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OFs固定酶及其应用于生物传感的研究
化学学院欧阳钢锋教授团队揭示封装模式是如何影响酶@MOFs的生物功能,并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可制备具有高生物活性的酶@MOFs材料。研究人员以6种工业用途广泛的酶为模型(括葡萄糖氧化酶(GOx)、细胞色素C (Cyt C)、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过氧化氢酶(CAT)、尿酸氧化酶(UOx)和乙醇脱氢酶(ADH)),研究了它们原位封装于ZIF-8空腔后的活性转化。研究结果发现部分酶可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但另一部分酶活性则严重下降甚至完全失活。接着,研究人员通用过系统的表征手段发现酶的活性转化与其封装模式密切相关:1)在基于酶诱导ZIF-8成核驱动的快速封装模式中,得到的酶@ZIF-8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2)在ZIF-8自然成核的共沉淀缓慢封装模式中(此过程中酶不参与ZIF-8成核),由于过量配体(2-甲基咪唑)的去折叠效应和竞争配位,得到的酶@ZIF-8趋向于失活(图1A)。有趣的是,这两种封装模式与酶的表面电荷性质有关。研究人员通过酶表面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调节酶的表面电荷,可实现酶@ZIF-8封装方式的有效调控,进而改善酶@MOFs的生物活性。接着,研究人员探讨了改善后的酶@MOFs(Cyt C-A@ZIF-8和HRP-A@ZIF-8)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我们首先可以利用Cyt C-A@ZIF-8和HRP-A@ZIF-8对H2O2进行可视化传感。谷胱甘肽(GSH)是一种生物硫醇,与糖尿病、肝病、白内障、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病症相关。H2O2可氧化GSH进而影响酶@MOFs的H2O2传感性能(图1B)。鉴于这一原理,我们建立了一种GSH的可视化酶@MOFs传感平台,并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图1C)。与单酶催化相比,多酶催化级联反应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化学转化过程,在生物信号转导和代谢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将多种酶(GOx和HRP)共封装于MOFs(简称ECMN,图1D),模拟细胞内级联催化过程;同时,可以通过调控酶的封装模式,提高ECMN的级联催化性能(图1E),并实现葡萄糖的高灵敏、可视化检测 此外,研究团队从封装策略及应用两方面总结了酶@MOFs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MOFs孔径结构和酶生物界面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对酶封装效率的影响及影响酶活性转化的关键因素;并展示了酶@MOFs在生物传感、催化和纳米催化治疗等领域的前沿应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