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针对第二陈数保护的手征Majorana费米子态的研究
当系统处于FFLO类型的超导配对时,在超导的涡旋线激发中出现手征无能隙马约拉纳态,且进一步表明,该手征特性的马约拉纳模不能由在二维空间定义的第一陈数保护。在原本的三维真实空间上,以超导相位作为参数空间,引入人工维度,进而研究由真实空间加人工维度形成的人造四维空间拓扑特性。他们计算发现在该四维空间中,系统的第二陈数非零,且提供了对前述涡旋线中手征马约拉纳态的拓扑保护。这个结论存在一系列非平凡推论,其中最有趣的是当考虑涡旋环结构时,该手征马约拉纳态可满足3-loop型的3D非阿贝尔统计。这对于研究高维空间的非阿贝尔统计性质以及新型拓扑物态提供了实际物理平台。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逆向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向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测量实际工程结构的试验模态,建立整体 结构的试验模态;通过独立子结构试验模态参数和整体结构试验模态 参数之间的关系,将整体结构的试验模态分解为独立子结构的试验模 态;然后,基于独立子结构的试验模态建立目标函数,调整独立子结 构参数,使目标函数最小化,获取子结构最优结构参数,根据所述最 优结构参数修正独立子结构有限元模型;最后,根据结构损伤前后有 限元模型结构参数的变化完成结构损伤识别。本发明通过修正独立子 结构模型,避免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鉴定技术
该成果提供一种快速、准确鉴别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标记方法。在鳜类种质鉴定和保护、遗传育种和养殖生产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分子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因组DNA的提取、DNA目的片段的扩增、PCR产物的电泳及银染色鉴定。方法中还包括一对特异微卫星引物和标准图谱。本发明的分子鉴定法能快速、有效地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具有客观、快速、准确、经济的优点。 该成果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进行鉴别,其反应稳定,重复性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相比具有检测准确性高的优点。本发明通过一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一次PCR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减少了检测时间和降低了检测成本。 该成果有较高的产业化前景,实际操作性强,简便、准确,价格适中。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板带粗轧机轧机件扣头的治理
本项工作通过在线工艺参数、力能参数及轧制温度的综合测试和试验,找出了轧件扣头生成的主要原因。摸清了形成扣头的条件和下扣变形的规律,首次提出了轧件扣头与上下辊之间力矩不无均匀分配、轧制线高度、辊径差之间的定量关系。上述成果填补了轧制理论中的空白,对完善轧机设计和控制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为控制轧件扣头的措施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上述理论提出了控制轧件扣头问题的技术措施方法。该方法在不改变钢坯加热条件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调配轧制制线高度,并匹配轧机的压下量和辊径差等参数即可控制轧件扣头问题。 这一方法不需增加设备投入,即可基本消除轧件扣头现象,并将上下辊力矩不均控制在10%以内。该成果曾通过湖北省技术鉴定,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武汉市成果二等奖。自1996年4月起此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生产。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厚型中密度纤维板制造技术
针对目前市场上对厚型中密度纤维板产品的需求,本项成果发明了喷蒸——真空热压制造厚型中密度纤维板的技术。其特点在于:产品密度在450~880kg/m3范围,厚度在25~60mm之间或更大厚度;热压时间大幅度缩短,是常规热压时间的1/6~1/4;产品断面密度分布均匀,内结合强度显著提高;毛板表面预固化层减小;对降低产品游离甲醛释放量有一定效果。产品可用于家具制造、建筑等行业。该项成果拥有1项发明专利,先后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已推广建成2条工业化生产线。
南京林业大学 2021-04-26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性和领先性 (1)构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的蚀刻模型,并结合浸没蚀刻和喷淋蚀刻 实验,揭示了蚀刻时间、蚀刻液成分及浓度、温度、线宽等因素对印刷电路板换 热器换热板蚀刻速率、侧蚀、表面粗糙度等蚀刻质量和表面形貌的影响机理,建 立了在特定蚀刻液下蚀刻速率随各因素变化的半经验公式,掌握了可控的印刷电 路板换热器换热板蚀刻工艺。 (2)构建了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的扩散焊接模型,并结合宏观扩散焊接和 拉伸实验,揭示了压力、温度和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模块的扩 散层厚度、焊接强度的影响机理,掌握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换热芯体的扩散焊工 艺。 (3)研究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内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温氦气等介质的传热 和阻力特性,掌握了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热力设计和结构设计方法,具备自主 研发新型高效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能力。 图 1 多种结构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换热板 图 2 扩散焊获得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芯体和焊缝金相组织 (2)技术成熟度 相关成果荣获 2016 年舰船热能动力技术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2015 年 第三届节能控排传热进展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 2015 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A级不燃超高孔隙水泥保温板
一、 项目简介通过化学发泡技术,制备出孔隙率超过80%的水泥基保温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A级不燃,防火性能好。(2)粘结力强,与建筑主体材料相容性好,粘接牢固。(3)高耐久,不老化,与建筑物主体同寿命。(4)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无公害,高温下不燃烧且不会释放有毒气体。(6)可与装饰层复合,一次施工即可完成保温和装饰。(6)性价比高,经济适用。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项目技术成熟、产品性能稳定、技术指标满足应用要求。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导热系数:0.06W/(mC)容  重:200kg/m3。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保温性能是建筑节能技术的核心,当前我国大量应用的聚苯乙烯、聚氨酯等建筑保温材料。虽然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保温性能好、质量轻,但防火性能差,存在安全隐患,已导致多起重大火灾事故;而且,聚苯乙烯容易老化,燃烧时释放出有毒气体,甚至可能造成火灾后建筑物内人员中毒致命。A级不燃超高孔隙水泥保温板防火性能好、无毒无害、造价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资金需求:50万元人民币。场地规模:300m2标准厂房。人员需求:20人。六、 效益分析初期年产20000m3A级不燃超高孔隙水泥保温板,产值1500万元左右,效益300万元以上。七、 合作方式校企合作八、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 联 系 人:慕儒,电话:13612151078,邮箱:rmu@hebut.edu.cn联系地址: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基于FPGA的电路板光板测试机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本测试机采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PC104嵌人式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架构。以PC104为主机,以FPGA及其相应的电路为从机。上位机采用基于Windows的系统软件开发。将测试速度相关的测试控制逻辑、基本测试算法全部移植于FPGA中,从硬件上提高测试机系统速度。将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人机界面、测试数据处理、上层测试算法及规划由上位机PC104完成。由于测试硬件电路的控制不是由PC104完成,可在不影响系统测试速度下进行复杂测试算法处理,实现测试与数据处理并行操作,提高系统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FPGA的电路板光板测试机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本测试机采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PC104嵌人式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架构。以PC104为主机,以FPGA及其相应的电路为从机。上位机采用基于Windows的系统软件开发。将测试速度相关的测试控制逻辑、基本测试算法全部移植于FPGA中,从硬件上提高测试机系统速度。将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人机界面、测试数据处理、上层测试算法及规划由上位机PC104完成。由于测试硬件电路的控制不是由PC104完成,可在不影响系统测试速度下进行复杂测试算法处理,实现测试与数据处理并行操作,提高系统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预应力碳纤维塑料板锚固系统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塑料板(CFRP 板)加固混凝土梁,不仅可以充分利用 CFRP 板的 高强度,还能明显改善混凝土梁的正常使用性能。由于 CFRP 板抗剪强度与抗挤压强度 很低,需研制专门锚具实现对 CFRP 板的张拉。目前国内对预应力 CFRP 板锚具的研究尚 为空白。 本预应力碳纤维塑料板锚固系统包括锚固端和张拉端两部分,锚固端和张拉端各设 有一个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包括上下夹板和位于上下夹板之间的上下垫板(软金属片), 上下夹板之间以多个紧固件连接。本锚固系统的张拉端还设有一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一 端与张拉端的夹持机构通过销栓相连接,另一端设有螺孔,通过螺纹与拉杆相连接,利 用普通液压千斤顶即可实现对碳纤维塑料板的张拉和锚固。本锚固系统结构简单合理, 可操作性强,实用性能好,且成本低廉。
同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56 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