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软件技术
1. 痛点问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运行方式时变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强,运行专家难以把握电网安全运行的特征和规律,极大的增加了电网运行风险和控制难度。在传统的调度机制中,一方面,运方人员人工选择典型的运行方式,通过离线电力系统分析程序,计算电网潮流,分析电网稳定性,制定电网安全运行边界,进而人工归纳形成“年度运行方式手册”,来长期指导电网运行;另一方面,调度员将上述运行规则作为安全边界(安全约束),输入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进而对电网进行调度和控制,以求在安全边界内达到最优运行点。 然而传统的调度机制存在问题,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大停电事故也说明了这一点。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极端运行方式下不安全:电网运行方式多变,离线规则可能不满足极端运行方式的安全要求。 第二,常规运行方式下经济性差:受能力和时间所限,运方人员离线制定运行规则时,仅分析典型运行方式,规则形成后长期使用,相对粗放,缺乏精益化管控,导致电力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第三,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需求响应的逐步实现,运行边界频繁变化,不确定性增强。 第四,电力系统运行受到其他系统影响,电力系统安全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多系统、多因素综合分析问题。以微气象系统为例,对于发电侧,微气象直接影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出力;对于需求侧,微气象直接影响工业负荷、智能楼宇、电动汽车等的负荷功率。因此,微气象系统通过影响发电负荷水平,进而影响电力系统安全。因此,随着电力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日益紧密,电力系统安全评估时需要考虑其他系统(例如微气象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传统的调度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此,亟需研究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软件的关键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信息领域与能源领域的交叉研究,突破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的基础理论瓶颈,从实际电力系统出发(物理维),立足现有调度机制,基于在线运行方式,采用模型驱动的安全评估方法(模型驱动),形成海量电力系统安全评估仿真样本(数据维);再以这些样本为基础,通过机器学习训练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在线安全评估模型(数据驱动),形成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知识图谱(知识维),以代替运方的“年度运行方式手册”。 2. 解决方案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技术,包括可再生电源的数据驱动电压频率响应特性建模方法、用于暂态稳定预测的失稳样本主动生成方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结合深度学习和仿真计算的暂态稳定严重故障筛选方法、考虑运行约束的调整潮流生成方法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软件。该软件用“人工智能”代替“专家智能”,以电力系统安全评估产生的海量仿真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为手段,构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知识图谱,从而将“专家智能”离线制定粗放运行规则的模式,变革为“人工智能”在线发现精细运行规则的模式,逐步代替运方的“年度运行方式手册”,保证复杂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3. 合作需求 寻求应用场景和资源对接,应用场景和业务能覆盖断面规模众多的大省如浙江、广东等,并且有与输电网断面发现的大中型企业有合作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市场推广资源和现场工程实施经验,能与现有团队形成合力,通过信息领域与能源领域的交叉研究,突破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软硬件难题。为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要求,拟合作团队需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且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期望通过合作,全面开展产品和服务的推广销售。
清华大学 2023-03-03
一种计算复杂度感知的视频解码宏块级并行调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复杂度感知的视频解码宏块级并行调度 方法,包含两项关键技术:一是根据熵解码和重排序之后的宏块信息, 如非零系数个数、宏块帧间预测编码类型、运动矢量等,建立宏块解 码复杂度预测线性模型,对每个模块进行复杂度分析,充分利用已知 的宏块信息,提高并行效率;二是在满足宏块解码依赖的前提下,将 宏块解码复杂度与计算并行相结合,对已获取的宏块复杂度进行排序, ·945·根据排序结果对宏块进行分组并发执行,分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底层故障信息的复杂故障串联整合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底层故障信息的复杂故障串联 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底层故障的底层故障信息,将按各底 层故障第一排序时刻先后顺序列于时间轴上;并将时间窗口的起点置 于首个底层故障的第一排序时刻处;辨识时间窗口内底层故障两两之 间的关联性,区分复杂故障的类型;对辨识出的第一排序时刻非相邻 的连锁故障和保护隐藏故障进行修正;将时间窗口起点移动至下一个 相邻底层故障的第一排序时刻处,对该时间窗口内底层故障的关联性 进行辨识;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底层故障的关联性辨识完毕,得 出复杂故障的串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型复杂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与脉冲放电复合抛光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与脉冲放电复合抛光加工 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射频振荡产生等离子体磁流体通道,对待抛光 加工的金属表面凸起部位进行脉冲放电,产生的等离子弧经过磁流体 通道后,得到强度和密度增强的等离子弧,该增强等离子弧对金属表 面凸起部位进行轰击,使该部位形成阳极斑点后蒸发去除,并通过放 电极性的调节实现去除凸起的光亮化,实现该位置的抛光加工。本发 明方法解决了常规金属表面抛光方法的加工效率低、易产生加工应力 和表层损伤等问题。能够在大气压下进行,可实现粗抛、细抛和精抛, 不需要在金属抛光表面涂上任何研磨液和化学反应物,精密化抛光后 形成的表面粗糙度小,可达到 Ra0.2μm。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金属软磁复合材料的非均匀形核绝缘包覆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软磁复合材料的非均匀形核绝缘包覆处理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将金属磁粉过筛进行粒度配比;2)利用非均匀形核法对配好的金属粉末进行绝缘包覆后干燥;3)将干燥后的磁粉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加入脱模剂干压成型,将其压制成坯样;4)将坯样于保护气氛中保温0.5~2h,空冷,喷涂,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采用非均匀形核法制备的复合粉末包覆均匀、致密,包覆层厚度可控,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高的电阻率、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具有优良的磁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非均匀形核法在金属磁粉表面均匀包覆一层Al2O3绝缘层,包覆效果优于现有方法,且可操作性强,便于批量生产。
浙江大学 2021-04-11
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术中三维成像与智能识别系统
本项目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术中三维成像与智能识别系统,并进行商品化和产业化。项目研究等中心自动控制技术、X射线图像采集技术、二维X射线图像的三维重建与成像技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人体物质识别(识别肌肉、骨骼和脂肪等组织)技术。系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临床需求,特别是高要求的手术作业,尤其适用于介入放射学、血管外科介入性心脏病(如冠状动脉形成术),骨科手术和神经外科等领域的需求,在国内医疗领域属于前沿领先水平,其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
南京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九方形发射线圈的背包内嵌式无线充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九方形发射线圈的背包内嵌式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 发射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 AC-DC 模块、DC-DC 模块、高频逆变模块、第一控制器、第一检测电路、第 二检测电路和发射机构,发射机构由第一补偿电容和发射线圈阵列串联构成,发射线圈阵列由布置于同 一平面的九个方形发射线圈并联构成,该九个方形发射线圈排列成三行三列,且中心发射线圈和周围发 射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接收单元进一步包括接收机构、第二 AC-DC 模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用于柔性电子曲面共形转移的多插针转印头
本发明属于物料输送转移相关设备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 柔性电子曲面共形转移的多插针转印头,其包括安装柱、整体设置于 该安装柱上的被动变形模块、电磁制动模块和弹性薄膜套模块,以及 配套设置的辅助变形模块,其中辅助变形模块用于输出与目标曲面相 对应的所需曲面形状,该被动变形模块通过多个插针的上下移动带动 弹性薄膜套形成与其呼应的共形曲面,并带动吸附在弹性薄膜套上的 柔性电子薄膜执行转印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油气钻井复杂难钻地层高效钻头技术研究与产品化研制
本成果属于石油天然气、矿山工程等钻探设备技术领域。在钻头体上安装有偏移角为20°≦α≦90°的转轮,其中转轮与固定刀翼上具有不同运动形式的切削齿相复合,形成具有交叉刮切特性的PDC钻头破岩工具。其有益效果包括: (1)在井底岩石上形成了两套切削轨迹,其效果是在井底形成网状破碎区域,有利于切削齿对岩石的有效吃入,有利于岩石的破碎,能显著提高钻头的破岩效率。 (2)转轮上的切削齿交替工作,减少或避免了固定切削齿钻头因少数切削齿失效带来的钻头早期失效,延长了钻头使用寿命。 (3)以切削方式破岩的复合式钻头钻进时所需的钻压小,轴承所受载荷小,且载荷波动幅度低;钻头的轮体速比低,故轴承相对转动缓慢、发热少。
西南石油大学 2021-05-10
面向工程实际的复杂机械装备全数字化设计及工程装备开 发
虚拟设计与仿真、信息技术与机械工程的结合,是 21 世纪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与战略制高点。机械工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机型的自主开发、设计与制造能力。 实际工程应用对仿真环境提出的挑战,虚拟设计和仿真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十分苛刻。 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的装配有成千上万个零件装配,一个机械性能的仿真更需要进行几 十个工况每次若干小时的大量计算和接近实时的渲染。通过产品结构动态特性等全方位 的分析仿真,可实现面向实际产品原理、结构和性能的设计、分析、模拟和评测。运用 新技术,配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了重大机械设备和施工装备的开发。如节段施工 架桥机;900t 运梁车、提梁机机电液一体化整机开发;大型开闭式屋顶建筑机械及控制 成套技术等。 技术指标 帮助提高创新产品研发的研发能力。提供大型机电液一体化机械装备全套技 术或开发 
同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