背景不均匀性对缺陷分割的影响,求差后得 到残差图像,然后用一种基于阈值的水平集方法对残差图像进行分割 来检测得到缺陷。该方法可以获得精度较高的背景图像,对于光照影 响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获得准确的分割结果以及较低的误检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提高微型光谱仪紫外响应和分辨率的滤光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微型光谱仪紫外响应和分辨率的滤光片,包括基板、镀膜层和镀膜保护层, 所述镀膜层分为三个区域,在不同区域分别镀有紫外转换膜,紫外截止滤光膜,可见光截止滤光膜。本 实用新型同时解决了紫外效率低、可见光、红外光波段存在高次衍射光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光谱仪的 光谱范围选择镀膜的层数、类型、区间长度,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结构简单,使用灵活的特点,且镀膜 之间不会相互产生干涉。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模拟波浪荷载作用下海底隧道动态响应模型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波浪荷载作用下海底隧道动态响应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模型箱、隧道及支撑系统和量测系统。模型箱包括模型箱底板、角钢、模型箱右侧板、模型箱左侧转动板、模型箱背面板、钢化玻璃和有机玻璃板。支撑系统包括支撑叉子、支撑管和支撑底座。量测系统包括应变片、涌水量箱以及孔压计;应变片粘贴在隧道外表面,用于测量隧道变形;涌水量箱用于测量隧道涌水量;孔压计固定在传感器固定支架上,用于测量海床孔隙水压。本实用新型可模拟在不同隧道埋深、开挖半径以及衬砌厚度等条件下,海底隧道周围海床孔隙水压力响应。本实用新型能为波浪荷载作用下海底隧道动态响应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试验数据支持,并对理论分析提供帮助。
浙江大学 2021-04-13
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时伴随着内源H2S含量的变化
内源H 2 S参与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抵御,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时伴随着内源H 2 S含量的变化。但是关于胁迫对内源H 2 S的诱导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翟继先课题组该项研究发现Cr6+胁迫增加CaM2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丰度,进而Ca 2+ /CaM2信号与bZIP转录因子TGA3互作,并增强TGA3与H 2 S产生酶编码基因LCD启动子中含“TGACG”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从而上调LCD的转录,促进内源H 2 S产生,诱导拟南芥适应并抵御Cr 6+ 胁迫。本研究首次发现钙信号对LCD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并揭示了重金属胁迫诱导内源H 2 S产生的信号通路,对气体信号分子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此外,该项研究还为遗传改造以培育高产安全的作物品种提供了新思路,为最大程度地降低耕地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基于内电势响应的全功率风力发电机的惯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电势响应的全功率风力发电机的惯量 控制方法及装置,当全功率风力发电机系统突加或突减负荷时,通过 减小锁相环带宽并改变锁相环的阻尼比,使得锁相环不能立即锁准电 网相位和频率,从而使得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因电网的突变而发生相应 的变化;通过减小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环的带宽,并调节直流母线电压 环阻尼比,使得直流母线电压不会太快地调节到其参考值,利用直流 母线电压的快速响应来对电网表现惯性;将直流母线测量值与直流母 线电压指令值作差,将此差值乘以比例系数获得附加指令,并将附加 指令加入转速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酞菁纳米线具有红外响应的有机忆阻器及阳离子调节特性
忆阻器,全称记忆电阻器(Memristor)。惠普公司的研究人员首次做出纳米忆阻器件,掀起忆阻研究热潮。纳米忆阻器件的出现,有望实现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并且,基于忆阻的随机存储器的集成度、功耗、读写速度都要比传统的随机存储器优越。此外,忆阻是硬件实现人工神经网络突触的最好方式。由于忆阻的非线性性质,可以产生混沌电路,从而在保密通信中也有很多应用。目前,有机忆阻器普遍具有稳定性差、工作机理模糊不清、红外响应差的不足。所以,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开发出具有高稳定性且红外响应好的有机忆阻器。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基于高温水热强化的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
针对我国污泥高含砂、高含固等特点,对我国低有机质污泥尤其是高含固(TS>10%)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路线领域开展研究,从厌氧消化的可行性、物质流特征、微生物种群及强化调控、热/碱强化水解预处理技术、污泥/餐厨协同消化技术等方面,特别是加强在污泥厌氧消化体系中物质流转化机制的研究工作,突破针对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提升厌氧降解率与产气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机理研究,为我国污泥高级厌氧消化研究提供支撑。 提出适用于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泥质特性的高温水热强化预处理技术,突破高温水热对污泥强化水解的作用机制与最佳反应条件,技术成果形成成套化装备,并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转化与运行优化;突破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的物质强化转化关键技术,对含固率、温控、搅拌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开发,技术成果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转化与运行优化。1.目标及意义 1)提出适应于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泥质特征的污泥高温水热强化预处理技术,并与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关键技术相耦合,形成基于高温水热强化的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实现技术成果的在长沙污泥厌氧消化工程中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阐明在污泥厌氧消化新技术中有机质在固-液-气相变体系中的物质流特征,基于有机质的定向转化,进一步对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新技术进行优化开发,进一步提升甲烷产率和降解率,为污泥厌氧消化的效率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物质流和微生物特征的研究,在技术层面,从“易降解物质定向转化”、“难降解单元分质活化”和“微生物分相调控”三方面入手,开发强化物质转化的水热、生物酸化等预处理新技术,确定关键技术单元组成、关键技术参数和条件;在工艺层面,从强化固相溶解-液相高速甲烷化入手,开发高效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开发适用于我国高含固污泥物料特点的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提出可靠的搅拌和保温方案以及反应器构造等关键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形成高含固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集成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进一步提高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的物质转化效率与资源化利用水平。1)预期的经济效益  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能力,增强污泥产期效率,降低污泥处理处置能耗。工程效益可望达到1亿元以上。2)预期的社会效益  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能力,增强对污泥的处理处置能力,有效缓解污泥处理处置压力,进一步提高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的物质转化效率与资源化利用水平。
同济大学 2021-04-11
稠密相气固两相流动参数测量及可视化方法
稠密气固流动问题是多相流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难题,广泛存在于化工、冶金、电力等工业领域。气固流动参数检测和可视化尤为重要,是稠密气固流动系统复杂研究体系中的共性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东南大学多相流测试研究室多年来开展了电学与激光散射的稠密气固流动可视化及参数测量与表征方法的研究工作。 开发了电容层析成像系统(ECT)与激光光纤颗粒测量系统,可实时、在线检测多相流参数的二维或三维分布状况,成功应用于湍动流化床与浓相煤粉加压气力输送中试试验装置上。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46 4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