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聚环氧乙烷、锂镧锆氧复合的固体电解质
研究方向:高比能二次金属空气电池和固态离子输运及存储。研发内容:聚环氧乙烷、锂镧锆氧复合的固体电解质。主要性能:24Ah 级的固态锂离子电池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具备自供能电子显示元件的复合包装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自供能电子显示元件的复合包装产品, 包括相互对齐粘附的下侧层状结构和上侧层状结构,并且在上下侧层 状结构的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各种不同构造的柔性发电单元;由此可 以仅通过对上下侧层状结构的按压动作,即可为暴露于上侧层状结构 的电子显示元件提供电源。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电子显示元件 的自功供电能,同时具备结构精巧、便于制备、灵敏度高、发电功率 大和适用性强等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激光-电弧-磁场复合焊接的励磁移动平台
本发明属于焊接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激光-电弧-磁场复合焊接的 励磁移动平台,包括底座、伺服电机、水平导轨、支撑平台、滚珠丝 杠机构、支架、励磁线圈和夹具,伺服电机和水平导轨均安装在所述 底座上,支撑平台安装在所述水平导轨上,伺服电机通过所述滚珠丝 杠机构驱动所述支撑平台移动;夹具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支架安 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支架上安装励磁线圈。本发明的夹具可以实现 工件的准确定位及装夹,通过励磁线圈可以实现焊缝区域的磁场调节; 伺服电机可以保证工件在焊接过程中的匀速移动,保证了焊接时熔池 所处区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钛金属表面原位合成 TiC-DLC 复合涂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金属表面原位合成 TiC-DLC 复合涂层的方法,将 Ti 靶置于镀膜室内,并通入 烃类气体,对镀膜室抽真空并保持 100~400°C温度,采用电弧离子镀使 Ti 离子从 Ti 靶蒸发出来,同时 利用电弧放电离化烃类气体,从而在 Ti 靶形成 TiC 掺杂的 DLC 复合涂层。本发明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在 Ti 靶材表
武汉大学 2021-04-14
用于注射成型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品
选用来源丰富的废生物质纤维(如木粉、秸秆粉、稻壳、竹粉等),利用预塑化母料法工艺,将其与热塑性塑料复合,通过表面处理、 界面改性、复合及分散等技术,结合配方及设备的优化,最终制 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高耐水性、无甲醛释放、良好加工性能及 能用于注射成型的系列高性能生物质基复合材料。该生物质复合材料适用于一次性用品、汽车内饰件、日用品、家居产品等。该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符合当前低碳、绿色、循环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8
基于新型电磁复合材料的电磁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
本项目在国家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围绕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基础科学问题,提出电和磁性能可控的新型电磁复合材料,发展了基于超颖材料和复合双性材料实现电磁波吸收、汇聚、调制、弯曲、放大等功能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现微波和太赫兹波段传输与控制的诸多新现象和新效应。在Phys. Rev.系列, Appl. Phys. Lett., Opt. Express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的20篇主要论著,被Nature Materials, Nature Photonics, Nano Lett.等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因转录延伸复合体形成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承棋和罗卓娟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了题为ENL initiates multivalent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Super Elongation Complex (SEC) in controlling rapi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的文章,阐明了有关基因转录延伸复合体形成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工作成果。 基因转录是承载于DNA之上遗传信息传递的首要步骤。细胞命运决定、个体发育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决定于基因的差异性表达。林承棋教授之前的研究鉴定并发现,多亚基、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超级转录延伸复合物(SEC)可通过磷酸化RNA聚合酶II等因子,让其从暂停的状态中释放出来,促进下游基因进行有效的转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困惑于细胞内膜系统之外的分子如何有序活动调控生命过程。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揭示了SEC介导的多价相分离在RNA聚合酶II转录暂停释放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从全新的角度为基因快速协调性转录激活程序的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认识。此外,作者还发现在混合谱系白血病(MLL)中,SEC与MLL基因的转位融合,可以极大促进SEC相分离,从而促进癌基因快速转录并维持高表达状态。这一发现将为SEC相关的人类疾病发病机制探索及药物靶向筛选方案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本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承棋课题组博士生郭澄豪,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及其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优点在于絮凝率高、降低了各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限制,使其适用范围更广。本发明包括体积比为 1∶1 的黑曲霉菌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其中黑曲霉菌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分别是指培养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得到的培养原液、由培养原液离心得到的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将培养原液经过破碎得到的破碎液或将破碎液离心得到的破碎离心上清液,其中黑曲霉培养原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分别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a、富集培养,b、适应性培养,c、再次富集培养,d、活性培养。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生物高分子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1/5),以镉、铅影响最大。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效率低、代价大,还容易带来二次污染。 课题组针对以上重金属治理难题,开发出了复合生物高分子修复技术。该技术针对作物不同的生育期,反向调节生物高分子的分子量以及DL单体构型比例,根据需求,实现高分子对土壤重金属的3~12个月的补集固定,有效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胁迫作用,并降低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本成果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使用方便、易加工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实用价值。 技术特点: 1.生物高分子含量≥25%,分子量≥200kDa; 2.根据需求,对土壤重金属吸附固定时间达3~12个月; 3.易加工,粉剂、颗粒、液剂皆可。使用方便,随水冲施或滴灌均可,省工省时,操作简单; 4.使用成本低,约为100~300元/亩; 5.根据本团队多年相关成果积累自主研发的技术,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解决复合材料铺放过程中的回弹现象的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复合材料铺放过程中的回弹现象的系统,基于力矩/力传感器和三维形貌测量系统的用于解决出现在复合材料铺放过程中的关于预浸带的回弹现象。本发明基于 6 轴机器人平台,易于实现对铺带头的运动控制;在机器人的末端与铺带头的连接处安装有力矩/力传感器,实时检测铺带头主压辊的压力,尽可能保证恒压力铺放,用于预防回弹现象的产生;配备有三维形貌测量系统,对工件的轮廓重构,将视频检测技术用于复合材料铺放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原有的
武汉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2 53 5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