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交大团队实现半干旱地区的大批量产水
近日,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领衔的ITEWA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Exceptionalwaterproductionyieldenabledbybatch-processedportablewaterharvesterinsemi-aridclimate的论文,通过分析目前空气取水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从操作模式的角度弥合了吸附解吸动力学的差距,提出了新型“夜间批量吸附-日间逐个解吸”的批处理吸附-解吸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 2022-09-21
一种常温条件下大批量制备疏水性碳量子点的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常温条件下大批量制备疏水性碳量子点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可在室温、常压条件下,大规模制备疏水性碳量子点的方法。此方法以烷基吡啶盐为碳源和保护剂,在其溶液中加入强碱,常温常压条件下静置,即可生成具有绿色荧光的疏水性碳量子点。整个制备过程在室温及常压条件下完成,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产率,可用于大规模合成疏水性碳量子点。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低毒、较强的荧光和较高的光稳定性,因此在制备荧光油漆、荧光涂料及荧光纤维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川大学 2016-09-12
量产自动调节喷雾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产自动调节喷雾装置,由产量测定传感器、控制器、气动隔膜泵、 过滤器、电磁阀、流量控制阀、管路和喷嘴组成。其中,产量测定传感器安装在皮带机的托 辊中,控制器通过电线与产量测定传感器、气动隔膜泵、电磁阀及流量控制阀相连接,气动 隔膜泵为喷雾装置提供高压水,并在气动隔膜泵的进水口端设有过滤器,电磁阀和流量控制 阀用于控制喷雾装置的启闭和调节喷雾的流量,喷嘴通过管路与流量控制阀相连接。本发明 适用于煤矿井下巷道、选煤厂等使用皮带输送机运输煤炭,产生粉尘需要增加喷雾降尘的场 合,可根据煤炭输送量调节喷雾量,不仅可节约水源,还能防止过量喷雾造成煤炭含水量过 高而在筛分时堵塞筛孔。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钠离子电池实现量产
中科海钠,一家只有 4 岁的新公司,基于中科院物理所陈立泉院士、胡勇胜研究员领衔的技术研发团队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内首家、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专注钠离子电池研发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极、负极、电解液是钠离子电池的三大要素。其中,大部分正极材料面临稳定性差、循环寿命短、成本较高等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胡勇胜科研团队绕过了锂离子电池常用正极材料中的高价格元素镍、钴等,使用铜、铁和锰等比较便宜的常见元素,研究出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长寿命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体系。 2021 年 3 月底,中科海钠宣布完成数亿元级 A 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搭建年产能 2000 吨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中科海钠拥有多项钠离子电池核心专利,在钠离子电池全生产链各个环节已掌握完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拥有材料研发平台、百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目前产品已经在低速车、两轮车和 5G 基站领域开启应用。 2017 年,他们研制出 48V/10Ah 钠离子电池组应用于电动自行车;2018 年,他们研制出 72V/80Ah 钠离子电池组,推出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电动汽车。2019年,他们推出全球首个 100 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上的示范应用。2020 年,全球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化钠离子电池实现量产,电芯产能可达 30 万只/月,海外订单第一期十万只,国内的联合开发产品出货量数万只。 陈立泉院士透露,物理所实际上很早就开始研究固态电池,最早是在 1976 年,以后对固体电解质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最近物理所从计算上发现一些新的材料,同时我们也对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做了很多工作,发现固态电池安全性是很好的。现在全世界都在做锂离子电池,如果全世界的车都用锂离子电池来开,全世界的电能都用锂离子电池储存的话,根本不够。所以产业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是首选,2010 年,科学院物理所开始研究钠离子电池,2015 年研制出第一个软包装的电池。 陈立泉谈到,2060 年中国计划实现碳中和。那就现在来说,一定要特别强调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就可以实现能源的低碳化。交通电气化是一个趋势,包括 2000 年开始就有电动汽车的计划,未来还要继续发展电动船舶、电动飞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3
可量产的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
传统触控传感器使用IT0透明导电膜,IT0透明导电膜存在工艺复杂(中国 目前以从日本进口为主,国内尚不能高品质自主生产)、价格高昂(IT0核心材 料钢为稀有金属)、不能弯折等缺点,基于智能交互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交互 场景、方式需求增加等原因,触控行业一直在积极寻找替代IT0的新型材料。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孙宽研究员团队,通过多年在导电材料领域的深入 研究,使用有机聚合物作为基础导电材料,在低温环境下涂布制作出了柔性透明 导电膜。这种新型柔性导电膜不仅拥有与IT0同等的光电表现,比IT0成本更低,而且具备强柔性的优势,可在触控产业链里对IT0进行有效替代,为未来智能设 备创造更多的触控形态和交互方式。
重庆大学 2021-04-11
微小零件批量检测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主要为 IT 企业提供微小零件(如芯片)批量检测的定制服务,可以一次性测量几十个零件的边长或打孔深度。整套系统包括专用显微镜(常用奥林巴斯50 倍显微镜头),以及软件分析系统。通过对显微镜所成的三维图像进行分析,进行准确高速的测量。开发周期需要 6 个月—1 年。同时,可以开发针对不易直接测量工件的软件,如在熔融状态的钢管口径。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设计了 2 种芯片的检测系统,检测芯片上打孔深度。可以实现零件的量检,仍是抽查检验,可以有效提升良品率。 步骤:定位找点—>测量深度—>判断是否打孔过深,需要报废。 系统检查一个盘片需要 4 小时即可完成,人工需要 1 个人 1 个月的时间。 (2)测量电容器长宽是否符合标准。已使用半年,效果反馈很好。 电容很小,um 级别,采用 400*200um 的 48 倍显微镜。 步骤:定位—>识别边影—>边界剔除—>测量长宽。 人工检测 1 个需要 3 分钟,系统几秒钟便可完成十几个。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比人工检测速度快,可代替 5-10 人工作量。一年内回收成本。准确度高。相比人工测量,结果更稳定,不会出现人为误差。节约成本5%-10%。 应用领域:微小零件加工业 技术转化条件: 技术改造。整套系统(镜头+软件)费用为 50-60 万。可以不限于 IT 产业,采用图像处理技术间接测量即可。 合作方式及条件:根据具体情况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批量钢管混凝土自平衡加载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批量钢管混凝土自平衡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架、千斤顶、上盖板、下盖板及用于浇 注混凝土的钢管,所述反力架横梁上面设有滑动小车,反力架横梁下方依次设有千斤顶、上盖板、压力 传感器、钢管、下盖板和位于混凝土地面上的底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四根双头螺纹拉杆将钢管 夹在中间,通过千斤顶对已经浇筑的钢管进行加压,然后拧紧四根双头螺纹拉杆上的螺帽,以便在千斤 顶泄压后还维持对混凝土钢管持续加载,然后千斤顶通过滑到小车移到另外一个位置进行下个浇筑的钢 管加载,由于钢管加载装置属于内部自平衡系统,无需外力维持,还可以通过反力架钢横梁上的小车滑 动可以实现对混凝土钢管的批量加载,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武汉大学 2021-04-13
【央广网】一大批高校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高博会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5月23日到25日在吉林长春举行,吸引了全国60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携前沿科技成果参展、参会,为各方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和科技成果交易合作平台。
央广网 2025-05-25
14 纳米CMOS 量产工艺中光源掩模协同优化技术
已有样品/n微电子所先导中心韦亚一研究员团队与中芯国际研究团队围绕14 纳米CMOS 量产工艺中光源掩模协同优化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并取得显著进展,完成了后段制程中多层关键层的光源优化工作,包括Metal 1X、Metal 1.25X、Via 1X 等。优化后光源通过晶圆数据验证评估,较原有光源在各项关键指标上有显著提升,保证了先进节点中光刻工艺的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高端半导体光掩膜版量产关键技术
光掩膜版(又称光罩,掩膜版,英文 Photo-mask )是芯片制作中实现设计图形转移的载体,是决定其微细结构和线宽精度的核心材料和工具。 目前中国半导体掩膜版的国产化率10%左右,90%需要进口,高端掩膜版国产化率3%,miniLED和microLED产业升级也需要更多高端掩膜版。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掩膜版产能严重不足。并且中国半导体掩膜版的产业起步较晚,技术滞后,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让国外公司垄断,特别是在设备、材料领域众多技术处于“卡脖子”状态,例如掩膜版制造的核心装备光刻机、检测机、测量机、修复机和贴膜机等都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徐智谋教授团队致力于全套高端半导体光掩膜版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量产,为“卡脖子”技术研究而努力。 具有建立180 nm技术节点半导体掩膜版量产线相关核心技术;具备130 nm至28 nm半导体掩膜版研发、设计及验证能力。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工艺突破 团队掌握了掩膜版MEMS微纳加工量产核心技术,如电子束光刻、激光光刻和纳米压印光刻等MEMS微纳加工工艺的各类技术参数的搭配和优化,以及大数据量软件快速处理、补偿等。 2) 装备国产化 A. 超高精度二维测量装备 尺寸测量是验证掩膜版技术指标的核心,主要包括关键尺寸测量(CD)和长尺寸测量(TP)。团队已掌握掩膜版的关键测量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整套设备的整机制造能力。 TP测量是掩膜版制作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到客户的套合精度,该测量设备一直由国外极少数厂商垄断,且价格昂贵,一般在1000万美元以上,高端限制对中国出口。团队目前正在攻克该项技术,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B. 缺陷修复装备 掩膜版修补技术是提升良品率的关键手段,该技术一直为国外垄断。团队已熟练掌握UV、DUV激光化学沉积技术及皮秒飞秒激光金属处理技术,具备整机制造能力,可降低设备采购成本70%以上。 C. Pellicle自动贴膜装备 随着产品精度的提升和应用领域的高端化,掩膜版贴膜是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IC制造领域100%掩膜版需贴Pellicle,在IC封装领域90%以上需贴膜,在LED领域80%以上需贴膜。该贴膜设备一直国外公司垄断,国内厂家没有提供,国外采购全自动贴膜设备需100万美元左右。团队具备研发制造该设备的能力,贴膜精度±0.1mm,且有设备正式在产线运营,制造成本可节约90%以上。 3) 厂房建设关键技术 团队对MEMS及其掩膜工厂工艺设备厂务设计有丰富经验,掌握高等级防微震厂房结构和设备平台的设计施工,可达到VC-D级技术标准,满足纳米级生产技术要求。 【技术优势】 (1)掌握了高性价比掩膜版量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部分装备的国产化,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量产线建设成本节约30%以上; (2)具备28 nm及以下技术节点掩膜版设计开发能力和验证平台,验证周期可缩短3倍; (3)拥有一支20多年以上掩膜版量产、研发和销售经验的队伍,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保证企业稳步成长,确保投资风险可控。 【合作方式】 股权投资合作共建或政府孵化+中试线。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3-29
1 2 3 4 5 6
  • ...
  • 32 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