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整车多能源控制系统技术
采用了由局部管理层、整车信息管理层、人机接口与通讯扩展接口层组成的三层综合网络系统结构,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电动车整车网络布线,自主定义了电动车辆CAN总线通讯协议,成功地实现了整个电动车的综合控制,将电动车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该技术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最有效地管理电动车辆有限的能量,实现电动车辆效率最大化,估计电池组的剩余电量及车辆续驶里程、单体电池及成组电池的检测与电池组温度控制、电机及空调等耗能部件的功率分配等内容;二是如何解决电动车辆运营过程中的故障诊断、高压安全、充电通讯接口、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动车可靠性等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该技术适用于车辆发动机或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一体化匹配仿真、控制和标定技术。成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动力传动一体化的匹配仿真技术,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软硬件技术,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参数标定和试验技术。可以进行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系统的匹配、控制和标定开发,也可以就单项技术进行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发动机的控制内容包括:汽油机的点火、喷油和怠速空气量的动态和稳态协调控制,具有空燃比的闭环控制功能。变速箱的控制功能包括:换档控制、液力变矩器闭锁和滑转率控制、变速箱液压油路主油压控制。一体化控制功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灵芝酸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现代制剂技术的 应用研究
(1) 技术属性说明 本项目利用发酵工艺取得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开展了临床前药理药效研究,并进行了药物 动力学研究与固体制剂开发。 (2) 技术创新点 利用细胞培养生产灵芝酸单体,结合生物发酵,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制剂技术,确定了灵 芝酸单体的制备工艺、药理学评价、制剂制备的工艺路线,并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此外,完成了灵芝酸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式的鉴定,建立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完成了药效 学研究、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观察了灵芝酸扶正作用的药效学作用、增效作用研究;完成了 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灵芝酸生物体内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确定 了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与推广打下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灵芝酸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现代制剂技术的 应用研究
(1)技术属性说明本项目利用发酵工艺取得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开展了临床前药理药效研究,并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与固体制剂开发。(2)技术创新点利用细胞培养生产灵芝酸单体,结合生物发酵,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制剂技术,确定了灵芝酸单体的制备工艺、药理学评价、制剂制备的工艺路线,并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完成了灵芝酸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式的鉴定,建立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完成了药效学研究、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观察了灵芝酸扶正作用的药效学作用、增效作用研究;完成了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灵芝酸生物体内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确定了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与推广打下基础。已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1)灵芝酸单体Me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口服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050801.8,(2)灵芝酸在肿瘤生长或增殖抑制剂中的应用,申请号:CN200510026378.X(3)灵芝酸在癌症治疗中作为增敏增效剂和抑制剂的应用,申请号:CN200510112304.8(4)灵芝酸在制备癌转移抑制剂中的应用,申请号:CN200510112303.3(5)灵芝酸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PCT申请号:PCT/CN2006/001171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远程在线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和成套装置
远程在线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测控软件LabVIEW编写控制算法和远程监控程序,可对多达30段的温度设定曲线进行操作,并可根据用户要求固化若干条固定曲线。系统采用神经网络PID调节方式,具有自整定、自学习功能、超调小、稳定度好等优点,控温精度在0.1%以内。系统采用LabVIEW编写远程控制程序,基于TCP/IP协议建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通过与PLC通讯,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对远端的服务器进行在线控制,可对现场电流电压、实时温度进行检控,历史记录调用处理,并且可以对现场设备进行在线远程启动、停止、复位、紧急停车等操作。系统通过LabVIEW建立良好界面,被测温度和设定温度等参数均为数字加曲线实时动态显示,界面简洁直观,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本团队研究开发的远程在线控制系统和成套装置目前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边缘智能和云端融合技术
本技术实现了“云-边-端”融合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基于演化知识图谱融合大规模端设备采集的异构数据,为云端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基于分支网络的边缘智能技术,满足智能终端输入数据的高精确度、近实时推断分析处理需求。通过面向群智学习应用的端、边缘和云分布式协同训练优化关键技术,在保障终端数据隐私前提下实现云边端环境下的大规模高效分布式模型训练。
东南大学 2021-04-11
和软化技术及配套材料
成果描述:系统研究从源头消除或削减制革过程氨氮污染物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原理,构建了无铵盐脱灰和软化技术,并研究开发了3种配套化工材料,为从源头消除/削减氨氮排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研究开发的高效无氨脱灰材料具有优良的pH缓冲性、良好的脱钙能力和较好的渗透性,用于制革脱灰,脱灰裸皮品质良好,氨氮排放量降低95%,总氮排放量降低90%。 研究开发的无氨软化助剂与现有的软化用蛋白酶制剂一起应用于皮革软化工艺中,能大幅降低软化废液中的氨氮浓度,有效脱除脱灰裸皮中的钙,促进蛋白酶制剂对皮蛋白质的水解。 在该方向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开发的材料已在我国皮化龙头企业成功中试。市场前景分析:应用领域:制革工业;该成果可转让给皮化企业或直接在制革企业推广应用。 市场需求:加工生产牛、羊、猪原料皮的制革企业都需要脱灰、软化产品,而随着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各级政府环保执法力度的提高,高效、安全的无氨脱灰和软化产品的需求量正日益增加,无氨脱灰和软化产品必将逐渐取代常规的铵盐产品。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研究开发的高效无氨脱灰材料具有优良的pH缓冲性、良好的脱钙能力和较好的渗透性,用于制革脱灰,脱灰裸皮品质良好,氨氮排放量降低95%,总氮排放量降低90%。 研究开发的无氨软化助剂在软化中的脱钙效果优于硫酸铵。无氨软化废液的总蛋白质浓度明显高于铵盐软化,而羟脯氨酸浓度并未显著升高,表现出良好的使用安全性。 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0
OLED,梦幻显示和照明技术
作为显示和照明的器件,有机发光材料是最重要的材料。有应用价值的发光材料必须具有高的发光量子效率、良好的载流子传输特性、成膜特性和热稳定性。而在OLEDs中荧光材料只能利用占25%的单重激发态的能量,其量子效率最高只能达到25%。而磷光材料能够利用三线态的能量,理论上量子效率最高可达100%。其中铱配合物是电致磷光材料中最具潜力的发光材料,目前商用显示和照明器件用得绿光和红光材料就是铱的配合物
南京大学 2021-04-10
纳微胶囊技术和产品
纳微胶囊技术即将活性物质(芯或内相)用各种天然的 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壁或外相)完全包覆起 来,而对目的物的原有化学性质丝毫无损,然后逐渐地通过 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 来,或者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 鉴于纳微胶囊化技术带来的实用价值及其在众多领域中 的应用前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纳微胶囊 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性能更优的纳微胶囊产品、新 的纳微胶囊制备方法、更佳的乳化方法、更合适的壁材以及 纳微胶囊性能的评价方法等。此外,为了从理论上对微胶囊 的研制进行指导,人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先进的检测 手段对纳微胶囊的形成机理、芯材的释放机理进行了更深入 的研究。我国研究人员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医药、食品、染 料、涂料、纺织、细胞移植等领域进行了一定的实际应用和较深入的研究,不过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 差距,特别是对成囊机理的分析,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药物控释、缓释及靶向释放等方面的研究还 很不足。 本项目组已研发出多款纳微胶囊技术: 1. 多壁材纳微胶囊技术:采用酪蛋白
中山大学 2021-04-10
和软化技术及配套材料
系统研究从源头消除或削减制革过程氨氮污染物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原理,构建了无铵盐脱灰和软化技术,并研究开发了3种配套化工材料,为从源头消除/削减氨氮排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研究开发的高效无氨脱灰材料具有优良的pH缓冲性、良好的脱钙能力和较好的渗透性,用于制革脱灰,脱灰裸皮品质良好,氨氮排放量降低95%,总氮排放量降低90%。 研究开发的无氨软化助剂与现有的软化用蛋白酶制剂一起应用于皮革软化工艺中,能大幅降低软化废液中的氨氮浓度,有效脱除脱灰裸皮中的钙,促进蛋白酶制剂对皮蛋白质的水解。 在该方向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开发的材料已在我国皮化龙头企业成功中试。
四川大学 2015-12-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